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张可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3):119-120
通过对埃索美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照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可能影响消化道溃疡治疗后复发的因素,旨在为临床减少复发风险提供科学干预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后1年内复发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因素。结果:入组8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1年内复发48例,复发率60.00%(48/80),将其纳入复发组,未复发32例,未复发率40.00%(32/80),将其纳入未复发组。复发组吸烟(是)、饮酒(是)、终末期HP感染(是)、溃疡直径(≥2 cm)、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心理弹性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组间性别、年龄、睡眠质量及病灶位置比较(P>0.05);经多项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是)、饮酒(是)、终末期HP感染(是)、溃疡直径(≥2 cm)、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心理弹性水平低下均是导致消化道溃疡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吸烟、饮酒、终末期HP感染、溃疡直径较大、近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心理弹性水平低下均是导致消化道溃疡患者治疗后复发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陈昕 《惠州学院学报》1997,17(4):99-102
本文作者应用第二代H_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对14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6周末治愈率为85.42%。其副作用极为轻微。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eliconacter prlori),简称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细菌和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对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根除治疗,已成为医务界的共识和探索目标.各种根除治疗HP的方案,各有优缺点,采用以铋剂为核心的四联治法,对经胃镜确诊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的门诊患30例进行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修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病人行电视腹腔镜缝合修补,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2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修补,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6天,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电视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总结分析我院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6月对48例10—14岁儿童上消化系统疾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的资料。结果表明:儿童上消化系统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常见,对有疑诊者应早期作胃镜检查,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88年—1992年共收治溃疡病穿孔患者95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60例,采用修补加H_2受体阻滞剂治疗45例,现将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类考虑因吸烟患病群体的时滞戒烟模型,该模型包括六个子群体:潜在吸烟者、偶尔吸烟者、吸烟者、临时戒烟者、永久戒烟者和因吸烟患病者.以吸烟者因吸烟患病经历的时间周期时滞为分岔参数,推导出模型局部渐近稳定和产生Hopf分岔的充分条件.研究了Hopf分岔的方向和分岔周期解的稳定性,利用仿真示例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胃病患者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三联疗法比较,找出更有效的根治HP的办法。方法将105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传统三联疗法,而治疗组57例患者给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2组患者的HP感染。结果对照组HP根治率为77.08%,治疗组为92.9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较三联疗法疗效更显著,且副作用小,费用合理,可作为初治方案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枸橼酸铋钾联合克拉霉素和替硝唑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2 2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枸橼酸铋钾联合克拉霉素和替硝唑短程治疗一周 ;对照组用奥美拉唑联合头孢羟氨苄和甲硝唑治疗二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 83 9%和 85 % ,溃疡愈合率分别为 85 5 %和 88 3% (p >0 0 5 )。结论 :枸橼酸铋钾联合克拉霉素和替硝唑能有效根除HP ,促进溃疡愈合 ,且不良反应少 ,疗程短 ,经费低 ,病人顺从性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适用于低收入人群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56例活动性DU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2例,用呋喃唑酮200mg、乐得胃2片每天三次,法莫替丁20mg早晚各一次治疗2周:对照组74例,用羟氨苄青霉素500mg、胶体果胶铋100mg(以Bi计)每天三次,奥美拉唑40mg每天早晨一次治疗2周,疗程结束时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疗程结束后4周取胃粘膜检查幽门螺杆菌(HP),观察HP根除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DU有效率分别为93.6%和94.5%,无统计学差异(P>0.05),HP根除率分别为82.3%和95.7%,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2例出现白细胞轻度降低(3.5×10~9/L),对照组1例ALT轻度升高,治疗结束后均恢复,余无严重不良反应。呋喃唑酮、乐得胃、法莫替丁联合治疗DU,虽然HP根除率稍低,但经济、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低收入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1986年至1994年5月,我院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28例,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0例,男66例,女4例,年龄14~56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距幽门1cm处穿孔68例,降部外侧壁穿孔2例。胃溃疡穿孔58例,男53例,女5例,年龄28~69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吸烟群体吸烟情况的调查与社会控烟措施的研究,利用方差分析、logit回归模型等,分析个人吸烟的内在动机和影响因素,揭示吸烟的内在属性,找出戒烟者戒烟的推力和阻力,提供有效建议减少烟民数量。调查我国医疗机构目前控烟设施是否完备,找出医疗机构不足,为烟民提供更有效的戒烟帮助;调查社会媒体在控烟中发挥的作用,对社会媒体提出可行建议,以宣传控烟知识,提高大众控烟意识。  相似文献   

14.
溃疡病并存胆囊结石比较少见。80年至85年我们吸治的溃疡病246例中并存胆囊结石8例,就其诊断、治疗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材男性6例,女性2例,50岁至56岁6例,72岁1例,30岁1例。典型溃疡病史10年至20年,均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经胃镜、X线钡餐透视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胃角部溃疡1例,4例有活动性龛影均在1.5cm以上,2例球部变形,功能激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 .方法 :将2 4 0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 (简称奥组 ) ,对照组采用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 ,疗程两周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 7%和 6 8 3% ,溃疡及糜烂面愈合率分别为 90 0 %和 6 1 7%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根除HP治愈溃疡及糜烂面的方案 .  相似文献   

16.
有些小儿经常诉说肚子痛,尤其在饥饿时显,并常吐酸水,去医院看病做胃肠软餐透视检查,可在十二指肠球部发现溃疡.近年来,小儿溃疡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之趋势,成人患者约有25%始于儿童时期,而且常因医生、家长缺乏重视而被误诊.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月~1990年2月,我们共收治10例因服用痢特灵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均在20~30岁。其中胃溃疡者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脚气病1例。服用痢特灵最小剂量0.3克/日,最大剂量0.9g/d。一疗程为10d,  相似文献   

18.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近发表报告指出,在全美18岁以下的吸烟者中,至少有500多万人将来会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报告呼吁美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禁止未成年人吸烟。 该报告是科学家们于1995年调查了全美18岁以下吸烟的未成年人数量,了解他们中将来可能戒烟的比例,结合吸烟对健康影响的其他研究结果而做出的。专家们还估计,全美每天有3000名未成年人开始吸烟,他们中的1/3将来会死于与吸烟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炎性疾病,二者可逻辑地考虑为一个单元。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十分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社会心理因素对溃疡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它起着一个直接的导火线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促进溃疡病的愈合,防止溃疡病的复发或病性恶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高等师范专科学生对吸烟行为的态度与认知,以及学校控烟教育的现状,我们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本院187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随机抽样访谈.调查显示11%的学生赞成吸烟,67%的学生不赞成吸烟.学生对吸烟行为的认知与态度对吸烟率有显影响.只有40%的学生表示曾在学校接受过预防吸烟的知识.我们认为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对影响吸烟行为产生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控制在校学生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