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以杜十娘、王昭君、刘兰芝三个古代女性的悲剧婚姻为代表,探究"被婚姻"给她们带来的痛苦以及她们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从而揭露出女性悲剧婚姻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宋江的悲剧是政治悲剧,同时也是婚姻悲剧。首先宋江对于女性的态度并非排斥,杀惜、杀刘高之妻不能说明宋江对于女性的一般态度;其次宋江与李师师等人的交往及其行为也证明了宋江是"食色"的凡人,而非超人;宋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婚姻方面有着自己的理想,即"封妻荫子",作为妻子的角色,在宋江来看,当符合儒家伦理规范。宋江之死,在宣告政治命运终结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婚姻悲剧的酿成。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作为作家的冯沅君和庐隐同是"五四"的产儿,她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寻找女性的出路,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女性心理与悲剧命运,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开掘与发展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在小说《河柳图》中,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女主人公程锦蓝的人生轨迹。作为传统女性,"男尊女卑"思想和"男权主义"严重地影响着她;"依附人格"和"贞节观"在她的身上沿袭;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也是导致她丧失自我的重要因素。程锦蓝的情感、婚姻悲剧是男权意识的悲剧,是传统婚姻观念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新儒学面临双重困境和儒学多极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李承贵的"人文儒学"以"人文主义"为基底,上承原始儒家学说之人文特质,援引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试图构建新的儒家形而上学。"人文儒学"是近年来"复兴儒学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人文儒学"成为儒学本体形态的可能性不大,形上建构也并非儒学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6.
《白痴》中被众人称作"白痴"的梅什金公爵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人物形象,他的身上充满着耶稣基督的仁爱。他抱着"美拯救世界"的理想改造世人,最后却落得与耶稣同样悲惨的结局。这是美的悲剧与爱的悲剧。透过梅什金的悲剧人生,作者极具说服力地描述了"美拯救世界"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是一群为追求"个性解放"而彻底反抗传统的新女性。她们在追求中倍感理想无法实现的孤独,虽然通过种种努力无法摆脱孤独,但她们在孤独中仍坚守着人的主体位置。她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孤独是她们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她们慎思独行的开始,是她们不溺于随波逐流的主体性的选择,是对传统的大胆叛逆,是她们对"个性解放"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
易金芳 《考试周刊》2010,(29):61-62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绿色课堂"。  相似文献   

9.
"双性同体"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而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理想人格特质"双性气质",是男女两性人格之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想,同时也是她们用来反对阴阳两极化及性别本质永恒不变的一件有力武器。萨克雷小说《名利场》中的女主角利蓓加身上闪现出"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人性活力与男性戾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双性同体"的理想及其现代困境。利蓓加的悲剧说明在男权意识长久与深远的控制之下,女性的自我解放之路困难重重。在现代社会中,"双性气质"理想面临诸多困境,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激进主义思潮的冲击与现代新儒家之偏误,共同促进了"制度儒学"的形成。基于现代儒学研究之缺失,干春松主张以儒家思想与社会制度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审视儒学的本来面目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并对制度化儒学的基本形态、解体因缘及近代重建作了周详深湛的剖析。"制度儒学"是近年来"儒学复兴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制度儒学"学理上不够圆通,理论构建的意义也不大。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是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新儒学即是对儒学的复兴,也是一种崭新的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援佛入儒",严格区别真假儒学,深刻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这是梁对中国传统儒家所进行的有力的改革。梁漱溟想通过儒学的现代化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新儒学的诞生。梁先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有利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12.
《镜花缘》“妇女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李汝珍继承了明末清初以来世情小说彰显女性的传统,精心塑造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女性形象,作品中所体现的男女平等、尊重女权等思想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总的来看,作品所体现的主要还是男性意识,作者的女性观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作者刻意炫学,忽略了对人物形象本身的刻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刻板、单一,缺乏个性色彩,更没有主体意识可言,对女性命运的表现也缺乏《红楼梦》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3.
《冻苏秦衣锦还乡》虽然承袭了元杂剧"大团圆"的喜剧传统,但是从"家国同构"的内涵影射、史料引用的独特寓意、情节处理的内在逻辑三方面不难发现,喜剧的结尾只是元代文人迫于灰暗现实而生硬勾勒出来的一场圆满,而其故事本身已蕴含一定的悲剧成分,它包括悲剧比例的显然性、悲剧情节的必然性、悲剧淡化的策略性。因此《冻苏秦》虽然是喜剧结尾,但是却有着悲剧内核,因此它是"形式上的喜剧"和"内容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虹影小说将追求性爱欲望和颠覆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体现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价值认同的标志,是导致小说中女性走向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困惑与迷茫,或是回归文学"为伦理服务"这一目的不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阿毛姑娘》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文本,它容纳了作家对于女性命运非常密集的思考,而以往的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不够。在经济基础上,阿毛的悲剧首先是贫困的悲剧,穷是所有人最深刻的人生体验。在女性权利上,阿毛是中国千千万万个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派定了终身的代表。在知识启蒙上,阿毛的无智无识直接导致了她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命运。在物质欲望上,都市欲望的无限膨胀与欲望的无法满足之间的鸿沟使阿毛坠入无底深渊。在精神生活上,阿毛遭遇了爱的无法满足的悲剧。多重人生悲剧终于导致了阿毛之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阿毛是都市被动现代化过程中殉难的受难者的隐喻形象。  相似文献   

16.
胡云菁 《文教资料》2012,(10):15-17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典范之作,它体现了作者"客观无动于衷"的创作原则,被誉为"新的艺术法典"。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爱玛这样一个沉迷于浪漫主义的忧郁,以想象、激情来对抗日常生活中的平庸和空虚,最终成为一个肉体堕落而精神依然执著于生活幻梦的女性形象。对爱玛这一悲剧性的人物的评价历来莫衷一是。现代批评界有观点认为,爱玛就是一个十足的淫妇;但传统批评普遍认为,爱玛这一悲剧是社会悲剧。本文则倾向于她是个人的悲剧,应该从爱玛的生存"越境"来探讨现代社会中的个体自我救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逝川》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文学的范本。它通过"泪鱼"这一美丽的生灵,象征了一个叫吉喜的女人一生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也描写了女性不甘于依附男性,转而反抗男权社会和寻求自身独立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8.
提起悲剧和喜剧,人们可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著名命题:“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都有多方面的造诣,但创作个性决定他总是擅长于某几个方面并有杰出成就。曹禺有悲剧、喜剧、正剧,而他的悲剧艺术最令人赞叹。悲剧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型,悲剧特殊的美感力量使它比其它戏剧类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一生是辉煌的,他的一生也是悲剧的,"立功"仕途的悲剧是由于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安史之乱与建功立业、重振家声、执着的性格之间尖锐的矛盾,这是理想与现实不了调和的矛盾。仕途的悲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生活的悲剧和"立言"的悲剧。生活的悲剧是由于贫困和老病。立言的悲剧是由于诗人的风格与当时主流的盛唐气象相异而不被认可。这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互相影响,综合形成了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并可以从中探讨杜甫人生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石评梅笔下的弃妇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评梅作为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坛的女作家,与当时的冰心、庐隐、白薇、冯沅君、陆晶清等齐名,但由于自身的爱情悲剧和诸多社会原因,也最终未能出悲剧的人生。本分析了石评梅小说中的弃妇形象以及作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社会化背景,剖析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心理及其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