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产阶级的"三权鼎立"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鼎立"制度.  相似文献   

2.
邱煜 《华章》2007,4(6):85-85
政治改革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的发展,但是通过再思考可以发现议行合一还是存在种种弊端,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应以邓小平关于"三权分立"制度的三点精辟论述作指导,真正弄清"三权分立"制度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三权分立"制度存在着导致西方国家内部互相扯皮等制度弊端;二是"三权分立"制度在现实中已被许多西方国家摒弃;三是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相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政治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研究生院"与"研究生院制度"的内涵,并从理论上理清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研究生院制度确立以及发展的历程,并时我国现行"研究生院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从组织结构的视角来完善研究生院制度,进而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是我们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代议制民主经过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制度非均衡的种种迹象;只有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我国代议制民主"帕累托最优"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1947年11月石家庄市解放后,随即成为中共探索城市接管和城市工作的"实验田",这也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起点.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恢复和建设,该市普选了人民代表,召开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5次全体会议,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地方政权,从法理上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地促进了城市恢复和发展.虽然它是一个地方性人民代表大会,但它继承了各个时期中共解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尤其是在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是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唯一一次具有完全意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基本上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具体制度,甚至某些做法具有超前性,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当时被誉为"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也为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角度考察了我国从"以农立国"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发展道路转变.本文认为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起点是"以农立国",这一基础性制度使我国在农业文明时代领先于世界.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以农立国"的国家战略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最后演化为"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国家发展战略,不是一时之策,具有长远价值,并会演化为规范意义的制度.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时代遗留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推进我国地方人大制度中的基层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是人民民主.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直接与基层民主相联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民主建设发展不平衡、村民自治的民主化进程有待引导、基层民主和地方人大制度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够、对基层民主及其权力机关认识具有片面性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地方人大制度的建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质量和效能.因此,我国人大制度特别是地方人大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层民主的建设,完善人大对人民负责的机制建设,提高基层人民代表的政治质量,充分创造条件,扩大基层民主的范围和效能.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它是相对于“三权分立”制度的一种“议行合一”制度形式。中国选择和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有巴黎公社的启示,也受苏维埃模式的影响;今天我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因为它符合于现存的种种关系与逻辑。  相似文献   

10.
问清泓 《成人教育》2021,41(9):81-87
德国现代学徒制度具有"双元"性特征,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借鉴的典型范例.德国"双元"性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七大方面:一是保护主体之"双元";二是劳动待遇之"双元";三是代表组织之"双元";四是内外导师之"双元",五是评估考核之"双元";六是学业就业之"双元";七是制度类型之"双元".我国现代学徒制度和实习制度之构建都可以参鉴德国的经验,为我国学徒制度和实习制度之整合与"入法"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