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词的多义与兼类现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语教学需要年口语用实际出发,把现代汉语词的多义现象年口兼类情况联系起来去认识是很有意义的。多义词年口兼类词既有区别也有联系:①二者所属学科不同,多义词属词汇学范畴,兼类词属语法学范畴;②多义并不一定兼类;⑧兼类一定多义,单义绝不兼类。  相似文献   

2.
小议词的"客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词的“客串”作为社会文化商业化的产物,屡屡出现在报刊、电视等传媒上。词的兼类不能等同于词的“客串”,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的“客串”按客串后词的词性可分为3种类型,即客串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作为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不能简单地把词的“客串”看成是违背语法规则。时尚的东西往往短命,词的“客串”寿命也不会长久。  相似文献   

3.
外来词素作为一种特殊的词素聚合,具有独特的形式特点,并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简要论述现代汉语外来词素的产生及形式,并分析其主要形式特点。现代汉语外来词素主要影响词量、词义、语音、语法、书写等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及研究,深入了解现代汉语外来词素的特点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语法教学中,“词无定类”固然会使人感到“无所是从”。可是,如果根本不承认“词有兼类”,即不承认有“多类词”这一事实,也必然使我们在许多问题上不能自圆其说。 例如:“得”是个结构动词,据我们耳目所及,巳经是没有异议的了,但它又不是永恒的,一成不变的。试看以下例子:  相似文献   

5.
“不是”说     
一 关于汉语的“不”和“是”,中外学者已作过很多研究。现在,在现代汉语的教科书里和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论著里,一般是把“不”定为(否定)副词,把“是”定为(判断)动词的。按照给“不”、“是”划定的这样的词性,“不”、“是”合用即为副词和动动词的结合。如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不[副]词,‘不’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相似文献   

6.
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语量词的性质、范围和作用有两种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量词的主要作用就是计量。量词语法化经历了漫长过程,远古时代出现了原始度量词。殷商时代个体量词萌生。周秦、两汉时期度量词已比较完备,个量词大量产生,其他类量词不断出现,数量名语序已确立,形成了量词的语感。魏晋时期是量词语法化初步完成的时期,现代汉语1/3的量词已在那时产生。  相似文献   

7.
“前置宾语”说的弊病,虽然丁声树、吕叔湘等同志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曾有所指摘,但并没有被大家接受。多年以来,在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分析中,仍然存在着这种“前置宾语”说和相应的分析方法。不少现代汉语语法书和语法讲义上都那样写着、那样讲着。但是,我认为,这种“前置宾语”说和分析法是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语言实践检验的,是不科学的,应当用合理的分析法加以代替。  相似文献   

8.
论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历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加强方言语法和近代汉语语法的比较研究 ,不仅是研究方法问题 ,而且体现了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语法史认识的深化。利用方言语法事实可印证和解决近代汉语语法的疑难问题。考察近代汉语语法可以深化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认识 ,正确解释某些方言语法事实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白兆麟的文法学代表作有《简明文言语法》和《〈盐铁论〉句法研究》,《文法学及其散论》是他的文法学论著集。白先生积极参与教学语法研讨,坚持以"句本位"研究文言语法,并不断吸收、借鉴语言学新理论、新方法,使之融入自己的语法体系,在古体诗词的语法分析和专书句法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可谓是教学语法学的继承者和拓展者。  相似文献   

10.
说语法体系     
关于语法体系问题,语法学习者常有许多疑问,比如,什么是语法体系?语法体系怎样分级分类?可分为哪些类别?语法体系为什么会有分歧?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状况如何?等等。本文试就这些问题给读者提供比较集中、系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词性误用是英语学习者常犯的错误,这与汉语词性游移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的负面影响有关。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探究英语词性掌握欠缺的根源,认为母语负迁移、英语词性教学重视度不够和汉语词典没有标注词性是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三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代汉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新义。新义在词汇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新义与原义的关系,在词汇意义方面表现为相含、相关、相合、相似和辗转;在色彩意义方面表现为色彩的一致与不一致;在语法意义方面,表现为词性的一致和不一致。新义的三个构成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三者之间存在共变关系。词汇新义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调查入手,指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有部分形容词)中一种新的重叠形式:地一V一V式,推断其形成时期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一步描写和分析了一V一V式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指出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突出的描写性特征,并说明了这种特征不可能用其他方式替代。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一样是语言运用范畴中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好英语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在当前畅销的众多英语语法著作中,不少英语语法术语的汉语译名晦涩难懂,许多学生和老师对其望而却步。基于这种现状,笔者在大量参考国内外英语语法专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从教经验以及对英语语法的体悟,对目前存在异议的几个英语语法术语的汉语译名进行商榷。同时,借此机会抛砖引玉,以期促进英语语法术语汉语译名的准确、统一,以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最终实现提高英语语法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图示格作为一种年轻的辞格,在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中获得发展空间,其构成手段、表现形式、表达作用都有很大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修辞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汉字的拉丁化运动,一方面受俄风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中国大众化的需求.以东干文为参照,分析这场运动的利弊与得失.就其批判言文分离、主张建立言文一致的现代普通话,重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汇及新词的创造,克服汉字的繁难而言,有其合理性.但主张废除汉字,不标声调,是其致命弊端.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汉英语言中出现大量的信息类新词语。文章从数量、词性、构造方式、音节方面对这类新词语作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相关语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而到了近代,由于列强的入侵,国门的洞开,新思想、新技术的涌入,诗歌的内容乃至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众多的诗人、丰富的诗作使得近代诗歌成为继唐宋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汪辟疆是近代诗歌创作的参与,也是近代诗歌极有成就的研究。可是多年来他并不被人们所熟知,鉴于此,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本分三部分:首先,从汪辟疆与近代诗人的关系考察入手,探讨其诗学主张形成的原因;其次,介绍了汪辟疆对近代诗歌流派的研究成果;最后,再从汪辟疆对近代名诗人的评论上探讨其评诗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9.
当前"作"字词组与"做"字词组混用情况严重。一般如是实义动词应用"做"字,如果是当"作为、当作"讲时用"作"字;"作"字词组后面通常是抽象名词做宾语,"做"字后面则是具体名词作宾语;"做"字词组和它后面的名词构成动宾词组时,它的及物动词含义及语法功能特别明显,而"作"字的这一特征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