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从“斗争”一词的不同含义出发,区分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斗争哲学”,即极端主义的“斗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斗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征、内容和使命等方面,论证了它之为“斗争哲学”的根据,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四十年来哲学思想成果和哲学斗争经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在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中得到了“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上接本刊2007年第5期)在《再论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中,张义德、段若非除了就机械唯物论是不是唯心论,应该如何批判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机械唯物主义是否已经变成“反动的”以及新中国建国以来,是否存在一种机械唯物论的倾向和新中国建国以来有没有“以一贯的、系统的、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等问题,对吴江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的错误认识、荒谬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外,其中对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特征的分析批判尤为深刻、锋利、生动,对于人们从哲学的高度了解、认识林彪…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所谓“实践哲学”,就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无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无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简言之,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一种历史性的政治实践。哲学不仅描述了这个世界,而在于推翻非人的旧世界,并建立合理化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 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期,哲学上唯物论对唯心论的斗争要数唯物论对实证论的斗争最为尖锐。列宁为了这个斗争,曾写了“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这部经典著作。列宁这部经典著作出版已经有了半个世纪。在这个期间,从孔德以至马赫等的旧实证论已经没落了。但是由于两个阵营的世界观上的斗争日益尖锐,于是在旧实证论基础之上,产生了从维也纳学派发展出来的新实证论,即一般称之为罗辑实证论或罗辑经验论。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总结这60年的经验教训,我们感到政治既要为哲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又不能干涉其独立的学术研究;哲学既要坚持为政治提供理论支撑,又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哲学和政治协调发展,相得益彰,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意识与大脑的因果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中重要的子问题之一。借鉴当今的西方心灵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成果,这一问题获得了新的解读,即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中的意识与大脑的因果关系仅在“相对的意义”,或者说在“认识论意义”上,存在着依赖与被依赖、产生与被产生、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超出这一范围,就陷入了属性二元论的窠臼,散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彻底的唯物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8.
事物的发展总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的,这个命题是一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中都有的,但对这个命题中的“曲折”这个概念,却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解释。人们对事物如何曲折地发展前进的不同理解,会对实践产生不同的指导作用。在理论上搞清楚事物发展的曲折性问题,对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一、两种不同性质的“曲折”及其对实践的不同指导意义我认为,事物发展所呈现的曲折性,概括而言,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情况,或者说,可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曲折,一种是事物按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采取“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种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发展,可简称之为“按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曲折”;一种是  相似文献   

9.
阿尔都塞是20世纪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用独特的方法重新解读了马克思哲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和方法。赞成者认为他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批评者认为他打着“保卫马克思”的旗号歪曲了马克思哲学。其实,阿尔都塞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体系。主要表现在思想渊源的多元性、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交织、辩证法因素和非辩证法因素俱在、马克思主义观点与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混合、理论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理论的创新性与守旧性同在。希望这一点能够引起阿尔都塞研究者们的注意.以免对阿尔都塞思想做出各种极端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世界思想大潮中的一股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潮。我国理论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和研究这一思潮起,就一直歧义不断.争论不休养。应当肯定。“西方马克思主义”从独特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到理解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迪和思想资料,同时也应该承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许多方面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应客观地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某些方面的偏离。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和颇多争执的问题。对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不同理解,一方面表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另一方面,它又会成为不同理解的根源。从解释学的特定视角出发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者,恩格斯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既存在着差异性,也具有同一性和创造性,据此,我们反对在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上的“对立论”和“等同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了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以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本文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理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能否在一定条件下转过来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争论甚烈。有的人说这个命题是二元论,有的说是唯意志论,是“左”倾错误的哲学基础。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对指导当前斗争实践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认为,这个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因而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名称问题颇多歧义。溯源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并列论”和“混合论”的提法似是而非,违反逻辑,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统一性与建构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均为一大障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正确定位出发,可以设想一个由总论、分论和史论三部分组成将一般世界观和具体领域观以及自然观、历史观和思维观有机统一起来的新的哲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德”是一个贯通天人,涵盖哲学本体论、伦理观和社会政治理论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复杂观念。黄宗羲是17世纪中国早期思想启蒙道路的探索者,他把“一本万殊”的哲学思维理路运用于其对“德”观念的探讨中,建立了包含哲学本体论之德、道德修养论之德到政治之德等不同层面的德论。其德论在继承传统中进行理论突破和思想启蒙,体现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改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教改,真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哲学素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生的文化结构以及教育培养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几种关系,即以“史“带论,处理好哲学与历史、文学的关系;以“比”带论,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关系;以“人“带”论,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性的关系;以“实”带论,处理哲学与中国当代现实的关系;以“新”带论,处理好哲学与批判性的关系。真正把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摆脱哲学教学的困境,达到形而上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进入汉语世界时发生了“扩大式变形”,构成了毛泽东认识理解这一概念的语义和思想背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经历了初步解读、延伸解读和综合解读三个阶段,并依循“精神现象与实践活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等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在哲学认识论、社会功能论和革命实践论层面的多重意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领导人中,毛泽东堪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人。其具体路径为:一是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通向胜利的“中国道路”;二是强调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努力谋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一环;三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具体化为一系列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和思想方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的创造性贡献。这些对新形势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论是课程教学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展开的教学研究。它研究的基本宗旨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具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特性的学科(课程)对教学的本来要求,将研究的重心置于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内容”展开的逻辑轨  相似文献   

20.
对"与时俱进"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新概括 ,是对中国共产党 80年斗争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 ,同时也包含了深刻的哲学内涵。本文从考察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着手 ,对与时俱进这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哲学分析 ,并认为与时俱进具有综合整体性、超前性、历史联系性和方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