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领域有古希腊的公共领域、代表型公共领域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三个发展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其主体是具有批判能力的公众,客体是公众关注的问题,而公众经过讨论形成的公共意见具有重要影响。当代媒体在这种意义上属于公共领域,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公众的世纪。随着一个真正市民社会和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将越来越近。在当代文化背景下,陶艺作为公共艺术,进入公共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谐空间构建的契机。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艺术领域,它将使中国现代陶艺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和公共环境空间艺术的风格与材料创新,提供新的视野和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3.
啤酒馆是近代早期英国平民的聚集地,它对逐渐形成的平民私人领域的保护和尊重,使私人领域从公共权力领域的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它为平民的这种自我意识的公众应用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啤酒馆里清教教义和平等派思想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平民公共领域在英国革命中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多话语时代到来,公众渴望传媒话语权的回归,要求传媒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一个可以公开自由讨论的话语空间。在电视媒体中,以电视谈话节目最具传播优势,它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公共论坛",在诠释当前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以《锵锵三人行》为代表的新型谈话节目日渐受到公众的欢迎。本文通过社会学、传播学的视角,运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论,从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属性出发,对谈话节目如何实现对公共话语空间的拓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学校空间是否具有“公共领域”的属性,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论.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纯粹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的中间领域,它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显然,基于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学校空间并非纯粹的“公共领域”,因为它与国家领域、市场领域、家庭私人领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它只具备有限的独立性、公益性、理性批判性以及协商对话性.因此,我们只能把学校空间视为“准公共领域”,而不是一个“纯公共领域”.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学校生活空间需要不断建构自身的公共领域属性,发展和完善自由、平等、协商对话以及理性批判的特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公共理性、公共品德以及公共行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发展使公共艺术悄然进入,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艺术以视觉形式示人,其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展示是城市精神的外化表达,它迎合了消费社会人们文化消费的多样性潮流,成为文化消费中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消费,同时也构建着城市的公共空间风格,成了消费社会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元素。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视觉文化的审美呈现,通过一种外化的视觉文化唤起城市公众的文化审美意识,扭转现代文明冲击下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表达的缺失,使从一种传统的机械式的建筑群落演变成一种富含文化特色兼具塑造城市形象的城市文化共同体,也使城市公众的生存空间更富诗意和人文气息,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区管理和服务对象呈现多样化和属地化趋势,社区管理行为日益呈现民主性和互动性的趋势,我国政府主导推动的城市社区自治改革,使社区公共领域的出现成为必然。在前一段以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城市社区改革在形式上完成以后,下一步应将重点放在有意识地构建社区公共领域方面。城市社区公共领城的建构,也是解决社区自治出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公共领域和城市社区建设是一个双向互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是法兰克福学派最后一位批判理论家哈贝马斯政治、经济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是指介于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自由交往空间。"公共领域"一直是众多新闻传播学专家和学者心中的理想,而BBS"电子论坛"以其匿名性、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点,为公众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言论空间,提供了一块观点和民声集散地,具有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特征,为学界和业界实现该理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地方网络论坛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公共领域。本文结合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三个要素对地方网络论坛中的公共领域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网络论坛是一个公众自由交流的公共话语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形成具有批判精神的公众舆论,并由此凸显出广大市民公民意识的萌发。  相似文献   

10.
地方网络论坛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公共领域。本文结合哈贝马斯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的三个要素对地方网络论坛中的公共领域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网络论坛是一个公众自由交流的公共话语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形成具有批判精神的公众舆论,并由此凸显出广大市民公民意识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城市街道柔性边界是连接建筑临街立面与街道部分的空间,起到衔接建筑空间与街道空间的作用,为建筑中或直接在建筑前面产生城市公共生活提供了可能.有着柔性边界的街道能为公众提供一个宜于交流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空间来开展各种室外公共活动,体验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增加城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谢永顺 《零陵学院学报》2014,(3):202-204,208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很多城市的公共开放环境空间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作为公共艺术之一的公共雕塑是公共开放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优美的公共空间时有力提高城市品质,体现城市特色的同时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3.
公共领域是一个处于私人领域和国家之间的社会交往及理性批判空间,其核心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其建构以社会相对分离和民主制度建立为基础,由主体、公共空间、自由交往和共识四个要素构成。网络的发展无疑给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泛滥,带来了严格的信息过滤以及社会群体极端化、分裂化的倾向,使公共领域的构建面临新的困境。而这一困境的解决有赖于自由表达体制的建立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公众的场所,是市民可以无拘无束地光顾、自由自在地活动的地方,也是享受城市生活、体验城市风情、彰显城市个性、领略城市魅力之所在。公共空间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设计的,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公共领域是一个处于私人领域和国家之间的社会交往及理性批判空间,其核心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网络的发展无疑给公共领域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助长了消费主义的泛滥,带来了严格的信息过滤以及社会群体极端化、分裂化的倾向,使公共领域的构建面临新的困境。而这一困境的解决有赖于自由表达体制的建立和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政治学和传播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新媒体所创造的更具开放多元、流动虚拟的公共空间,改变了传统政治哲学家所讨论的公共领域之形态。网络公共空间中的公众议题聚集着公众,惟有关心公共利益的公众团体之形成才能使公民有序参与有力量。而公共空间与公众团体之维系,取决于有独立人格与公共参与精神的公民个体。公共空间、公众与公民之间的良序互动构成了新媒体时代公民有序参与的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中的一个巨大符号.其丰富的意蕴.多样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1911-1912年问上海、北京各城市中的开放私园、同乡会馆、街头等公共空闻来生成、填充、建构的,而追悼会正是辛亥革命与城市公共空间复杂互动的一个焦点所在.它初步形成了一个"革命记忆资源仓库",并加深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18.
涂鸦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存在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它以其自身价值的特殊性在公共艺术中占据着一定的生存空间。涂鸦在现代的城市公共空间中高调出现,却边缘生存。本文通过分析涂鸦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揭示出涂鸦在城市空间中所具有的价值影响,指出涂鸦在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19.
"幸福感"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热门话题,而影响市民幸福感的因素众多,调研小组针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盲区,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为切入点,以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对市民幸福感的影响为主线,提出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填补该研究领域空白,为政府创建"惠民之州"、营造"幸福惠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共领域是公众对公共问题进行公开、理性、自由言论的活动空间,教育问题呈现出公共性品质彰显其与公共领域的密切关系.专业化时代教育研究者对专业性的过度追求导致教育研究对公共领域的疏离,而教育研究与公共领域的不可分割性要求今天的教育研究者关注更多公共问题,在专业探索的同时拥有公共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