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为之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下,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失信行为和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的发展,损害了教育自身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教育失信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找出其形成的原因,寻求正确的应对策略,重建教育诚信.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诚信教育的特点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蔚 《教书育人》2005,(10):39-41
一 诚信教育是指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诚信理论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自觉地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个人的需要,从而形成诚信品质的复杂教育过程.高校诚信教育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教育诚信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更要突出诚信友爱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就教育的功能而言,教育诚信则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关系、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变化,也使我国的教育诚信出现了许多失范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的教育诚信现状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失信原因,寻求正确的应对策略,加强教育诚信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诚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示范效应要比教育的说教作用有力得多,由失信的教育者进行的诚信教育,不仅无功,反而有害。本文认真总结了当前高校教育者的失信行为,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加强教育者诚信的有效方式,为教育者能够真正做到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受教育者树立起诚信意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关于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诚信缺失现象在社会生活中的频频出现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诚信教育已不再是学校与教育的课题,社会的诚信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诚信教育归根结底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诚信的个体,这需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合理安排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还要建立必要的诚信约束机制,以作为诚信教育的必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诚信渗透教育法”又称“诚信教育融入法”,将诚信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教育方法,它以各种教育教学内容为栽体、以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为媒介,让诚信教育进课堂、进心灵、见行动,处处渗透诚信教育,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生物性生命,社会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大学生群体正值培养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由于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利益的诱惑,在诚信的生成过程中,应当以生死教育保证诚信主体,以生活教育拓宽诚信途径,以品格教育引导诚信选择。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本质包含着教育诚信.对社会的诚信教育,呼唤着教育诚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最后一道关口的高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历史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为此教育诚信至关重要.教育诚信的核心是教育者诚实守信,诚信教育必须以教育诚信为支撑,教育诚信是诚信道德教育的基点.  相似文献   

9.
教育选择是指作为选择主体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下,有权利在多种多样的教育的客体中作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选定,教育选择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和创造条件,逐步有序地扩大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权。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信用评介体系和监督惩处机制不健全是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普遍诚信观教育和诚信法制观教育。提高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健全和完善诚信监督与制约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提出了人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的因信称义思想,这一思想延伸到教育领域就是全民都应接受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思想。路德从政府、市政当局和家庭三个层面系统论述了他的普及义务教育思想,并由他和追随者在德国各公国进行了相应的义务教育实践。马丁.路德普及义务教育思想与实践对西欧和北美的国民教育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马丁·路德领导的德意志宗教改革,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人们心灵的至高无上的统治.他所提出的"因信称义"说,指出教徒获救的唯一途径就是对上帝的信仰,客观上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社会的世俗化进程,大大削弱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丁·路德不仅是16世纪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从"《圣经》权威""因信称义"以及"人人皆僧侣"三大新教教义出发,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同时,路德认为教育管理权归国家所有是实施义务教育的前提。以此为基础,他从义务教育的实践观出发,认为国家有设置、维持学校的义务;教会有协助办教育的义务;父母有送子女入学的义务。只有三方通力合作,义务教育才能顺利实行。路德教育思想中闪耀的平等和自由的光辉对欧美近代教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无愧于"世界性的伟大教育家"这一盛誉。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理解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追求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需求来看,关注当前大学生群体信仰的多元化、感性化以及政治信仰缺失等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合同的基本原则,但现行多数人身保险合同中普遍存在重投保人的诚信义务,以格式文本的形式为投保人设置不利障碍,保险人自身却没有很好地履行最大诚信原则。本文拟通过诚实信用原则的界定,并从保险法制、经济等方面探究人身保险中诚信危机的根源,以期有效克服人身保险中的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6.
祭祀礼俗是民间信仰和官方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地方祭祀系统中,官民共祭一方良吏、同守岁时宜忌,颇多相融;同时民间又有独自的祭祀对象和方式,某些祭俗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官方意志两相悖离,亦多冲突。针对不同的民间祭俗,汉代地方官吏采取了适当利用和大力限禁及个别支持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得一方政治稳定,民情官意互动相谐,体现了传统社会地方政治运作中"官民共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歌德的伟大诗剧《浮士德》取材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 ,与原素材相比 ,诗剧有两处重要的改动都与圣经有关 ,一是开头“天上序幕”中上帝和魔鬼的打赌 ;二是结尾浮士德的得救升天。圣经对《浮士德》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作者对素材的提炼上 ,也表现在诗剧的主题上。《浮士德》的两大主题———“信仰得救”和“自强不息”都打上圣经的深刻烙印。它的三大戏剧冲突 :上帝和魔鬼的冲突、浮士德和魔鬼的冲突、男女主人公浮士德和玛甘泪各自的内心冲突都遵循了圣经提供的善恶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诗剧还吸收了不少圣经的典故和经句 ,成为它有机的组成部分。可见 ,圣经是《浮士德》的重要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18.
超额保险破坏了保险的根本原则———“损害补偿原则”,故为法所不许。在分析超额保险时,必须遵循“损害补偿”这一保险的基本理念,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出发,区分构成超额保险的不同原因,并对之进行不同规制,从而达到保护善意投保人,惩戒恶意投保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以此为指导,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树立宪法与法律的权威;重视法律的控权作用,以权力约束权力;保护公民的权利、保障人权,提高其法治意识与参与意识;注重程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诚信原则是人类道德或人类理想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也是变动的自然法的缩影。现代意义的诚信原则是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现代诚信原则的价值基础是由市场环境、市场主体、立法--司法模式等影响其本质变化的因素所决定。其价值判断包含社会妥当性、实质正义、公法手段介入私法合理化等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