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前,随着多元文化传播,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性影响社会主流思潮对社会群体价值观的引领,特别是青年学生受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更大。增强网络空间社会意识形态凝聚力有助于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塑造文化共同体,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思政教育要加强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识,理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逻辑生成关系,认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明确网络空间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价值,促进青年学生在行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校外语教学中逐渐显现出一些有违我国当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现象。作为高校外语教师,不应在外语教学中只讲授和传播西方文化、思想及价值观等,还应不遗余力地传播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家政策及党的相关思想等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内涵。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某高校的52名青年外语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从而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并得出了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基本概念及具体内涵了解较少,对外语教学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及讲授的重要性认识欠缺等相关结论,以此提出从国家、高校、教师各方层面加强对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红色基因蕴含了丰富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文化认同、发展伟力和固守主流价值等时代意蕴,同时也面临着价值多元化碰撞和冲击、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偏弱、青年学生的主体危机、主流话语阵地分散等现实挑战。高校应通过完善主导文化话语体系引领、营造校园文化合力育人阵地、提升青年学生学习传承自觉和打造红色文化清朗网络空间等路径协同发力,解码红色基因引领新时代青年学生健康发展,实现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式创新,网络空间这一社会存在已成为各类意识形态交汇与斗争的主战场,成为高校青年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信息源。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也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现实挑战。以理论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寻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路径是必要之举。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加强网络监管,转变教育思维,提升治理效能等构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安全体系,对于高校继续肩负立德树人、传播文明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多元文化与思想交融碰撞,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与意识形态教育的最前沿阵地,受微时代网络的开放性、传播性和话语自由性等的影响,也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新形势下高校由于认识和管理不到位,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不高,对学生媚俗耍萌等现象有所忽略,没有正视新媒体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主流意识问题,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高校必须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和处理学生主流意识问题,这也是社会主义事业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要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制度保障等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充分挖掘和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多角度、多途径引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高校意识形态文化是高校肩负的政治责任和使命,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凝聚高校改革发展正能量、加强大学文化内涵建设、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构建大学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价值引领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传承传统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做好大学文化建设价值导航;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制度文化,构筑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物质文化,优化大学文化建设育人环境;以高校意识形态文化引领大学行为文化,激发大学文化建设载体活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的建设、国家的稳定及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面临境外意识形态渗透愈加隐蔽多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被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失衡”、高校意识形态监管难度增大等诸多挑战,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高校应优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顶层设计,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防护墙,通过巩固价值引领、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预警机制、创新教育手段等,协同推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机制,“去中心化”的传播趋势导致“把关人”机制弱化,“裂变式”的传播形式导致舆论控制难度大幅提高。新的传播环境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新势在必行。以新文明理念引导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变革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由“灌输式”转向“互动交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内容,在提升公信力的同时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改变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打破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学生之间的隔阂,提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生命线”。  相似文献   

9.
杭亮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221+223-221,223
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敌特思想渗透、不良文化侵蚀、网络负面影响、教育引导不足等严峻形势.为此,应针对高校师生思想特点,切实加强政治教育、文化引领、思想疏导、纪律约束、检查监督、信息调研和舆论引导,着力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6):203-206
全面分析互联网+时代空间场域的特性及其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综合运用法治和技术手段加强微空间治理,增强文化注意力生产以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情感认同,是有效回应和化解意识形态"微渗透"、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在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和动摇的现实。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应该相应地采取领导重视、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把弘扬主旋律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对策,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及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对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严重干扰,给当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表现出淡化传统文化、弱化中国特色意识形态以及颠覆主流价值观的特点。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成因的基础上,从文化教育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育方式改进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教育管理的策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学教育越来越热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国学作为大学德育教育重要的文化内涵,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文化自信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高校德育教育实践中,应积极发挥立德树人教育功效,注重国学教育对高校教育尤其是高校德育教学环境、高校德育教育环境和高校德育教育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渗透,进一步提升高校德育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源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引导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大学生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资源利用机制,整合资源体系,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不断增强社会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针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进一步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二者之间联系,可以培养更多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方法:基于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开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实现途径,为高校开展这两方面互动工作提供参考。结论:在高校工作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积极的指引作用。都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凝聚精神,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完成身份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优秀文化品质时树立正确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共同的教育下树立校园新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对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好二者的衔接,是搞好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实现二者的衔接,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多数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后仍然不知道该如何为人处世,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这就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失败所在。基于此,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构建展开研究。首先,简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其次,介绍了该机制的重要性;最后,根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党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不折不扣全面贯彻实施。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方向,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理解、认同的重要窗口,是引领主流价值观、振奋大学生精神的主阵地。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又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境,表现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差异性和不稳定性、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轻视心理、效果评价难度较大、现实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存在背离现象等。高校需要通过引入大数据、利用新媒体、创新评价机制、借助课程思政平台、实践带动等方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传统的节俭主义消费观到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盛行,其实质是全球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果之一。当代消费文化立足于经济学视域下的价值哲学、社会符码系统和工具理性视域下的组织原则,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消费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从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及消费行为等方面着手,培育他们健康的消费心态,形成理性的日常消费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