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产地黄精主要化学成分比较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科学实验手段,对不同产地的黄精原植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黄精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为精选黄精种质提供科学的方法依据。实验中是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黄精中含有主要成分的含量比值进行检测分析,主要针对广东、湖北、河南以及贵州等地的黄精进行成分试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各地所产的黄精中成分比例各有差异,并且不同产地的黄精主成分也不相同,但对于黄精优良种质筛选均以多糖、薯蓣皂苷源含量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借鉴生物信息学的思路,收集文献报道的数据资料,在分析不同产地问及同一产地不同个体间苍术挥发油变异的基础上,总结苍术种内挥发油变异特点和规律,并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变量分析方法探索苍术种内化学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及同一产地不同个体间苍术挥发油均有很大变异,苍术挥发油组分及含量变异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挥发油中6个主要组分含量从南向北方呈现连续递减。苍术挥发油主要呈现两种化学型,一种是以湖北苍术为代表,主要位于湖北、安徽、陕西、河南南部等地,以茅术醇、(-桉油醇为主要组成.不舍或含极微量苍术酮和芹烷二烯酮,简称湖北苍术型(HBA);另一种主要以江苏茅山为代表,主要位于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北部等北方地区,主要有苍术酮、苍术素为主组成,简称茅山苍术型(MA)。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甘肃省兰州市的榆中、七里河、西固不同产地百合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峰面积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兰州百合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榆中百合挥发油共鉴定出23种化合物;七里河百合挥发油共鉴定出1 0种化合物;西固百合挥发油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凌云县产的八角茴香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手段对这些八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浸提茴油也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大红八角浸提茴油和干枝八角浸提茴油的有效成分都比直接茴油的还要高,这些挥发油的主成分相似,主要为反式茴香脑、草蒿脑、小茴香灵、茴香醛等。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随加工方式不同又各有区别,为其充分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广西东、西、南、北、中等地区所产的广金钱草黄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产地广金钱草的黄酮差异,为建立广金钱草药材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证明广西境内不同产地广金钱草的黄酮含量无明显差异,广金钱草的黄酮含量不受产生的影响,广西境内均可种植广金钱草药材。  相似文献   

6.
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广西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采集云芝35份和全国不同地区采集云芝15份云芝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不同时间采的云芝多糖含量在35.2%--47.2%;广西产云芝含量最高的是大明山2#,含量为47.3%;最低的是十万大山1#,含量为35.2%;广西境内采集的云芝与全国其它地区的云芝多糖提取率平均为6.72-7.25%。广西产云芝与全国其它地区产云芝中多糖含量基本一致。云芝多糖含量均大于35%。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栀子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栀子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栀子花中提取挥发油并计算得油率,再运用顶空气质联用HS-GC-MS技术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提油率为1.02%,分析得出其中的38个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3.18%,主要有右旋萜二烯(14.74%)、丁酸-1-乙烯基-1,5-二甲基-4-己烯基酯(13.25%)、环氧乙烷(12.45%)、芳樟醇(8.32%)。结论栀子花挥发油中有很多的萜烯类、酯类、油酸类、脂肪酸等,在药品方剂、食品、化妆品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顶空-气质联用(HS-GC-MS)分析蒲公英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分析比较六个不同产地蒲公英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为蒲公英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蒲公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通过NIST谱库检索,确定各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从六个产地蒲公英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88种化学成分,主要是醛类、酯类、酮类、烯烃和烷烃类物质,其中17种成分六个产地共有。并从六个产地的蒲公英中首次检测出了十六烷酸丁基酯、2,3-二氢-2,2,6-三甲基苯甲醛、硬脂酸丁酯、异丁醛、异戊醛、trans-2-(2-Pentenyl)furan、5-(1,1-dimethylethyl)-1,3-Cyclopentadiene等七种共有成分。结论不同产地蒲公英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较大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市场上蒲公英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9.
<正>采用XAD2吸附法和GC/MS法,对华山松球果、云南松球果和台桧球果中所含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华山松、云南松两种针叶树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是以β-蒎烯、柠檬烯和β-香叶烯为主要成分。台桧球果与华山松球果、云南松球果的挥发性物质成分有很大的差异。另外,β-水芹烯在云南松球果挥发性物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其他几种针叶树球果中含量很少;在台桧球果挥发性物质中月桂烯和桧烯的含量比较多,而在其他两种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中微量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鲜肉桂叶及分别在不同贮存温度(15℃、20℃、25℃、30℃、室温)下贮存不同时间(0~90d)肉桂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得到的肉桂叶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其中微量(相对含量0.1%~1.0%)萜类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在贮存过程中共检测到13种微量萜类成分,分别为(-)-龙脑、γ-依兰油烯、β-杜松烯、香树烯、(-)-α-蒎烯、α-人参烯、石竹烯、喇叭烯、桉油烯醇、库贝醇、毕橙茄醇、α-红没药醇、绿花白千层醇。不同贮存条件下肉桂叶精油微量萜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较大差异,贮存80d以上的肉桂叶中基本不含萜类成分。该研究为肉桂采摘后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为肉桂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朋  竺锡武  陈集双 《科技通报》2010,26(3):374-376,379
目的:鉴定长裂苦苣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长裂苦苣菜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和保留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36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的89.49%。结论:长裂苦苣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35.8%)、十六烷酸(35.3%)。  相似文献   

12.
对商熟期及完熟期的红芒6号芒果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进行鉴定.共检出22种香气成分.其中商熟期14种,完熟期10种.主要为萜烯类.醛类.酸类等两个阶段都具有的成分是α-桂叶烯、α-蛇麻烯等;商熟期主要的香气成分是(+)-2-蒈烯;完熟期的主要香气成分是δ—3-蒈烯.  相似文献   

13.
广藿香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中药,对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腹痛吐泻及头痛等有较好治疗效果,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等地方均有栽培.广藿香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包含β-榄香烯、β-石竹烯、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等.研究中通过一测多法同时测定广藿香4种成分的含量,为广藿香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西产拳卷地钱进行调查研究,为开发利用拳卷地钱资源提供方向。方法:文献调查、标本查阅及实地调查三种方法结合。结果:广西地区产地钱属植物主要有三种,即地钱、拳卷地钱和粗裂地钱,其中拳卷地钱主要分布广西各地十一个产地。结论:拳卷地钱生长对周围环境要求较苛刻,生产周期较长,资源日趋减少,致使研究和开发利用受到制约、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增强资源保护意识,切实维护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HS-GC-MS法分析川木香、广木香、土木香、藏木香挥发性成分,为四种“木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顶空进样器结合GC-MS联用技术分析化学成分。结合NISY20.L对色谱结果进行分析,并按照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相对含量。结果 川木香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2种、广木香38种、土木香41种、藏木香41种。共有成分有异戊醛、醋酸、β-石竹烯、Beta-榄香烯、去氢木香内酯五种。川木香以(Z,Z,Z)-十七-1,8,11,14-四烯、醋酸、去氢木香内酯为主。广木香以β-石竹烯、水芹烯、去氢木香内酯为主。土木香以Bohlmann K2631、beta-蒎烯为主。藏木香以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Beta-榄香烯为主。结论 HS-GC-MS可快速、高灵敏度、减少样品使用量分析四种“木香”的挥发性成分,四种“木香”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广西境内不同产地菝葜药材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方法:HPLC法,Zorbax SB-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0:10),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不同产区菝葜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较大,部分不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为有效开发利用广西的菝葜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柚皮苷为橘红痰咳液主要成分之一。柚皮苷是一种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液的粘滞度、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链霉素的毒副作用、减少血栓的形成、镇痛、镇静、抗过敏、活血的作用。固定相为:安捷伦C18色谱柱(220 mm×4.6mm,5μm),甲醇-醋酸-水(38:2: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2nm;本法简便、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橘红痰咳液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N、P、K肥3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料对洛川红富士苹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处理对苹果主要香气成分影响不大,但各种香气成分在各个处理中所占比例不同。各种处理中共有的成分中,2-甲基-1-丁醇-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正丁醇,2-已烯醛,正己醛六种主要成分含量较高。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红富士苹果主体香气含量最高时为92.03%,此时氮磷钾对应的施肥量分别为33.27g/株、20.77g/株、37.33g/株。  相似文献   

19.
三种蚕絲养蚕繅絲是我国发明的,我国蚕絲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的蚕絲主要有桑蚕絲、柞蚕絲和蓖麻蚕絲。桑蚕絲起源于黄河流域,到晋朝末年由于文化南移而随着傳到长江流域江苏、浙江等省。現在的主要产地有浙江、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新疆等省。柞蚕絲是我国有名的特产,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柞蚕是一种野蚕,因为它放养在柞树林中,以柞树叶为飼料而得名。柞蚕的放养以山东萊州为最早,元朝以后柞蚕事业便逐漸遍布全国十六省,現在的主要产区是辽宁,其次为山东、河南。我国柞林資源丰富,放养柞蚕也不誤农时,是大可发展的养蚕业。蓖麻蚕是解放后由国外引种驯化培育的一种蚕,它以蓖麻叶、木薯叶、臭椿叶为飼料,近几年已在广东、广西利用木薯叶飼养,并大量推广,成为一項新兴的蚕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拉萨产川--藏香茶菜的化学成份,并就不同产地的该植物在化学成份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