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报发了一篇表扬稿,大意是:某宾馆的一位外宾想吃面包,不料宾馆里无货,这可急坏了几个热心的青年服务员,匆忙上街购买。于是,为了“友谊”,他们就专门开了辆小汽车跑到100公里  相似文献   

2.
当了记者后,我结交了许多作者。他们不仅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而且给我不少的教益启迪。随着和他们交往的加深,我愈来愈感到,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我是在台湾长大的,但我是浙江人,在台湾念的是大众传播,毕业之后我进入了台湾的中华电视公司当记者和主播,4年之后被凤凰卫视的前身就是卫视中文台请到了香港。他们要找一张脸孔代表中文台的脸,他们选了我,觉得中国女孩要圆圆润润像杨玉环那样的比较好。1996年凤凰卫视开播,我就开始加入了很多很多的节目,比如说那时候有相聚凤凰台,有一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的记者生活中,我渐渐地体会到,做记者也是做人。不会做人,他很难做好一个记者。很多采访对象非常淳朴,只要我们对他们好一点点,他们就会感激涕零。我曾经接待过一对遭受医托诈骗的母子。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还没有离去,就顺口问了几句,发现他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5.
最近,《河南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一大学生寻短见,众子弟兵献爱心》的新闻稿。这篇消息从线索到素材都是由我们处郭副处长帮助收集提供的。类似这样的事,在我报道生涯中有很多很多。我是河南省军区司令部作训处的测绘员,平时工作繁忙,接触面窄,下基层机会少,搞新闻报道有很多不利条件。就在我苦于没线索、找不到东西写的时候,处里的同志伸出热心的双手,一他们处处留心,只要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他们都要想方设法收集,一旦遇到好的新闻素材,他们就连忙提醒我、通知我,使我抓了不少“活鱼”。去年元月11日,李参谋下新兵连考核新兵,…  相似文献   

6.
凌云 《新闻窗》2005,(6):24-26
我是语言工作者——贵州经济广播电台谈话节目“凌云夜话”的主持人。这注定了我会得到很多陌生人的信任,职业的操守也让我绝对要对得起这种信任。在节目里我们能听到很多,但对我而言,更多复杂的故事是在节目之外听到的。他们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弄得满城风雨,而倾诉的需要又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我。我是一个记忆收藏者,陪着许多人共同在某个特定的心境下抚摸了一段经历,一些创痛。  相似文献   

7.
工作12年,除了有两年呆在有一定知名度的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另外10年我都在新华社做分社记者。接触了中央、地方以及体制内外的很多同行,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我的好朋友,我也因此有机会了解这个行业以及从业者的心态。在一些场合,我曾经评价过这些心态。  相似文献   

8.
说起我与记者打交道的故事, 那真是很多很多的,十七年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社,我结交了很多记者朋友。应该这么说,我一直是他们追踪报道的对象,有时甚至被“追”得很辛苦,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记者精神”,使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给予荣誉的劳模,该更多地回报什么给社会。 十几年了,记者们见到我都习惯叫我“徐虎师傅”,感觉很亲切。记得当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很紧张,是单位里的领导、师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时间长了,我和一些经常来采访的记者交上了朋友,自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9.
钟铁城 《大观周刊》2013,(2):210-211
我从事小学田径训练已经多年了.最令我头痛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每次上强度的训练,学生总会埋怨田径真累,目前很多学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好了,要他们吃苦都不适应、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总要求退出田径运动队。下面我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田径训练兴趣:  相似文献   

10.
去年春天,我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作访问学者期间,顺便调查走访了当地的几所中学图书馆,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比我国的中学图书馆,我感觉他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前一阵子有一个72小时网上生存活动,我是个网络爱好者,但是我没参加。据我所知,报名的人很多,他们想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准备在这72小时里完成。我也琢磨了一下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3天。给联合国秘书长发信探讨世界粮食问题在我看来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在这几天当中的吃饭  相似文献   

12.
采访之前,很多人跟我说,"飞儿"的音乐很好听。采访之后,我跟很多人说,"飞儿"很有希望。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对音乐的执着,也看到台湾当红艺人的敬业。交谈中,感觉到他们不是通常概念里的那种偶像明星,而只是一帮单纯喜欢音乐的人。虽然灵魂人物陈建  相似文献   

13.
"当我做这些的时候,我想象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我正在充满危险的大海中航行,我知道有很多家庭带着孩子,甚至还有小婴儿.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收拾我的行李,因为我的行李箱只能装进100本书.应该装哪些呢?我们的船如果搁浅,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12年,我的这些书真的能教育他们、娱乐他们吗?这些书又是否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三无“贼”     
贾岳 《新闻记者》2005,(4):58-58
时下热映的《天下无贼》我也看了,说真的,很多情节看过也就淡忘了,倒是傻根的质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能是出于职业敏感吧,我一下子想到了我们的读者。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读者不也是这样质朴可爱吗?媒体,在他们心目中,总有一种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说明一个问题时.他们常爱用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报上说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周刊》2014,(12):22-26
“我的很多朋友和合作伙伴都认为,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一些经济合作协定,对我们是有利的。很多台湾生意人都这么看。那些毛头小伙不懂事,振臂一呼,似乎就是政治领袖了,也许他们中很多人连为什么反对都不清楚,人云亦云。这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6.
我今天想就新闻敏感与记者素养的问题谈点意见。(一)记者贵有新闻敏感我最近与几位新进报社的青年编辑、记者交谈时,他们都为跑了很多地方而抓不到好新闻而着急。他们说,辛辛苦苦写来稿子,编辑部的同志却说稿子中间没新闻。这就使我想到,干新闻这一行,当编辑,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08,(2):41-41
如果我不在广播,也许我也不会关注广播。在我们的周围,太多的人已经失去了收听广播的习惯。在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里没有这个环节。然而一旦到了危急时刻,在突发情况下,在意外事件当中,人们开始想起了广播。不信你看,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全国大范围雨雪,很多高速公路封闭,很多国道交通堵塞,很多行路的人堵在了路上,又饿又冷,开始给广播发短信,交流信息,请求救援。  相似文献   

18.
文革为很多人提供了表演暴力的大舞台。 公开地拳打脚踢、棍棒交加,只能叫做野蛮,而比野蛮更卑劣的心思和行为尤令人寒心。我从一名被人崇敬的“好老师”,易为被“革命青少年”叫骂的“反革命”,只有几天。他们是怎样突然地“在灵魂深处爆发了革命”的?我茫然不解。我只是看到:他们挥起了拳头,举起了鞭子,  相似文献   

19.
一由于经常参加各种摄影创作和影展,我渐渐地发现了一个很特殊的老年摄影者群体(包括摄影家与摄影爱好者),这个群体的很多表现令人惊讶:一,外出创作的时候,最舍得砸钱、设备最好的是这些老年人,他们积蓄不少,很舍得花钱,年轻人只能垂涎三尺;二,影展中获奖的很多是老年人,他们  相似文献   

20.
分享财富     
世界上到处都有聪明的、智商高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但不是所有人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成功.也许他们最后找到了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足以满足他们基本的需求,但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还是离他们很遥远.这个世界上同样有很多没有学历、没有什么技能的人,就像我一样的男人和女人们.他们开始创业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只有梦想的支撑,希望有一个巨变能够给他们带来成功.但是巨变也不会光顾到很多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