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王少华 《档案》2014,(3):18-20
正关汉卿是元曲集大成的作家①,他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写下了60多种杂剧,现存18种,而且其中还有残缺不全的。但就这仅存的十几种杂剧,已足以看出他的巨大成就。悲剧如《窦娥冤》、喜剧如《救风尘》、爱情剧如《拜月亭》、史剧如《关大王单刀会》等。《录鬼薄》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剧名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王季思先生主编的《全元戏曲》②是以脉望馆本为底本,其他各种版本作为参校。《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一出历史剧,取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曲作家徐燧(1732—1807年)及其戏曲创作向未引起足够重视。徐燧,字鼎和,号榆村,别署镜缘子、镜缘主人、种缘子等,江苏震泽(今吴江市)人。所著杂剧、传奇多种,除已佚之《双环记》、《联芳楼》传奇外,今存《镜光缘》传奇和《写心杂剧》。《写心杂剧》又称《写心剧》,由近20折  相似文献   

3.
清代乾嘉时期蒙古族文学家和瑛诗赋创作皆有佳作,新发现他创作的《草堂寤》杂剧,可见其对戏曲文学的熟稔。该剧隐括杜诗为戏,大量化用杜诗入戏,以才学为戏,淡化矛盾冲突,强化抒情性,是典型的文人剧,也是乾嘉时期戏曲发展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102种剧本末附穿关,它们当源于内府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有些剧本虽无穿关,但《述古堂书目》中标注"内府穿关本",它们也可确信为内府本;剧本末无穿关的教坊编演本、历朝故事剧等也可推论是内府本。以清代钱曾《述古堂书目》相佐证,可知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内府本应有130多种。内府本是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杂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文献》2005年第1期所刊拙文《况周颐和暖红室(汇刻传剧)——读况周颐致刘世珩手札二十三通》,刊出后细读,发现存在部分疏漏,特更正于此。刘世珩《汇刻传奇杂剧自序》云:"今垂二十年,刊成传奇杂剧三十种,附刊六种,附别行一种,《西厢记》附录十三种,《还魂记》附录一种,都五十又一种。"实际上《汇刻传剧》中只收了传剧十六种,附录十四种,附刊三种,别  相似文献   

6.
"院本"一词最早见于金末元初人杜仁杰的散套【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以往研究者多根据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言"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认为金代院本等同于杂剧。其实,既有的材料足以说明,金代"院本"并非杂剧之别名,而是杂剧中的专名,其在戏剧体制功能上相当于宋杂剧艳段,但较宋杂剧艳段更为复杂;院本可与正杂剧结合,也可与正戏文结合,都起导引正戏的作用。进入元代以后,院本获得更大独立性,发育更为充分,与正戏结合方式更多样化,数量也颇为可观。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18日,西安电视台打造出陕西地区第一档电视方言剧节目--《狼人虎剧》.初次登台亮相,就一举创下了5.6%的当日陕西地区最高收视率.三年下来,《狼人虎剧》一直稳定保持在收视率3%以上,在陕西地区电视栏目收视率排行榜中始终位居前列.在《狼人虎剧》之后,陕西电视台也跟进开发了自己的电视方言剧节目《都市碎戏》、《百家碎戏》以及《街坊邻居一台戏》、《千家故事》等.  相似文献   

8.
《祝圣寿万国来朝》是现存八部明代万寿庆典承应戏中唯一的历史题材剧。依其所演之高丽贡海东青等外交事迹可考知,该剧的初次编演时间当在成化时期。作为一部在帝王万寿庆典这样的重大涉外场合演出的剧作,其礼乐特征尤其突出。杂剧敷演的四夷朝贡情节谨遵明代礼制,艺术化地呈现了当时的朝贡制度;内容亦与大宴飨的乐歌相近,极有可能是大宴仪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倪立 《视听纵横》2004,(4):82-83
拍摄《女吊》纯属偶然。2001年夏季在北京出差,看到青年报上介绍,北京人艺上演新戏《无常&;#183;女吊》的消息。也许因为是绍兴人,从小在绍剧团里出生,母亲年轻时就演过“女吊”,忽然便有了几分冲动:或许我应该把《女吊》拍成电视艺术片。于是,我就开始收集有关《女吊》和与《女吊》这出戏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月明和尚度柳翠》(以下简称《度柳翠》)杂剧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作品。它的情节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污微尘,被罚往人间,在杭州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罗汉月明尊者化成风魔和尚,经过三次说法,使柳翠醒悟,同时坐化升天。金院本有《月明法曲》、《净瓶儿》二本,内容应与此剧有关。《度柳翠》杂剧现存的息机子本、《元曲选》本和《柳枝集》本均未录作者姓名,至清李调元在《剧话》卷下始提出其作者为李寿卿,后姚文《今乐考证》亦主此说,并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到王国维《曲律》卷二把《度柳翠》杂剧列在李寿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剧《武林外传》在上海东方卫视、深圳卫视及山东卫视的陆续热播,这个故事情节有些谎诞、却恢谐幽默,集陕西、四川、山东、东北方言于一剧的电视剧,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开怀大笑,得到观众的青睐。这不得不让作者想起了西安电视台2004年7月开创的《狼人虎剧》以及后来跟进的陕西电视台的《都市碎戏》、《百家碎戏》,这些方言剧深受电视观众的喜爱,并因其收视率、市场份额屡创新高,而倍受电视台的推崇。究其原因何在,作者试图从以下的分析中,找出答案。一、西安地区方言剧产生的背景《狼人虎剧》的片头的产生,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深厚…  相似文献   

12.
电视栏目剧是一种"根据现实生活题材创造的,组织群众表演的,以栏目形式播出的故事剧。"首开先河的是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栏目,十年后,该栏目剧的制片人马及人正式提出了"电视栏目剧”这一概念。从栏目剧现状来看,湖北有《经视故事会》,陕西有《都市碎戏》、《狼人虎剧》,浙江有《本塘第一剧》,江苏有《百姓聊斋》,广东有《夜倾情》……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栏目剧已有200多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7,(26):79-79
继《赵氏孤儿》之后,追求"一戏一格"的话剧导演林兆华将在8月推出又一部原创古装话剧《刺客》,可谓三年磨一剑。话剧《刺客》取材于豫让的故事。他为替旧主  相似文献   

14.
南戏诞生于800年前的温州,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或日“鹘伶声嗽”。温州作为南戏的发源地,在中国戏曲史乃至世界戏剧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戏剧化,不能不去研究南戏。元末被尊称“南曲之祖”的温州人高则诚作的《琵琶记》,就是我国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800多年深厚的历史化积淀,熏陶了一代一代的瓯越民众。在新的时期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论采茶     
京剧《小放牛》是我们长看的戏,牧童哥和女娘对歌一阵完事,情节和组织都不像舞台戏,因为是太简单了。《采茶》和《山歌》有人说是一种东西,有人说不是一种东西,拿《小放牛》做它们的解答是最有趣的。《郁林州志》说:"元宵以前,乡村中有扮竹马春牛戏者,竹马则唱采茶歌,春牛则唱耕牛曲。"《小放牛》是《竹马春牛戏》移上舞台,可无疑义了。牧牛哥虽不骑春牛,女娘虽不骑竹马,拿马鞭子代牛马是旧剧的老例如此;但他们所唱的是《采茶》还是《山歌》却又不能一  相似文献   

16.
明末傅一臣的《苏门啸》杂剧集,今存崇祯间敲月斋刊本,日本东京大学和傅惜华各有收藏,然俱有残损,可相互补阙。根据明刊本《苏门啸》版本信息,此剧当完成于苏州,刊刻于杭州,五篇序文的作者及评阅人皆为作者傅一臣的旧交。《苏门啸》十二剧的《自跋》,则透露出傅一臣啸歌刺世,"为狂澜之一柱"的创作动机和杂剧主旨。尽管《苏门啸》杂剧存在关目凝练不够、曲辞缺乏含蕴与个性、情节前后照应不周等缺点,但在题材的择选、创作技法的拓新以及剧场性设计等方面的建树,则赋予其杂剧集相当的文学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琳 《视听》2016,(6):87-88
戏里讲述平凡爱情,戏外引发追剧狂潮。《父母爱情》自2014年播出以来,先后被各大卫视转播,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甚至形成"举家追剧"的收视效应,如醍醐灌顶,为这个物质繁华、情感空虚的社会上了一堂朴实生动的婚恋教育课。  相似文献   

18.
传媒动态     
<正>1 评点荧屏四大流行剧种眼下,在北京地区播出的电视剧中被赚人眼泪的情感剧占了上风。从7月开始,一批抗战题材戏将陆续播出,“枪杆子”加“泪珠子”会成为下半年播出剧的主力。大红大紫“泪珠子”代表作:《我的泪珠儿》、《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谁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节目竞争极为激烈的当下,一种本土培育的节目形态——电视栏目剧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运作模式成为荧屏新宠,发展态势一度呈现井喷状。几年之内全国各大电视台先后涌现出《都市碎戏》、《生活麻辣烫》、《百姓聊斋》、《真实故事》、《经视故事会》、《本塘第一剧》等大量栏目剧。它们在取得良好的收视业绩之后,不少栏目2006年下半年又纷纷由周播改日播,向规模化、品牌化迈进。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 继续看央视1套的《大宅门》,这部剧比《笑傲江湖》要有“戏”,虽有人说它是“一流演员,二流编剧,三流导演”,毕竟还有看点。除周六外,每天一集,播出时间:每晚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