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石,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主课程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内在地蕴含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该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概论”课教学的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概论”课教学的主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有效开展思政“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要做好“五个一”。一是认清一个突出特点:“概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广泛的课程,必须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二是设计好一个教学大纲:“概论”课实践教学大纲设计要科学化且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及教育规律;三是明确一个总体要求:“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纪律要求,避免流于形式;四是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概论”课实践教学体系;五是归根于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思政“概论”课的实效性,增加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相关内容,文章围绕为什么要把战“疫”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把哪些战“疫”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怎样把战“疫”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战“疫”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吃透新版教材精神和驾驭教材内容是关键。这就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为核心讲好这门课程,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中国向何处去”的发展大势,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落实“两课”教学新方案中 ,处理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以下简称理论课)的关系 ,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一、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理论课的关系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体系中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与其他几门理论课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 ,对此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 ,要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和“不丢老祖宗”的原则 ,通过各门理论课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一,新时期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学除了完成对毛泽东思想知识传授外,还应将毛泽东思想中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坚定的信念讲清、讲透,这些精神的灌输对今天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一门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作为原中国革命史课的教员 ,要想上好这门课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思想教育功能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除了必须在掌握和吃透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外 ,还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史与论的关系史与论的关系 ,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各高校担负《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讲授任务的教员基本上都是原中国革命史课教员 ,中国革命史教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注重在“史”上下功夫 ,长于“史”而拙于“论” ,并带有一定的“重史轻论”的倾向。这与《…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我院于 99年秋季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讲授这门课时以下几个方面是首先必须着重讲清的。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 ,讲清“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极为重要。“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在 1 943年 7月由王稼祥同志首次提出的 ,到现在 ,在中国共产党内已有了二次较完整的概括。第一次是在 1 945年党的“七大”上 ,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的报告 ,对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9.
对公开课的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对公开课的评价,应该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进行。“一个中心”就是以目标达成度(即预期教学目标完成的程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功这两个基本点展开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最近 ,因参加教材评估工作 ,阅读了各省教委组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现谈谈自己读后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 ,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有关领导的重视 ,编写人员和教师的努力 ,目前“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材建设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 ,这是值得肯定的。(1)初步构建了“概论”课的教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概论”课必须完整地反映这个科学体系。但是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它所担负的任务 ,它的教学对象 ,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把握规律性就是指把握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包括很多内容,主旨有三个层面:第一,科学的理念.即教育者应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于教育活动中;第二.科学的精神,指要用科学的内容去教育大学生;第三,科学的方法,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关系。科学理念是根本,科学精神是核心。科学方法是保证。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需要传承和弘扬,更需要建构和养育。鉴于科学精神具有习得性和难获性的特点以及科学不"精神"的现实状况,科学精神的养育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它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神圣的好奇心,真正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借助动态课程克服知识断层化问题,加强实验教学彰显科学教育特色,实施过程性科学学习行为评价。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传统上科学教育只重科学知识教学的窠臼,进而向着科教兴国和科教强国的理想迈进。  相似文献   

13.
在"原理"课教学中,既要阐明原理的科学性、真理性,还要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的体现价值性的人文精神。加强基本原理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原理"课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协同式"专题教学是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科学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这与新时代的要求极不相适应。文章指出,必须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要充分认识到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比之单纯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起着更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Karyoplast与Nuclear body是不同的概念,国内细胞生物学教材、部分生物学词典的对应中文翻译存在概念冲突、混乱的现象。大陆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核体"对应Karyoplast的翻译,但这种表达不够准确和贴切,同时缺乏对Nuclear body的收录,容易导致科研和教学使用不规范。文章对相关科学名词进行概念辨析并提出相应教学建议。通过采用问题导入、辨析式、研讨式教学以及BOPPPS教学模式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发现正面面对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通识课程《道路桥梁工程导论》的教学为例,探索工科课程对学生人文及科学精神培养的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时代责任感,勇于创新、学科融合等人文与科学精神。最后,提出一些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训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包括对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基本素质的培养。该文探索构建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期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形成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系教学团队悉心设计了研究生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方案,以典型的遗传学案例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典型的遗传学案例,将医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贯穿到整个课程中,培养医学研究生为人类解除病痛的职业素养,传承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同时提升他们合作共赢、交流创新、挑战权威、科研诚信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方法 ,如果在物理教学中注意渗透科学方法 ,即 :观察、实验、科学抽象、逻辑推理、类比、想象等方法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还能使学生从前辈身上学到坚韧不拔的精神 ,精益求精的态度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癸卯学制的颁布使科学教育步入制度化阶段,"五四"时期开始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倡。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主要症结是单纯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科学方法特别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