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月夜》谱写了一幅恬静的初春月夜图.它的艺术美表现在诗中有人、静中寓动,以小见大、画外有音等方面,具有阴柔之美.在语音运用方面也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2.
您是一位慈爱的摆渡者 三尺讲台是您的渡口 多少个日日夜夜 您无声无息地摆动着木楫 月夜下荡起一波波的水圈 不知将多少殷切的期望 摆渡到了五湖四海  相似文献   

3.
月迹     
随着山村幼童追寻月亮的踪迹,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静谧、幽雅的中秋月夜图。望着那:镜中月,空中月,酒中月,水中月,弟妹的"眼中月"——哦,神奇的月亮竟是这么多!文章将稚童的心灵与皎洁的月色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纯真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月夜倒影     
《小学生》2008,(5):38-39
先用蜡笔画一轮月亮,再用颜料绘出朦胧的夜景,然后按文中所示的步骤做下去,你就能做出一幅月夜倒影图了。  相似文献   

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家喻户晓、传诵千古的《静夜思》,曾经惹动多少游子的思乡恋情,曾经让人在如霜的月色中兴起多少对团圆的渴望与思乡的缱绻。而他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歌》)又牵动多少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在月夜捣衣声中传递出多少绵绵不绝的情思。翻开唐诗,类似李白这样借月抒写乡恋别情的咏叹,不绝于缕,绵延成一道月夜迷蒙的风景线。借月抒写人的情感意绪,源于《诗经》:“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  相似文献   

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家喻户晓,传诵千古的《静夜思》,曾经惹动多少游子的思乡恋情,曾经让人在如霜的月色中兴起多少对团圆的渴望与思乡的缱绻。而他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歌》)又牵动多少征人思妇的离情别绪,在月夜捣衣声中传递出多少绵绵不绝的情思。翻开唐诗,类似李白这样腊月抒写乡恋别情的咏叹,不绝于缕,绵延成一道月夜迷蒙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春晓     
1.晓:早晨,天刚亮的时候。2.知多少:不知有多少。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非常美,令人回味无穷。诗中写了作者刚睡醒时,听到小鸟的啼叫声此起彼伏,不禁想起一夜风雨,该吹落了多少花瓣啊。而春天的早晨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就任由我们去想象了。  相似文献   

8.
乡村小夜曲     
读这首诗,就像听一支舒缓、柔美的提琴小夜曲,我似乎体味到了诗作者在构思写作这首诗时,那份宁谧、恬淡的心境,这到底是实际存在的"古老的村庄"的一幅月夜画,还是诗作者的一袭幽幽梦境?在今天这样喧嚣、浮躁的世界,不是很需要这样柔若丝绸的月夜的村庄,需要这样一份自然古朴的景致,来养怡人们的神魂吗?  相似文献   

9.
品味孤独     
当你身处繁华的都市,身旁是喧闹的人群时,你是否感到失落,空虚?这就是孤独,孤单并不代表孤独,孤独不一定孤单。一梵高从梦中惊醒, 《向日葵》、《阿姆斯特丹》、《星月夜》……一幅幅从脑中闪过。孤独,像驱不走的苍蝇,一直俳徊在他脑中。弟弟是唯一  相似文献   

10.
扬州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这个古老的“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未能解开。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这首名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又无定论的疑案: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种种:1、二十四桥就是一座桥,只因传说隋炀帝时,有24个美人月夜在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美人桥”,简称“二十四桥”或“廿四桥”。到了清代,人们逐渐倾向于…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一堂数学活动课——《周长是多少》(苏教版第5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数学活动课蕴含的无限魅力。魅力之一:教师引导——醉翁之意不在围情境回放:1.学生合作用学具盒里的线围图形。2.展示成果,组织交流。学生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长方形、心形、圆形、五星。讨论:要知道围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怎么办?生1:用尺子量出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算出周长。讨论:要知道围成的圆形周长是多少,还能直接用尺量吗?(生摇头)有什么巧妙的方法?生2:把这根线拉直,量一量这根线的长度就行了。老师按学生的方法用学生尺测量围圆形线的长度。  相似文献   

12.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诗人将春、江、花、月夜这几种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集中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优美迷人的壮丽画面,同时融入思妇游子的深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情景美。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中的画面就像人的脸面和眼睛,画面生动而精彩,如同人有了秀美的脸面和传神的眼睛。别人一读,就觉得好,有灵气,能感人。否则,就黯淡无光,让人生厌。课文中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少年闰土月夜西瓜地逮猹是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韩麦尔先生上完最后一课时的情景是一幅充满爱国激情的画面,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幅典雅清新的画面。……这些生动的画面,就像影视中声光色  相似文献   

14.
要改变语文教学缺乏灵性、呆板的现状,课堂教学必须由教师“教”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着眼于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揣摩、品味,在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立足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案例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回答24小时) 师:一小时多少分钟?(学生回答60分钟) 师: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回答4320分钟)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情文并茂的写景散文.它用柔和细腻的情调,诗一样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北京清华园中月夜荷塘的迷人景色,勾勒了一幅清丽幽雅的图画,给读者以一种诗的享受、画的美感.本文语言精炼、篇幅短小、结构紧凑,作为范文,特别适合于让学生通过诵读琢磨,深刻体会它的艺术特色,学习它的写作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可着重从下列两方面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16.
教材通用教材四册P.70例1、例2。教学过程一、看图编题,引进新课。先挂出一幅彩色图,轮廓如下: 师:这是一幅同学们在公园里活动的图片,请大家根据图中条件,编一道用加、减、乘、除法计算的一步应用题。先由一个同学编,再由一个同学解答。学生自编自解情况如下: 生:公园里有12个同学在做游戏,3个同学在骑自行车,参加这两项活动的共多少人? 生:12 3=15,参加这项活动的共15人。生:公园里有3个同学在骑自行车,参加游戏的人数是骑自行车的4倍。参加游戏的是多少人?  相似文献   

17.
《春江花月夜》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写普通人世间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编织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18.
[题目] "不!"历史的天空中曾经回荡过多少个这样理直气壮的声音."不!"现实的土地上仍然传扬着多少个这样斩钉截铁的回答.于是,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于是,我们的心中会感悟到一个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梵高     
"starry starry night "我听着这首《Vincent》,久久不能平静。这首歌的创作者是美国的游吟歌手唐一马格林,他将它献给梵高,献给他的一生。听着这深沉、委婉的旋律,我相信,又一个灵魂折服于梵高。此时一幅幅画浮现在眼前,《星月夜》《向日葵》《割耳朵后的自画像》……我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20.
育婴堂     
评析者:张振芝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运用悬念:引出课题:1.出示投影(1):月夜,一对夫妻抱着婴儿去育婴堂。讲述:在旧中国的一个夜晚,一对夫妻抱着他们刚出生的婴儿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要把亲生骨肉送去哪里去?(指图)这幢教堂般的房子叫做育婴堂。2.板书课题《育婴堂》二、启发联想,激情明理。1.想一想,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疼爱你们的?2.天下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末,这对夫妻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育婴堂去呢?3.看《想和做》中的两幅图:①孩子生病无钱医,病死后扔进垃圾桶房;②衣衫褴褛的父母在出卖儿女。他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