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报办刊必须专刊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从事学报工作多年,认为学报最大的病症就是其综合性的办刊模式.这一有违常规的做法导致了学报自陷困境,必须拿它大动手术,来一个大刀阔斧的、彻底的根治:将所有综合性学报完全彻底专刊化.  相似文献   

2.
专刊,作为党报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报业大家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这些专刊迅速崛起相适应的就是专刊自身的专题化趋向,可以说,适时地推出有影响力的专题报道,已成为专刊发挥自己功能、有效占领市场的杀手锏,而一个个策划成功的专题也成为专刊克敌制胜的组合拳。专题,几乎成了专刊的专利,这是其他类型的报纸可望而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3.
钱翠翠 《出版广角》2023,(19):75-79
以《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采取文献计量法从刊文关键词、高被引文章、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综合性大学学报面临研究问题与国家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相关度较低、作者来源内向型特征明显、学科“大拼盘式”特征明显、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等发展困境,内在原因是综合性大学学报过于强化自身基本盘、办刊独立性较弱、办刊模式偏向学科综合。综合性大学学报可采取策划重点专题、设置“特约稿件”栏目、向开放型办刊模式转型、弱化“学科综合”、强化“问题综合”等措施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打造期刊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专精特新”为目标引领,围绕期刊的目标定位,建设或策划了若干特色专刊专栏。这些专刊专栏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和《水利工程》专刊,以及院士团队专栏、《先进制造》、《洞庭湖》和《新能源与储能》等特色专栏。本文详细阐述了特色专刊专栏的建设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刊发效果,分析了在专栏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对于打造高校学报的优势和特色,促进高校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者化既是编辑提升业务水平的需要,也是编辑回归学术共同体、赢得学者身份认同的需要。文章以新建本科院校学报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共性特征,即综合性学报主导化、非核心期刊普遍化、业务管理挂靠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报实现编辑学者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渐进式推进方案,认为高校学报要实现编辑学者化,需要打破编辑与教师职称评审的藩篱,实现编辑与学者在职业发展上的互融。  相似文献   

6.
何先刚 《编辑学报》2007,19(6):464-465
介绍了《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专业化特色化办刊经验:突出信息学科特色;实施"专辑""专题"出版;加大国内外组约稿力度.  相似文献   

7.
提升稿件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第一要务,挖掘优质稿源是促进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创新约稿方式,深度剖析约稿策略,总结分析约稿成效,指出中文科技期刊独立作者约稿论文可助力提升期刊影响力。具体表现在可形成史料文献、服务重大需求、创造热点效应、统领重磅专刊、推动学术传播5个方面。《航空学报》独立作者约稿措施成效显著,适合推广至我国其他工程类中文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8.
赵秋民 《出版广角》2015,(17):101-103
综合性高校学报正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迫于体制等原因,改革不能一概由“全”向“专”转型突破。在互联网时代,特色办刊、优先数字出版、多媒体融合、新媒体技术等成为综合性学报突破瓶颈寻求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学报,改革!     
正高校学报改革是一个阵痛的过程,不仅要推动学报体制内部改革,还要推动报刊业的改革,向着集团化、国际化和数字化发展,打破高校学报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内向性和综合性办刊格局,使我国成为真正的期刊大国和学术强国。本期专题中,《新时期高校学报的办刊定位:特色化办刊》从宏观角度切入,认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专业性学报的“专”和“集中”,还是综合性学报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归结起来,其作用都表现在它是文献内容的提供者.从文献应用角度和学科分析角度看,数字化打破了高校学报综合性和专业性学报的边界,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学报专业性和综合性选择这一两难问题的突破口和融合点.数字出版的在线、互动、搜索引擎和大储存量,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学报的专业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十年来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研究的回顾有关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的讨论始于1995年,据查,十年来,参与此问题讨论的有关文献达100篇之多。主要围绕着4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1、关于学报专业化的内涵。一般来说,学报的“专业化”是相对学报的“综合性”特征而提出的一种概念与价值趋向。有人称之为分科办刊,或专科化。它要求学报发挥自己的优势,按领域、按学科、按专业划分出版内容。有人认为,学报的专业化,“即以本校、本地区的学术研究强项为支点,兼顾本校、本地区人文资源和学报已形成的特色,分学科、分专业办学报。”(况荣华,高校学报…  相似文献   

12.
建立高校学报新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报应该在强化期刊管理部门宏观调控职能的基础上,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原理,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调节高校学报结构和布局,逐步改变封闭式,“一校一刊”综合化的高校学报体制,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型、“一校多刊”、单科化的高校学报新体制。 1.学报的单科化,必然要求稿源的多向化,即学报的稿源不局限于本校。这样既有利于各主办高校优势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利于在竞争中提高学报质量。稿源的多向化,能使同一学科的稿件能够相对集中处理,形成一个共同基点上的竞争环境,便于精选  相似文献   

13.
张凤丽 《编辑学报》2017,29(5):482-485
专刊(专栏)出版是科技期刊扩充稿源、提升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应用生态学报》纪念专刊、会议专刊和自主专刊出版为例,从选题策划与组稿策略、稿源、刊发周期、学术质量评价等方面分析3种不同类型选题专刊(专栏)出版的“优点”和“忧点”.认为:纪念专刊要抓住契机、会议专刊要慎重选择题目、自主专刊需注重审稿环节;期刊编辑部须根据刊物特点和选题类型,制订科学、周密的选题计划,以增强专刊(专栏)出版的效果,扩大期刊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作为处于西部民族地区、并由民族高校所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以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作为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真正找准了自己的生存基点和生长支点。《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在栏目设计、专题组稿、编辑校对和印刷装帧等方面,善于将宏观策划与微观操作、大胆创新与谨慎守成相结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创设和维护刊物的品牌形象,使刊物始终保持“新、实、特、活、亮”5个字。  相似文献   

15.
特性与规律:学报特色栏目的辩证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在于把握特色栏目之特性──高层次的作者群和稳定的读者群、学者化的编辑、知名的栏目主持人以及高效的编辑过程。要遵循特色栏目内涵和发展路径的规律性,构建主编、栏目编辑和栏目主持人的协力合作机制;建立以约稿为主,约稿与自由投稿和专家荐稿相结合的组稿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学术研讨会;凸显特色,控制好学报的刊期和文章容量;建立以学校为主,与合作单位栏目共建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目前,国内外极不统一。国家标准GB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推荐了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试行稿(以下简称《学报编排规范》)建议采用顺序编码制,并列举了期刊、书籍和论文集三种文献著录格式及实例。 在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的190份参评学报中,除了两份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外,其余都采用了顺序编码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应走专题化之路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高校学报对推动学术事业的繁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但也无庸置疑,目前高校学报存在着学术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探讨学报陷入困境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将有助于高校学报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一、综合性:高校学报陷入...  相似文献   

18.
张福颖  倪东鸿 《编辑学报》2021,33(1):107-110
基于《大气科学学报》2016年第6期和2019年第1期2期专刊策划实践,发现数据挖掘可有效提升科技期刊专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基于数据挖掘,科技期刊专刊可实现特色化的选题策划、精准化的组稿策划和个性化的运营策划.通过数据挖掘策划专刊出版,应充分发挥编辑、编委(主编)和专家的作用与优势,并最终形成办刊合力.为此,要牢固树立编辑的数据挖掘思维、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专家论文撰写和专刊宣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高等院校学报编辑要达到学者化。高等院校学报编辑学者化不是说编辑就是学者,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学者的超越。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文化素养、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极强的职业能力是对高等院校学报编辑学者化的要求。为了达到高等院校学报编辑学者化,需要严格把握好编辑入口关,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在职编辑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池州师专学报>的办刊特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章礼强 《编辑学报》2000,12(3):178-179
高校学报的“综合性”冲淡了其个性,要满足读者需要,必须办出特色。高校学报办出特色有赖于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些方面《池州师专学报》作了一些探索,办了一些诸如:“王希杰语言学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贵池巫傩文化研究”、“九华山分明教文化研究”、“皖南旅游文化研究”、“素质教育研究”等带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栏目,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