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力量训练的原则 1.超负荷原则。负荷是决定力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所谓超负荷是指负荷接近本人平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或超过以往已适应的负荷。超负荷训练能对肌肉产生较大的刺激,使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导致肌肉力量增加。如果只用平时所能克服的阻力练习,肌肉力量只能保持在原有水平。因此,采用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阻力的练习,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2.
1 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就是用最大负荷进行训练 ,采用超负荷能迫使肌肉进行最大收缩 ,因而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 ,导致肌肉力量增长 ,较小的负荷只能使肌肉保持原有力量水平。2 渐增阻力原则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 ,肌肉由于超负荷训练导致力量增长 ,原来的超负荷变成了低负荷。因此 ,力量训练必须循序渐进 ,经常不断地增加阻力和重复次数 ,使肌肉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 ,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3 力量练习安排原则 :力量训练中 ,要使大肌群先于小肌群受到训练 ,其原因是小肌群比大肌群易出现疲劳 ,为了保证大肌群的超负荷 ,…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必须逐渐增加阻力,使肌肉经常在超负倚的条件下训练不断产生新的生物适应,力量才能不断提高,由于力量的增长,原来的超负荷变成了低负荷,此时如不增加负荷则力量不能继续增长.因此,力量训练时必须逐渐增加阻力.  相似文献   

4.
本着“科研要为运动训练服务”的宗旨,本文以“项群理论”为指导,以运动生理学为依据,在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运动训练的实际,对体能类速度力量性项目传统的爆发力训练体系(快速移动轻——中等负荷阻力训练)与传统的力量训练体系(慢速移动重负荷阻力训练)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运动单位的特征与类型,运动单位的募集顺序和发放频率的研究发现:在赛前和比赛阶段,合理地采用重负荷阻力训练比只采用轻——中等负荷阻力训练,运动员的爆发力会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力量素质是其它各项素质的基础。怎样打这个基础,并不是常常看到的那种举举杠铃压压腿即可做到的,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按一定的训练负荷、组合以及训练形式,训练周期进行才能真正获得力量增长,从而打好力量素质的基础。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或者东一郎头西一棒子是练不好的。相反会影响其它素质的发展,甚至会使运动员产生厌烦情绪。一、训练原则目前,比较公认和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1)大负荷训练的原则所谓大负荷原则,即运动员要在接近最大负荷或者最大负荷的条件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因为大负荷会迫使运动员的肌肉尽最大能力进行收缩,同时也刺激机体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征及力量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阐述了少年儿童身体力量训练的特点,提出了少年儿童力量训练的原则:逐渐增加负荷和超负荷的原则,负荷顺序的原则,专门性原则,合理的训练间隔原则,稳定肌群优先发展的原则,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整体控制的训练负荷的原则,及身体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正>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是人们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源[1]。在进行力量练习时既要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又要考虑其身体形态和生理机制因素。一、负荷设定标准负荷的确定对力量练习而言极其重要,首先要确定最大负荷,最大负荷确定后依据练习目标选定练习内容,这样训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建议用间接法测定最大负荷(R M):反复举起比最大重量轻的负荷次数,然后对照对应表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快速力量是以人体在最短的时间发挥肌肉 力量的能力为基本特征,是神经肌肉系统以很高的收缩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是跳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快速力量主要包括有爆发力、反应力等,快速力量对跳高的成绩也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的训练必须要合理把握肌肉收缩速度(V)与肌肉收缩力量(F)两方面的关系,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全面发展,突出重点。 一、在抗阻练习中,发展爆发力不宜采用大重量负荷 外部力量的增大可以减缓肌肉的收缩速度,一般应采用个人最大力量的40%-50%的负荷进行训练。在练习中重点应…  相似文献   

9.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又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的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日常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10.
这个发展计划是为成年运动员设计的,对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运动员进行重负荷练习则是有害的。让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渐进的发展性力量训练是明智之举,但此计划对他们是不适的。力量的定义是:对抗阻力的能力。在田径运动中,力与阻力因项目的不同而不同。练习中,所有计划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力量练习开始应掌握正确的技术,做为初学者和青少年运动员,学习技术所采用的重量应较轻并及可控。随着力量的提高,可逐步增加练习的负荷,重负荷和错误的技术是造成运动员致伤的诱因。年度计划执行初期,首先侧重于心血管系统和肌肉耐力练习,这类练习在全年中都应有所体现,此后可根据运动员的需求,进行专门的力量练习,肌肉的负荷方式不同,发展的力  相似文献   

11.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义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住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12.
怀特提出了有关力量训练原理的一个新观点,他认为对各种不同的力量训练手段可以进行分类,并列举了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训练手段的示例。有关力量训练的文献资料将力量分为三类: 1.绝对力量:肌肉或肌群所产生以克服某种阻力的极限力量。 2.力量耐力:肌肉或肌群在一定负荷下尽可能长时间耐受疲劳、持续工作的能力。 3.力量速度(弹性力、爆发性的力量):一块肌肉或肌群所产生的,在一定负荷下高速收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身体训练中,利用各种负重练习能发展力量。进行这种训练时应根据不间断性,逐渐增加负荷和正确运用负荷量的训练原则与方法。不间断性原则对于各种运动项目都是必要的,力量训练应在一年中最初二、三个月里进行,以后逐渐成为辅助手段。在准备期每周训练3-4次,比赛期间每周1-2次。力量负荷的总量要以运动员的技能程度和训练水平而定。逐渐增加负荷,包括在训练中科学地延长时间,最理想的负荷是能逐渐提高肌体的适应能力。应经常检测运动员的负荷,当运动员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断提高成绩时,习惯  相似文献   

14.
热身问答     
《健与美》2020,(1):15-15
抗阻力训练和力量训练是两种训练吗?在抗阻力训练中是包含力量训练的。也就是说抗阻力训练是一种泛指的说法。所有对抗阻力的训练方式和方法都属于抗阻力训练的门类,比如自重训练、力量训练、增肌训练等,而力量训练是指通过针对性的抗阻力训练方法后,肌肉力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在力量训练的时候常用的方法就是大重量、低次数的训练方法,并且每组尽量做到力竭。一段时间后,力量的增长会上匕较迅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不同负荷的杠铃阻力练习过程中负荷强度与功率输出的相互关系。方法 12名男性受试着,在Kistler三维测力台上分别负30%1RM、70%1RM、90%1RM杠铃完成快速蹲起动作,高速摄影同步监测。结果随着负荷的变化,蹬地力值、荷重、做功之间都有显著不同(P<0.01),蹬地力量逐渐增加;重心加速度和速度逐渐减小;但不同负荷间功率输出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果显示,3种不同强度的阻力训练对提高人体功率输出的作用基本一致,并不像通常认为的不同负荷强度发展不同力量能力。提示应从新的角度审视杠铃阻力训练中负荷强度与功率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对专项力量的提高与比赛成绩的优劣具有决定性影响,教练员对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特征的认识的正确性对运动员的训练控制、比赛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认为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具有专项力量训练的周期性,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符合专项技术的发展,依据专项力量训练的专一性特点进行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的训练,要达到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肌肉群力量的目的,必须遵循专项力量训练的原则来进行速度滑冰专项肌肉群力量的训练;专项力量训练负荷符合项目供能与技术的需要,结合专项技术特点的力量训练才是在训练中最为重要的;专项力量训练对预防运动性损伤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立尖 《中华武术》2006,(10):41-42
青少年时期一定要重视力量训练。美国教练员迈克尔&#183;塔卡希指出,在刘易斯的辉煌时期,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关键因素并不是力量,而是速度。当刘易斯的速度进入自然衰退期之后,无论多高的力量训练负荷,也未能使他原有的速度水平得以恢复。然而,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大有益处。他认为,在这个年龄段,力量练习不会对速度产生负影响。因为对短跑运动员来说,最高速度水平要晚于这一时期才会到来。青少年力量训练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正确地进行青少年力量训练必须明确要遵循的训练原则和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8.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对体能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更是掌握冰上专项技术的重要基础。认为我国速滑运动员在近6个月的冰上训练阶段忽视力量的训练,致使已获得的力量能力产生消退,是我国速滑运动员虽具有优良的力量能力却不能在比赛当中发挥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阐述了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应遵循互补性、均衡性和全面性原则,促进滑行技术提高的原则,符合专项需要的原则,符合个性化发展等力量训练的原则;提出结合速滑专项特点制定专项力量训练计划,根据周期特点合理安排力量训练负荷,科学化安排力量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力量、最大力量等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的途径。对促进速滑教练员力量训练理念的更新,创新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力量训练法     
本文提出了非传统力量训练方式,给出正确的力量训练结构,它适合于速度一力量性项目。在力量全面发展时期应采用各种负重练习(包括哑铃、杠铃等)。该阶段的训练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连续性,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量,正确运用力量规律。这些原则,目的是保证运动员在适中的负荷刺激下,使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以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指出了现代篮球运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系统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对其他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整个体能训练过程中,以力量分期训练为主线进行阶段划分,对专项耐力和灵敏等素质也进行相应的分期训练对提高整个体能训练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整个体能分期训练过程中,要遵循供能形式、练习手段、负荷强度相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