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挺扬 《中国教师》2012,(20):57-58,69
<正>一、功能对等理论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1]。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动态对等,即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和个别词汇的绝对意义,而是着眼于文章要表达的精神和含义,并在此指导思想上进行翻译。在奈达看来,功能对等理论可从最低和最高两个层面来阐述:一是译文的读者能大致想象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原文的,二是译文读者完全可以用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相同方式理解译文[2],也就是,要求译者通过翻译活动使对象读者能够体会到与源语言读者同样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2.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翔 《考试周刊》2009,(10):43-44
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即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他强调在以动态对等为导向的翻译中,翻译的标准是“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存在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动态对等的翻译以完全自然的表达方式为目标,译者并不坚持读者理解源语语境中的文化模式,而是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语境中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当中。  相似文献   

3.
陈莹 《英语辅导》2011,(1):142-144
本文旨在讨论翻译批评标准,并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借鉴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了一个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这一标准是基于读者反应的批评标准。它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研究读者反应,借助图式理论,在奈达的“动态对等”基础上提出“动态互动对等”,指出原文读者对原文形成的图式若能与译文读者对译文形成的图式达到互动对等,那么从读者反应角度来说,译文就是好的译本。  相似文献   

4.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20世纪翻译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颇为广泛。英汉法律翻译同样应遵循功能对等原则,考虑译文与原文效力上的对等,兼顾形式上的对应。在法律翻译实践中,这种对等可以在透彻理解法律原文,熟知两类法律语种表达习惯的基础上,运用语篇翻译的思路而达到。  相似文献   

5.
王晓莉 《英语广场》2016,(12):29-30
奈达将香农的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冗余对等是"动态对等"的重要动态维度。要实现"动态对等",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翻译策略平衡译文的冗余信息与原文的冗余信息,使其能够适应目的语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保证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杨宇 《海外英语》2014,(13):153-154,158
商业广告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宣传、劝诱的功能。在翻译时,其功能在目标语中应予以保留,这与奈达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相符,即译文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呼唤和号召功能。该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着重分析在汉英广告翻译时如何实现语言和文化对等,并结合实例提出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对等实际上是原文和译文在且种言语行为上的对等,尤其是言外之力和言后之果的对等。然而,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当然不可避免会受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影响。功能对等论实际上是在不同文化中找到功能同构体,以使得拥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商标名翻译和其他类型的文本翻译有共性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商标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忽略文化差异的商标翻译不但不能准确的传递原文的信息而且可能导致文化误读或丢失。因此,商标翻译要着重解决好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切近、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那么商标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商标译文信息的反应应与商标源语接受者对商标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才能实现刺激消费,拓宽国际市场销路的目的。所以该文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商标的功能和特点,以具体实例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汉语商标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奈达提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即"动态对等",并于1969年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他坚持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没有必要理会原文的文体特征;译文的遣词造句对目的语读者需要触发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效果,因此原文的形式将不可避免地做出改变。本文将利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词组、句子、语篇三个层面探讨工科类文章英译汉过程中如何灵活处理原文形式,即"内容第一,形式第二",优先保证内容的对等,必要时进行词和句的重组。  相似文献   

11.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在形式、意义及风格上的最切近的对等。翻译也是一种转换。转换是实现翻译对等目的的主要手段。没有对等,就不是翻译。没有转换,就很难实现对等。对等理论是转换翻译法的理论依据,而转换翻译法是动态对等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 20世纪翻译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颇为广泛.英汉法律翻译同样应遵循功能对等原则,考虑译文与原文效力上的对等,兼顾形式上的对应.在法律翻译实践中,这种对等可以在透彻理解法律原文,熟知两类法律语种表达习惯的基础上,运用语篇翻译的思路而达到.  相似文献   

13.
翻译经济类文本,要求译者能准确客观完整再现原文内容;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用最贴切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反应基本一致。从经济类文本翻译实践出发,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分析该类文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特点,探究其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间的商贸活动往来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涉及面宽泛,其称谓动态化,具有专业性强,语言规范,逻辑缜密,简明易懂,表达准确,沿用古体词和外来词等特点。阐述了尤金&#183;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及其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具体应用,认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译者应做到原文与译文“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  相似文献   

15.
尤金&#183;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在译语应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的对等,其次是形式的对等。译界多把这一理论运用到习语翻译、商标翻译、歌曲名翻译等层面上。文章把英汉颜色词的翻译分为四类,以功能对等为理论依据,并结合大量的例子,探讨颜色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尤金·A·奈达在其功能对等理论中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和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本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语义、文体两方面来评析翟象俊所译的海明威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旨在分析该译作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借鉴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 ivalence)的翻译原则,利用索绪尔语言符号学的理论,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对中译英的一般原则作了初步的阐释:应对源语符号和目标语符号采取不同的对等方式,要么突显音型层面,要么突显概念层面,要么兼顾音型层面和概念层面,以期达到翻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运用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分析“兼用”和“轭式搭配”的翻译,因为“功能对等”强调受众效果,即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能得到近似的、同等的理解与领会。“兼用”和“轭式搭配”修辞是语言精妙的组合,能产生强烈的感情,且带有浓厚的源语特色,对于它们的翻译多是近似的,不能复制到归宿语中去。  相似文献   

19.
小说翻译存在两大难点:既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也要体现目的语言的文学性,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认为译文和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高于形式上的对等。其理论涉及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在翻译Lindsay Armstrong(林赛·阿姆斯特朗)的小说《他是我丈夫》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重点语句的翻译说明该理论在提高小说翻译质量上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培璐 《海外英语》2014,(18):134-135,14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商标名翻译和其他类型的文本翻译有共性但也有自己的个性。商标是文化的载体,传递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信息,忽略文化差异的商标翻译不但不能准确的传递原文的信息而且可能导致文化误读或丢失。因此,商标翻译要着重解决好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切近、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那么商标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商标译文信息的反应应与商标源语接受者对商标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才能实现刺激消费,拓宽国际市场销路的目的。所以该文将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商标的功能和特点,以具体实例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汉语商标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