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浙江大学的吴飞教授在微信公号重发他前几年的微博文章:《关于新闻立法的那些往事》.其中谈到了出生于河南洛阳的新闻人张宗厚先生,又重新勾起了老友、后学及各方对张先生的回忆、惦念与追寻. 话还得从2009年于建嵘那篇《寻找为新闻立法的张宗厚先生》说起.原来,于建嵘19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地级市党委的机关报工作,并负责重要评论的写作和政法新闻的采编.但他还想为改善当时新闻界的环境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穆青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好老师.他30多年直接领导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逝世,使我十分悲痛.他做人、"做官"、做记者的楷模形象,令我特别思念.可记忆的积累和时间的延续是背离的,他教育、鞭策我的许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失,模糊了,有的记不起来了.但穆青的睿智和优良的人品作风,已化作火种,在我的新闻生涯中,燃烧、照亮、生辉.  相似文献   

3.
梁玉峰 《青年记者》2017,(20):110-111
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恽逸群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新闻工作经验丰富,从事新闻工作20年.他当过记者、编辑,办过通讯社和报纸杂志,先后在国统区、抗战后的上海和香港、沦陷区、解放区以及新中国从事新闻工作,发表过大量的消息和评论.他热心新闻教育,先后创办和主持的新闻院系达八所之多,为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教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捍卫新闻职业道德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新闻业发达,但也充满着强烈的功利色彩.假新闻、黄色新闻、医药副刊为名头的广告新闻等层出不穷,新闻失范行为不断出现.初入新闻界的恽逸群心痛不已,他连同陆怡、袁殊等人组织“记者座谈”,主张“联合起来,改造新闻界”.他不时发文提醒新闻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肩负社会责任.在《良心与天职》①一文中,恽逸群认为,新闻工作要凭良心,新闻工作是“天职”.恽逸群就是这样以国家社会为己任、恪尽职守、严于律己地从事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特点与思想概述中国新闻教育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的建立为发端,它为我国新闻学理的研究、新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拓荒和奠基的作用.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系,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正规新闻教育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当一个人获得许多成绩和荣誉的时候.你会称呼他什么?明星?还是“大腕”?庹震把自己叫做“新闻熔炉里一块没烧熟的砖”。 1993年是庹震的丰收年,他的两篇通讯《春天的轨迹》和《同心共度辉煌时》在八届全国人大、政协新闻报道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这年10月5日,他又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他却回忆起1982年的一段往事。那时,刚从经济系毕业的庹震,还不认识新闻ABC。他写的第一篇稿子就被“枪毙”了。编辑的批语是:“找不到导语,不知所云。”他却不解地问:“什么叫导语?”不懂就学,不会就问,他决心一切从零开始。他在大量阅读新闻书籍的同时,主动向同行求教。很多老同志和学过  相似文献   

6.
姜婷婷 《今传媒》2016,(11):132-133
1978年到1987年,梁衡任《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当时山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教育事业亮点不多,并不是《光明日报》的主要供稿基地,但是梁衡在山西的这九年间却硕果累累,他发出的稿件往往能占据头条等重要地位,还获得不少奖项,成为令人耳熟能详的新时期中国新闻名篇范文,使得新闻这种"易碎品"也能有一定的"持久度".这得益于他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主动记录历史,为无名者立名和以文学入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闻教育是为了向学生讲述各种新闻知识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新闻人才的专业教育.新闻教育主要以正规的、系统的学院教育形式出现,自1918年新闻教育始发以来,距今已经有九十网年的历史.从新闻教育近百年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新闻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新闻人才.但是,为了发展就要不断地革新,传统的中国新闻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弊端.本文结合新闻教育实践对新闻发展趋势进行一系列剖析,并给予一定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党的新闻工作者用忠诚和激情,记录着伟大祖国的命运和时代前进的足音;即使是仅仅学过新闻或者接触过新闻,不少人也会留下深深的新闻情结.日月如梭,请打开尘封的记忆吧,在本刊新开辟的《往事回味》栏目记下你们人生路上难忘的一幕幕,它将给后人以宝贵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不少报纸都创办了人物新闻故事栏目,它将笔触伸向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或历史名流的故事.<海南日报>也相继开设"海之南""往事"等版面,挖掘地方文化及历史资源,以讲述旧闻为主.这些"旧闻"里的人物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有浓烈的怀旧色彩,特别能调节硬新闻的严肃性,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28日,是大学开学第一天.吴廷俊院长却在几天前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参加完学校的一个会议。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年整60岁的他,以他那特有的求真风格纵谈新闻与新闻教育,做真人与做真新闻、做真学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引发更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5日,王益同志走完了他92年的人生旅途.噩耗传来,不胜悲痛.他的音容笑貌,半个世纪以来对我的关注和指导,历历往事一一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2.
从传播学引进中国之初到新闻教育三十年后的反思,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关系为名的争论一直持续着,但同一话题下,主题各异.当前的新闻教育反思以传播学为对立面,其中的传播学话语导致了对传播学的误读以及对新闻教育困境自身的误读.中国语境中的传播学并不只是美国主流传播学.新闻教育的困境也并不是其他,而是新闻的理想、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被符号化了.但是,新闻教育的反思也能够推动中国传播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14.
张冬冬 《青年记者》2017,(32):42-43
新闻素养与新闻素养教育 近年来,国内关于新闻素养教育的研究已时有所现.与其他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议题不同,关涉新闻素养与其教育的研究比较多元且分散,而且关于其中核心概念的探讨也存有差异.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新闻素养是记者职业素养向大众的传递,至少应该包括新闻基本知识与常识、新闻基本技能、新闻态度和新闻观、新闻社会行动力和习惯等四个方面.①这种提法将新闻素养视为新闻从业者的特有素质.  相似文献   

15.
复旦大学新闻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成立于一九二九年秋.第一任系主任是谢六逸.谢先生虽早在三十六年前离开人世,但他一生从事新闻、教育和文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却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的.谢六逸,一八九八年八月十二日生于贵阳.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贡生.他自幼好学,髫龄时,已能诗文成篇.稍长入贵阳模范中学,品学兼优,国文一科更是出类拔萃,为教师所青睐.高中毕业后,他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文科,专攻东洋文学史,造诣颇深.毕业后回国,在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一九二六  相似文献   

16.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办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为导师,以"增长新闻经验","谋求新闻事业之发展",可见在那时新闻教育中实践教育之重要性已经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17.
林渊渊 《青年记者》2017,(18):100-101
美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以重视专业技能著称,其中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新闻专业技能教育尤为突出.该校是一所拥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优秀公立大学,其新闻教育起步于1909年,多年来在美国名列前茅.2015年,笔者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媒体与新闻学院(下文简称“新闻学院”或“学院”)做访问学者一年,回来后一直跟踪研究该学院新闻教育情况.本文以该学院为个案,分析其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体系,为我国新闻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在同一位资深的老记者聊天的时候,很有兴味地听他讲述当年深入老百姓中间,采写“满是露珠”的老百姓新闻的往事。从他的言谈表情中,我发现,那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候,他们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矿山,同普通老百姓交知心朋友,及时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老百姓有什么知心话都愿意跟记者谈,记者由于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经常有鲜活新闻发表,当然地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米博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有着长达四十多年的一线新闻评论工作经历.尤其是,他曾长期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评论工作,领导并参与撰写人民日报社大量重大社论、要论,这些文章产生过重要的社会影响.2017年,从业界转身学界,出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之后,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做好新闻评论教学工作,如何为党的新闻工作培养优秀的评论员.这部《新闻评论实战教程》正是米博华先生结合自己丰富的新闻评论经验和当下新闻评论教育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独特回答.  相似文献   

20.
何微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新闻学家和新闻教育家。近60年来,何微教授南北转战,为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壮大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在漫长的记者生涯和新闻教育生涯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丰富了我党的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和新闻教育思想。总结和研究何微教授征战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和他的新闻思想、新闻教育思想,对于弘扬我国优秀新闻传统、承前启后、激励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