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关键词辨认不明确,翻译没有重点翻译固然要字字准确,句子通顺,但更要注意那些对理解文意最关键的词语。就高考的评卷要点看来.也不是每个词语翻译都是得分点,得分点只能集中在关键词语上。因为命题者独具慧眼选取的语句都是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所以应在整体读懂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而考生往往不注意这方面问题,平均用力.费时却不讨好。  相似文献   

2.
戴煜 《高中生》2008,(24):67-68
一、文言翻译常见失误1.关键词辨认不明确,翻译没有重点翻译固然要字字准确,句子通顺,但更要注意那些对理解文意最关键的词语。就高考的评卷要点来看,并非每个词语翻译都是得分点,得分点只能集中在关键词语上。因为命题者独具慧眼选取的语句都是那些带有关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翻译     
训练点1.译准关键词语译准关键词语,需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古代专有名词的翻译,还要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以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尤其要注意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与双音词的区别。译准关键词语必须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  相似文献   

4.
吴长青 《新高考》2010,(Z2):31-32
高考文言翻译评卷时是采点得分,所以,在动笔翻译之先,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即"得分点"。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可以从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三个方面考察。一、关键实词要落实文言实词中诸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文言翻译的"得分点"。(一)通假现象例1.民,吾民也。发吾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是语言文字中的普遍现象,当我们阅读汉语书籍的时候,尚且会因为一词多义现象大费踌躇。一旦阅读外文资料,面对多义的外文词汇,势必让人大费神思。因此,当我们翻译外文资料的时候,怎样处理多义词,也便成了决定译文质量高低的的关键性问题。在翻译(指笔译)过程中遇到多义词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多义词在原文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然后在译文中用相应含义的词语表达出来,若译文的语言中找不到完全对等含义的词语,也得用尽量相近的词语表达出来。倘若对多义词在原文中的特定含义理解不对,轻则会导致译文不准备,甚至会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得分点预测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常常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句子倒装等)和含有关键词的句子进行考查。因此,翻译时一定要格外小心谨慎。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笔者结合2007年高考真题将其系统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要点解说: 高考第二卷现代文阅读内容侧重于社科类的议论文。就文体而言,序言类阅读的考查频率较高,这是近几年试卷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复习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具体地说: 在理解词语(概念)在文中的含义时要做到①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短语)的指代内容,②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概念)的概括内容⑧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句子的情味、色彩、蕴含信息等。在把握关键词语的文意时要注意①能够辨析词义(包括同义词的辨析,一词多义的选择及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等。)②注意对涉及主事句的表达方式和作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考早已谢幕,盘点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可以捕捉到文言文教学信息。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文言语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语言的表达效果、文言知识拓展迁移。以知识点的设计就可明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文章的理解,而不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考查文言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实词,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和通假字的考查。我们应该明白:实词的积累很重要,它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意思的理解,是为理解文章服务的。特别是那些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障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如果帮助学生多积累,结合语境理解,长…  相似文献   

9.
著名翻译家严复说过,翻译三难:曰信、曰达、曰雅。其实,单是一个"信",要落实好亦殊为不易。笔者以为,高考文言翻译考查的着眼点也大多集中于此。而影响"信"的几大要素,归纳起来,多为一字三词四句式。其实,考生做翻译题丢分,并不是整句都不懂,而往往是句中的某些关键字词弄不明白,由此导致整句理解错误。一字三词四句式.就是理解句子的关节点.也常常是文言翻译题的得分点。所谓一字,是指通假字;三词是指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四句式是指高考大纲明示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落实好了这些,也就踩中了得分点。下面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语言经济性和灵活性的一种体现。法律语言作为语言的一个分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多义词,其形成过程即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语言本身的原因,法律词语多义现象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法律词语的这种多义现象容易引起歧义,造成法律语言的不准确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借助法律语境、搭配习惯等因素来确定词义,从而达到正确理解和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信”即忠实原意,准确不走样;“达”即自然通达,流畅不滞涩;“雅”即文笔优美,高雅不粗俗。信:准确不走样。虽然考的是翻译文句,但考查点总是放在一句话的一二个词或者两句话的三四个词上,所以要将文句翻译准确,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以及在特定语境中推断实词意义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注意一词多义。词的意义有多种,如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许多种意义。具体选取哪种意义,要根据语境去推断。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应用过程,词是翻译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最小单位,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意义。通过了解词语意义的发展演变、继而揭示出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分析研究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抓关键词语   一个文言句子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几个关键词语(实词、虚词)里,只要能比较准确地翻译这几个词语,句子的翻译就解决了,即使译文不是很准确,也抓住了得分点.   示例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2006全国卷)   ……  相似文献   

14.
一、抓关键词语   一个文言句子的主要意思往往凝聚在几个关键词语(实词、虚词)里,只要能比较准确地翻译这几个词语,句子的翻译就解决了,即使译文不是很准确,也抓住了得分点.   示例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2006全国卷)   ……  相似文献   

15.
所谓“直译”,就是“以直译为主,字字有着落”。文言翻译题打分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或通假字,或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等。愈是“难”的字、词,愈要“突破”,不要绕道而行。  相似文献   

16.
陈彬 《考试周刊》2013,(26):18-19
本文与古龙小说《七种武器》相结合,提炼出文言文翻译的七种方法,把文言文翻译的注意点与武器结合,让学生更形象地记住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特别是做到注意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文言句式翻译的得分点,从而提高学生兴趣,有效得分。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加强英译汉训练?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有如下两点值得注意: 一、注意词义选择。英语中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情况很多。要准确地把句子翻译出来,首先要了解每一个词在句中的正确含义。有一次,我要学生在课堂上笔译《George Washington and His Hatchet》一文(见《高中英语试用课本》第一册第四课练习),发现几个同学把短文中的两个cried都当作“哭”的意思,结果译成“小乔治哭了”“小乔治的爸爸也哭了”。针对这个错误,  相似文献   

18.
学英语的人对英语的一词多义都不陌生,一词多义是语言发展、词义变化的结果,也是语表达方式丰富的表现,但一词多义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同词反义,即同一单词身兼正反义的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它在翻译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意思,请看这个对话:A:Howisthefilm?B:It'sterrific.孤立地看这个答句,terrific既可理解为可怕的,令人恐怖的,也可理解为绝妙的,了不起的这两个各执一端的含义正是同词反义表现,下面通过一些例句进一步说明。1.appropriatev.a.setasideforsomepurpose拨给,拨出Thegovernmentappropriatedalargesumofmoneyforbuildingh…  相似文献   

19.
文言翻译,首先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笔者根据教学体会,归纳了文言实词翻译的十字诀。一、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二、换(今词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三、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本字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词语等。四、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如秋毫)等修辞用语,委婉说法的词语(如…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词语教学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里实际上提到了两类词语的教学:一是“关键词”,是能够体现文章特点,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在教学中要体会它们表达情意的作用;一类是“生词”,是学生不认识或不熟悉又要求识记的词,在教学中要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来理解它们的意义.这两类词语在同一篇课文中有时会出现交叉,即有些词语既是生词,又是关键词;当然也有时是分开的,如学生并不陌生的词,在某课非常关键,要重点研读;或有些词并不特别重要,却是学生难写难记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里我们着重研究如何突破关键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