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交互”教育技术是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以人工智能与交互为基础的技术。它呈现人类智能,辅助学生实现基于理解的学习,激发深度学习。文章从“智能交互”和“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探究“智能交互”教育技术对美术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论述了“深度学习”“学生主体”“智能”“交互”四种不同理念下“智能交互”教育技术在美术深度学习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专业的教育,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普及的能力培养。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走创新之路,创新的基础在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发展有两条脉络,一是美术素养的提升,二是智力的发展。这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基于智力培养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应当成为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文章结合笔者实践经验,针对智力因素的注意力、语言智能、记忆能力、想象创造力等四个方面,展开美术对小学生智能发展影响的量化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术史课程教学在美术课程中的核心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素养和美术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将美术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构建美术史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艺术类院校美术学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艺术智能结构的形成.在教学研究中把握好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明确这一模式的使用条件和范围,进而判断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琼林 《广西教育》2011,(14):62-63
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开拓心灵、智能、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着求知欲望强烈、充满朝气的初中学生,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认知、创造和情感几个环节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课外美术活动是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地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外活动,它区别于一般的美术课。但也是以美术教育的手段开拓学生心灵、智能、创造能力。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其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美术才能等方面.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鸾银 《考试周刊》2012,(26):191-192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能大力开发、充分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怀冰 《科学教育》2006,12(1):18-20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是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其理论的核心是:人的智能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中,包含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感知智能、音乐智能、体能操作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因而都有某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MI理论较传统的智能的二因素论及认知理论更具有教学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培养学生美术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1多层次地设计教学目标层次性就是在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媒体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欣赏、演示、探究、互动都离不开多媒体的配合,虽然多媒体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为小学美术教学增色不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过多无意注意的兴趣点、不能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课件、缺少互动性等,为美术教学造成不少麻烦。虽然智能电子白板的  相似文献   

9.
吴鸣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5):89-90,108
技能训练加美术鉴赏一直是多年来美术教学的一种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教学的重心应该转换-从技能向智能转换,美术教学的内容要全面拓展-从“美术”向“美育”拓展;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改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改变。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拓宽知识的摇篮,展示智慧的乐园,完善人格的熔炉。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把学生引入自主学习的大门,为今后学习美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高中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认为良好的授课艺术,有趣的实践活动,丰富的第二课堂技能训练,师生的情感交流,对于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谢国文 《生活教育》2012,(24):55-56
人格的健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通过美术教育来完善学生的人格。高中美术鉴赏可以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学生智能,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丰富学生内心世界,最终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直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构筑学生的精神花园。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堂应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绘画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净化教育,从而让美术课堂洋溢人文之美。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音来。因此,美术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应努力开放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变学生智能差异为美妙的校本…  相似文献   

13.
技能训练加美术鉴赏是多年来美术教育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对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美术教育的重心应转换,从技能向智能转换;美术教育的内容要拓展,从“美术”向“美育”拓展:美术教育的方法须改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拓宽知识的摇篮,成为学生渲泄智慧的乐园,成为学生完善人格的熔炉。  相似文献   

14.
课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部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份。许多中、小学学生对参加美术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想就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美术活动,谈谈个人的看法。1、中、小学课外美术活动的内容,不是美术课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延伸。它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相应年级的美术课的基础知识,把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作为重点,恰当地安排各项活动。应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美术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5.
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分为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等。智障儿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智能被损伤,而其他一些方面的智能是完好的。而喜爱绘画是儿童的天性,每个孩子都具有绘画的潜在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不同智能层次的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使每个智障儿童的优势得到发挥,实现个性化教育。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笔者探索和  相似文献   

16.
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利用美术的创作,开发出超乎寻常的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58):147-148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助网络平台和其他技术工具作为学习美术节日课程的支撑,学生可以突破教学环境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微视频学习美术节日课程的智能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25日至27日,在南京,来自全国各地的幼儿园教师及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师生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陈杰琦教授、基尔教授就多元智能理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研讨。一、多元智能是否存在不足(一)多元智能与美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八种智能,这是许多人都熟知的。但有人提出,为什么多元智能里有音乐智能,而没有美术智能?陈杰琦教授指出,尽管多元智能已从原来的七种智能变为现在的八种智能,也可能以后会发现更多的智能,但她不认可把关于美术方面的智能列为多元智能的一种。她认为,美术带有情感因素,这一点与多元智能理论价值中立…  相似文献   

19.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能够为美术教学指明方向,为创新教学方法提供指引。初中美术教师在把握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升学生审美感知以及唤醒学生思维三个方面,采用情境模拟、科学提问、美术欣赏等多种教学方式,改进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为国家培养全面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基本知识,初步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实施美胄,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智能,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精神,从而促其健康成长。以下谈谈我对此的体会: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兴趣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为自的,在养成习惯,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