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了解生活.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生活化: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让生活渗透语文: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联系学生实际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缘于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回归生活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生活是语文学习的舞台,向生活开放也是未来社会的召唤.语文教学要生活化,首先意味着教材的生活化,其次需要在教学课堂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创造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万物之源,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和基础,语文又是生活的提炼与彰显.课堂生活化就是将课堂活动置于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氛围,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获得更广泛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实施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线语文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爱上语文;深入挖掘生活化学习内容,增添学习趣味;开展生活化语文活动,感受语文的妙用;布置生活化课外作业,消除传统课后作业弊端,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实施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和教学才能使学生认识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更好地发挥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以学生生活为语文作业的切入口,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只有在生活化的语文作业中,才能更快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使源头之水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源泉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为此,语文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实现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方面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为了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本文重点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措施,主要有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运用生活题材进行写作、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这四种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即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好好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地陶冶情操。一、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起点1.教材处理生活化,让学生贴近生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最为有效”。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相似文献   

14.
陈涛 《现代语文》2005,(10):36-36
语文教学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既然语文教学要为生活服务,那么,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这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更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在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无时不刻需要运用到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这一阶段开展生活化教学,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求,同时也更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以下,笔者就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并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希望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创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一、走进生活,激发学习情趣情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  相似文献   

19.
语言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的误区,走进生活,让学生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体会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