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温新民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83-288
本文首先指出对创新、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科学学研究的必要性,接着用互动学习理论对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科学学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关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运行的规律,最后探讨了加强互动学习、提高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绩效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卫型企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在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单个企业和企业群体之间、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之间的互动学习和技术协作,这种组织模式能有效地整合创新所需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突变性和渐进性,进而提升了集群整体的创新效率。首先从横向学习、纵向学习和多角学习的角度研究了中卫型企业集群的互动学习机制,并对集群中不同创新角色和创新层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卫型企业集群分层耦合创新模型,最后阐述了核心企业在集群创新中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3.
技术联盟是企业持续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技术联盟内企业持续创新运行机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循环运行创新过程,可归纳为一个层层递进的六阶段:开放合作、互动学习、研发创新、企业资源整合、创新成果市场化和反馈。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剖析高新技术企业网络组织的创新优势,并从网络组织创新要素集成机制、知识流动及互动学习机制和合作竞争机制这几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网络组织集聚创新机制作初步的研究。据此,提出政府促进网络组织集聚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整个创新过程既有以单个企业为主的线性创新方式,也有以产业集群方式为主的非线性创新方式。中国浙江的创新模式更多地属于产业集群的非线性方式,他们成功地创造出了基于核心技术的产业集群、基于销售网络的产业集群、基于品牌的产业集群和基于知识共享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主要形成的网络效应功能、互动学习与创新依赖功能、知识溢出与外部性功能,使浙江经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但是,随着浙江产业集群力量的增强,也开始受到国际产业高端厂商的技术控制和市场控制,  相似文献   

6.
互动学习工具的出现,能够有效地解决以往教学软件互动少的弊端,让学生通过软件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了互动学习工具的特点,以及互动学习工具与探究教学支持平台、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合的原则和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科技园的一个网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大洲 《科学学研究》2004,22(2):164-169
大学科技园是一种以大学为依托,由社会网络、商业网络和专业网络交叠而成的创新网络。成功的大学科技园不仅意味着相关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学习,同时也意味着使这种互动学习得以可能的共同知识基础和合作规范。在这里,不断衍生的企业构成了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科技园网络进化的中心环节。通过他们的持续创业,大学科技园网络得以融入到区域创新网络之中,并向全球网络延伸。其中所体现的,是可扩展的自生自发秩序,是学术场域中的大学和经济场域中的企业之间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马鸿佳  马楠  郭海 《科学学研究》2017,35(6):917-930
近些年来,企业之间的关系活动逐渐成为学者们聚焦的热点研究之一。目前基于互动学习的视角,讨论关系质量如何影响双元创新的实证研究数量相当有限,其内在的机理还没有得到清晰的探究。本研究基于249家高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将关系质量和双元创新相连接进一步促进已有的理论研究;将关系学习进一步打开成三个子维度(信息共享、共同理解和特定关系记忆)分别研究其对双元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互动学习视角探究了关系学习在关系质量和双元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关系质量对于双元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信息共享、共同理解和特定关系记忆分别在关系质量和双元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在阐释研究局限性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路线图的产业创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来看,企业通过以利益相关者为资源的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技术路线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规划工具,构建了企业间互动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创新知识的流动,从而降低了创新风险与成本。本文借助台湾纳米技术路线图的案例,对技术路线图的绘制过程、架构以及创新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武 《科技风》2013,(15):201
在多媒体上进行互动学习并建立多功能的学习社区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该社区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相关的教学功能,是一个带有网络传递功能的教学网站。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实现互动式的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方位的创新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突破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让学习者享受更多的优秀资源,使互动学习的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