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前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新型药物制剂主要有微/纳米乳液、纳米凝胶、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药物结晶、聚合物纳米粒等。纳米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领域具有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控释效果、改善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等优点。本文对纳米技术在药剂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途非常广泛,常见的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模板法、微乳液法等。本文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苯丙乳液被广泛的应用在很多行业,而苯丙微乳液比苯丙乳液具有更好的性能,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苯丙微乳液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苯丙微乳液的制备、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模板技术是制备介观尺度下具有多重结构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本工作围绕纳米微球及其组装结构,一维纳米纤维及其组装结构而开展。其中重点关于核-壳结构凝胶微球的制备,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包覆复合微球和中空微球,实现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特征尺寸的控制。通过化学改性对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微粒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凝胶粒子。以核-壳结构凝胶粒子为模板,制备了二氧化钛包覆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及其中空的二氧化钛粒子。发现在无机前体的溶胶凝胶过程中,电场能诱导复合粒子表面形成贯穿的多孔结构。同样思路,制备了二氧化硅、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的核-壳结构和相应的中空微球。对聚苯乙烯胶体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胶体晶凝胶。以此为模板,与第二种具有响应特性凝胶进行复合,得到了敏感特性的胶体晶凝胶。并研究了此复合凝胶的形态及外场响应特性。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一维结构及其阵列体系。通过调节孔的润湿性,调节一维结构的形态(纤维或中空结构)并可调节双组分核-壳结构纤维的内外相相反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对纳米粒子性质以及一些国外近几年的先进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依据国内外近年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应用纳米粒子制剂使药物达到一定控释作用是研究重点,针对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于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铁颗粒在电子、环保、生命科学以及机械等行业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液相法就是在均相溶液中,利用各种途径引发的化学反应,通过均相或异相成核及扩散生长而制备出粒径可控、分布窄的纳米材料。介绍了冷冻干燥法、电化学沉积法、微乳液法等制备纳米铁颗粒的方法以及液相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浓乳液聚合研究小组经过几年的努力钻研,在多项研究中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利用浓乳液的特殊性质,成功制备出其它方法所无法获得的具有多面体形状的纳米粒子;利用混合浓乳液之间的化学反应,直接合成出了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高分子合金材料;在浓乳液中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的快速聚合反应,在半个小时内就完成了通常要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反应等等。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支持,并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TiCl4为原料,在CTAB/正丁醇/环己烷/水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纳米TiO2粉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等对粉体的粒径、物相、形貌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通过粉体对苯酚的降解情况对其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Ti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纳米粒子和纳米复合技术在天然橡胶改性中的应用,赋予了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提出了纳米粘土、纳米炭黑、纳米自炭黑、纳米碳酸钙、纳米氧化锌、碳纳米管在改性天然橡胶中的研究进展,天然橡胶基纳米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从1943年Hoar和Schulman报道了微乳液以来,由于微乳液具有特别的热力学稳定性、光学透明性、高度的增溶能力等,在化学领域以及分析化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毛细管电泳发展迅速。1991年,Watarai首次应用微乳液作为毛细管电泳的分离介质,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microemulsion ele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MEEKC),或称微乳液毛细管电泳(microemulsio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CE)。  相似文献   

11.
郭丽丽  胡志国 《大众科技》2009,(6):138-138,117
文章以四氯化硅为反应物在离子液体中制备出了非晶态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研究了离子液体的种类、离子液体和四氯化硅的比例、凝胶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大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对所得的二氧化硅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正>纳米无机颗粒的制备是当前无机填料工业中的热点之一,但纳米颗粒的分散性问题却制约了其生产应用。纳米级粒子的表面形貌呈原子台阶状,凹凸不平,构造粗糙,其台阶棱角处的原子能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2-343
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以乳液界面为模板.利用乳液界面的Janus性质诱导溶胶凝胶在其界面自组装制备了Janus中空球。Janus中空球作为容器能选择性地在空腔内装载物质,为中空微球在油水分离和可控释放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有机光伏器件具有价廉、轻便、柔韧良好以及Roll to Roll制备等特点被受广泛关注与研究。基于有机材料制备的太阳能电池、晶体管、传感器等各个热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有机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结构进行改进;合成的纳米粒子(Zn O)材料,并引入纳米粒子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材料,并对器件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增加纳米粒子作为阴极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其对活性层表面进行了有效的修饰,并改变了空间电荷区光子数,从而改善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纳米铁酸锌合成及防辐射性能;防辐射性能是现代防辐射材料发展历程中标准的重要衡量方法;传统的防辐射方法多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微乳液法单分子前驱体法,合成效果差,导致材料的防辐射性能不达标;提出一种纳米铁酸锌合成及防辐射性能评判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和溶溶剂热法相结合制备铁酸锌纳米晶体,合成后,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纳米级Zn Fe2O4晶体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最后,将材料合成到纺织物上,测试材料的防辐射性能,结果显示,采用基于纳米铁酸锌合成的防辐射材料,防辐射性能远远优于传统合成方法合成的材料,具有非常广泛的防辐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一些新型的纳米材料也得以问世,给环境监测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比如在04年,科学家利用凝胶电泳分离电弧法制备单壁碳纳米微管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后来有专门制备了一种直径小于十纳米的碳纳米粒。这种碳纳米粒子不仅毒性比较低,而且具有和无机物以及其他有机物分子发生反应的特殊性能,在环境监测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摸索最佳制备方案,检测该微球的各项性状,并与卡铂纯铁纳米壳聚糖微球进行比较.方法以吸附药物的碳包铁纳米磁粉为磁性内核,壳聚糖为基质,卡铂为负载药物,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卡铂纯铁纳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相似,不同的是以无吸附药物能力的纯铁纳米磁粉为磁性内核.检测和比较两种纳米药物微球的形态、粒径、磁响应性、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结果两种药物微球的球形圆整,平均粒径210nm±26nm,粒径分布150nm-300nm,磁响应性强.碳包铁纳米微球的载药量(11.15±1.03)%,纯铁纳米微球载药量(9.21±1.10)%.碳包铁纳米微球1d、2d、3d、4d的体外释药量分别为60%、74%、84%、92%;纯铁纳米微球1d、2d的释药量分别为81%、91%.结论通过活性碳吸附和物理包裹双重机制载药的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不但载药量高,而且释药速度平稳.多重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优化纳米微球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纳米球自组装技术,结合介质磁光材料,制备了三种磁光全介质结构,分别为介质纳米柱阵列、三角纳米点阵以及纳米孔阵列。在这些结构的制备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微纳制造技术,如光刻、刻蚀等。制备方法快速、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制备的磁光器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调控幅度较高,在光隔离器、磁光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微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微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微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微纳米SiC颗粒可以提高镀层硬度;同时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微纳米SiC—MoS2复合刷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共混法和插层复合法两种PE纳米塑料的制备方法,纳米粒子填充到PE中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加工性能、电学性能、磁性能和热性能.概述了PE纳米塑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目前聚乙烯纳米塑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研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还很多,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其应用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