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棋子面"最早出现于《齐民要术》,又名"切面粥"、"",是一种状如棋子、蒸熟以备不时水煮食用的方便食品。唐宋元明各代多作为军食,其烹熟方式也衍生出炒、油煎等,后世又作为幼儿方便食品。近代的"棋子面"则多了一种擀切为菱形的面片。  相似文献   

2.
唐朝的汤饼,是指水煮面条或面片一类的食物,与北朝的饮食模式大体相当,当时亦称之为索饼、水溲饼、馎饦、不托。按北朝时期的馎饦,一般做成薄片形状,如《齐民要术》卷九《饼法》记载:"馎饦,如大指许,二寸一断。宜以手向盆旁,使极薄。"又记载"水引馎饦法":"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唐代的馎饦基本相似,如《北梦琐言》卷三载:"王文公凝……食馎饦面,不过十八片。"即是水煮面片。在唐人的饼类主食中,汤饼一直采用水煮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永昌的围棋被称为"永子",是永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明代《一统志》、清代《永昌府志》、《徐霞客游记》皆有"永昌之棋甲天下"、"棋子出云南,以永昌为上"的记载。笔者力图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史料、文献中关于"永子"的论述,结合目前"保山市金齿永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对永子的进一步研发,从"永子"的历史与文化、"永子"的艺术与价值、"永子"的传承与发展诸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唐朝的汤饼,是指水煮面条或面片一类的食物,与北朝的饮食模式大体相当,当时亦称之为索饼、水溲饼、馎饦、不托。按北朝时期的馎饦,一般做成薄片形状,如《齐民要术》卷九《饼法》记载:“馎饦,如大指许,二寸一断。宜以手向盆旁,使极薄。”又记载“水引馎饦法”:“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唐代的馎饦基本相似,如《北梦琐言》卷三载:“王文公凝……食馎饦面,不过十八片。”即是水煮面片。在唐人的饼类主食中,汤饼一直采用水煮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研究表明,全世界可食昆虫有3000种之多,而我国古代记载的就有百余种。我国古代文献《周礼》中的“蚳醢”,即是用蚂蚁卵加工成的蚁卵酱。《礼记》中也有以蝉、蜂等昆虫为宴会菜肴的记载。古人还把臭虫、蜻蜒、天牛、蛴螬、蚕蛹等作为高级食品食用。南朝齐梁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蛴螬“杂猪蹄作羹与母乳不能别之”。在唐代,人们将蝗虫也列入食品之中。我国现代食用的昆虫比古代又有所开拓、发展。如广东人将土鳖虫的卵鞘从虫体中取出油炸后吃;将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我国功能食品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功能性食品》课程在各大高校逐步开设。但目前《功能性食品》教学中中医药理论提及较少,与我国数千年来中医药文化、我国功能食品产业与中医药密不可分的现状不一致,故将中医药相关理论融入《功能性食品》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突出"药食同源"中药资源,融入体质学说,建立药膳保健食品研发思路,初步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功能性食品》课程。  相似文献   

7.
正围棋在中国古代的本名为"弈",最早见于春秋时代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左传》《论语》《孟子》等。后人取黑白棋子对抗围地之意,改称围棋。围棋有许多饶有趣味的别名。最早的别名——弈万物皆有初,要说别名妙语也就从最早的说起。围棋最早的别称——"弈"。据史料记载,"弈"最早出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成君忆的一部管理学著作《水煮三国》把耳熟能详的"木桶理论"智慧延伸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箍水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  相似文献   

9.
一、学情调查"《学会例证》议论文写作指导"是使用苏教版教材的我校初三年级的一次议论文写作指导课。我拟用例证议论文的典范之作——吴晗的《谈骨气》作为例子来辅助教学,可吃不准有关情况,于是笔者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做了调查。学生小学时没有在教材上学过"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苏教版7~9年级语文教材也未选吴晗的《谈骨气》。他们在课外也没读过吴晗的《谈骨气》。只有两名学生在课外读过"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仅仅是故事,并没有接触到对这个故事作什么分析的文字。  相似文献   

10.
说明:一、两人玩,每人执掌一颗棋子,分别放在棋盘上下边两个小圆里。二、参加玩的两个人轮流掷骰子(骰子的六面上分别画有与棋盘上相同的五种几何图形和一面空白),掷出什么形就把自己的棋子放在第一组几何图形中的相同图形上,如果掷出的是空白面就原地不动。从第二次掷骰子开始,如果掷出的几何图形和自己所占位置图形相同或是空白面,部原地不动。只有掷出另四种几何图形中的一种时,才能把棋子前进到与之相同的前方图形上。这样反覆进行,最先到达顶着五星的三角形中  相似文献   

11.
面条类的食物大约在8世纪初随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起初的名称曰,索饼或麦绳,镰仓时代的后期出现了索面的名称,以后逐渐改写为素面。约在16世纪末,在西部和东部分别产生了乌冬面和荞麦面,在江户中期,随着酱油的普及,这两种面类逐渐演变成具有浓郁东瀛色彩的传统日本食物。本文依据文献和作者的个人体验,对传统日本面类的发生和发展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相似文献   

12.
Tom 《新高考》2013,(3):4-5
如今,在网络上谈起的遍布全国的地域美食中,“兰州拉面”的知名度可谓是数一数二了。人们谈起它时,不仅仅把它当作一种美食,更多时候是当成了一种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13.
十一点半刚到,营养部配餐员又照例把餐车推到了病区的走廊上,当班护士赵晓亚赶紧帮她招呼订餐的病人和家属出来打饭菜。"加1床的王大明,一两面条两份。"赵晓亚朝坐在走廊加床床沿上的王大明父亲王大叔打着招呼。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以各种谷物淀粉为原料制作条形食品的悠久传统,考古发掘距今4000年之久的中国青海喇家索面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面条实物,是用小米和黍两种谷物制成的。历史上,小麦和大麦最初是像稻米一样粒食的。小麦制粉在两汉时期有了长足进步,随之而来面食品种激增,后世的馒头、饼、面条、包子、饺子等的初期形态竞相出现,面粉的发酵技术也随之发明。如今小麦粉做的面条和稻米粉做的米线成为中国人习食的两大条形食品。稻米是东亚、东南亚各国共同的主食原料,稻米为主要原料的米线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两碗牛肉面     
面店内,儿子小心地扶着盲人父亲坐下后,大声叫道:“两碗牛肉面。”老板正要下面,男孩忽然摇摇手,又小声地说:“只要一碗牛肉面,另一碗要清水面。”  相似文献   

16.
浅谈广西米粉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米粉作为一种饮食形式,并没有被历史发展的脚步所遗弃,相反却深得人心,日益壮大,向着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广西米粉悠久的历史,品种的多样性以及制作工艺等都成为它成功流传至今并将继续发展下去的重要支撑。广西米粉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它的美味和形式,而且更深层次地表现了民族的融合以及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7.
米粉伴随着华人华侨谋生的足迹传入越南以后,在越南北部形成了独特口味,并很快获得更多的关注。米粉在越南由北到南的进一步传播中,经历了接纳、融入、发展、受阻、再发展壮大等过程,如今成为越南引以为豪的"国粹"美食。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热干面是武汉人早餐的首选,经过80多年的发展,其原料制作由手工走向工业化,由以面粉为原料发展出紫薯、玉米等多元化风味。热干面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交织着社会发展、地域文化和饮食传统与时尚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走出去,既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深化产教融合、创新现代学徒制教育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校、政、企、行、培五方共建高水平的"兰州拉面工坊"国际化育人平台为研究案例,总结了"一盟一院"聚焦地方产业,推动兰州拉面"传承实践创新项目"开发、创新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典型经验与做法,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如何扎根地方,整合校企资源,构建育人平台,推动职业教育共建、共享、共赢,建立职业教育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为相关院校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古典的厂商竞争模型是静态的,在给定的市场结构条件下探讨竞争。以桂林米粉店为例,尝试构建一个动态竞争模型,试图回答在动态竞争中行为主体的选择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引入路径依赖理论和强大数定律阐释了偶发的"随机事件"对形成市场结构的影响,并引入顾客的异质性和米粉店的异质性对模型进行扩展。最后,引入米粉店主观能动性打破市场垄断闭锁、实现路径突破的可能性。所构建的模型是对新古典厂商竞争模型的扩展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