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爱青 《职教论坛》2005,(11X):13-15
“1+3+N”是指在拥有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以及根据个性需求获取的0N个资播证书。“1+3+N”模式主要是利用证书的导向功能和督促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获取证书的效率和权威性,降低获取的成本。  相似文献   

2.
于永伟  金鑫 《文教资料》2010,(32):155-157
“1+3”教育模式,是对通识教育的最新尝试。教育模式的改革必定会引起教育管理上的相应变化.本文以高校“1+3”教育模式下学生管理问题为出发点.探讨了“1+3”教育模式下学生管理问题的特点和基本对策.旨在为“1+3”教育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数+量+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典型构式“数+量+名”的基础上形成的“数+量+x”构式,其构式义有三项内容,即1、“数+量”对“X”进行计量;2、构式整体上是名词性的。且这种名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变化;3、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表现为名词性。而在语义层面上这个位置上的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因此,“数+量+动”作为非典型构式,是典型构式“数+量+名”的继承和引申,其“动词”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是“数+量+X”这一构式赋予的,是一定认知机制制导下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1.户县方言以“着”字煞尾的祈使句里的“着”字,常常可以用“上、下”两字来替换,但是“上、下”两字局限于出现在“把”字句里。2.户县方言具有表示将然、已然时态的“V+着+V趋”式和“V+的+V趋”式。3.户县方言的“住”字也可以表示持续意义。4.户县方言的“动宾短语+开/起”式的变体还有“动宾短语+行”等形式。  相似文献   

5.
陆军 《天津教育》2001,(2):46-47
继1999年广东省率先试行“3+X”高考模式之后,2000年山西、吉林、江苏和浙江四省也实行了这一新的高考模式。而后,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3+X”科目设置改革工作的通知》中,又同意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参加“3+X”改革,这样,2001年全国参加“3+X”高考改革的省、市、自治区就扩大到18个。由于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巨大影响,近两年来,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X”特别是综合理科的测试内容、试题特点,以及化学教学与迎考策略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无疑会对最近一段时期“3+X…  相似文献   

6.
“NP+VP+得+NP+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VP+得+NP;+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VP+得+(NP.’s)NPi+VP”,如“他兴奋得脸红了”、“他走得脚疼了”。虽然两类就看上去相似,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两年全国“3+X”理综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在应对“3+X”考试的化学学习中,教师应加强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和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上下功夫。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选择题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比较科学、便捷、客观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智能的一种标准化题型。因为它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较高的可信度、区分性而被我国高考乃至各级各类考试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广泛采用。目前,选择题在中学各学科的高考试题(包括正在试验的“3+文科综合”、“3+理科综合”、“3+大综合+1”高考方案的高考试题)中大多占据“半壁江山”,在各种题型总赋分值中“独占鳌头”。选择题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高考试题中“火爆”,或许是因为它已基本摆脱了知识型考试仅能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的束缚,已深深扎根于能力立意的沃土之中;也或许是由于命题专家们不断开拓、勇于进取、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9.
“3+1”: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3+1”人才培养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经济建设形势下为学校、工厂、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3+1”人才教育培养是一种共赢的教学模式。总结得出,只有在学校、企业的组织合作下,“3+1”人才培养最后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史记》中“所”字结构主要包括“名(代)+所+动”、“名1(代)+所+动+(之)+名2”、“名(代)+之+所+动”、“名1(代)+之+所+动+(之)+名2”、“其+所+动”、“其+所+动(之)名”等六种格式,这几种格式存在着三种共现情况。“名(代)+所+动”是主谓结构里面加助词“所”,而“名+之所+动”里面的“之”只是古人用来凸现说话重心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0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及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2+1”实习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了“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对“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艳 《考试周刊》2012,(30):117-118
“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一项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项目,其含义_是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对“体育、艺术2+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考是中国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与素质教育息息相关。“高考”、“高分”、“高价”这一“三高”现象,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3+X”高考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仅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而且严重地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科目、内容的改革,必须同高考制度等的配套改革综合推进,才能为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大氛围。  相似文献   

14.
刘之林 《考试周刊》2011,(63):113-114
“1+1”高效课堂的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与“作业前置”。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教学的前提.但没有高效课堂教学也无以展示“自主学习”。“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推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教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引导学生走创新性学习之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江西将实行“3+X”的高考改革,其中X为文综或理综。高中物理教学如何适应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综合考试,是当前物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调查研究分析,我省高中物理教学应作适当调整,关键是夯实学科基础,加强学科综合。一、总体原则1.打好物理学科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首要任务还是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基本的物理规律、基本的物理现象和基本的物理方法。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工具处理…  相似文献   

16.
1.找“数”的变化规律 例1 观察表1,寻找规律.表2、表3分别是从表1中选取的一部分,则a+b的值为________. 分析 表1中数的排列规律从上到下可以看成是:第1列从0开始依次“+1”;第2列从1开始依次“+2”;第3列从2开始依次“+3”;  相似文献   

17.
徐建保 《甘肃教育》2013,(23):92-92
教学过程:一、认识间隔和间隔数1.引入间隔和间隔数。出示:康师傅“3+2”饼干(3层饼干,2层夹心)提问为什么称它为“3+2”饼干?  相似文献   

18.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性 教育的功能除了文化教育功能外,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化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进行整合,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心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进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目前实行的高考“3+X”考试中,综合科也着重考查“学生在学科间渗透、交叉与综合的能力,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有关汉语“X+ing”组合的三个问题:1.“X+ing”组合的句法、语义、语用情况;2.“X+ing”的产生动因;3.这一组合的语义发展以及对汉语语法发展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以保送生综合能力考试为龙头、广东省“3+X”高考模式为基础的改革下,2000年浙江、江苏、吉林、山西等四省又进行了“3+综合”高考模式的试点(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分为文科综合即政史地、理科综合即理化生),到2001年将在全国17个省推开“3+综合”模式。面对如此挑战,高三政治教师应如何进行高考新模式下的有效复习呢?笔者认为,高三政治复习须做到“四防止、三落实、二加强、一牢记”,即四三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