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理论发展进程中,党的理论形态发生了"四次重大转变"——即从"世界形态"到"中国形态"的转变,从"革命形态"到"建设形态"的转变,以及从"计划经济理论形态"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及其理论形态"到"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理论形态"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就是上述历史性转变和飞跃在当代的光辉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与依据.文章简述了心理学三大流派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各心理学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着重阐述了这三大流派心理学家提出的"试误说"、"强化学说"、"发现式教学法"、"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讨论了这些理论的可操作性以及其本身具有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来源。中共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实践和体现了马克思"现实的人"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汉语语法研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长期以来对"本体语法"与"理论语法"的研究却未被语文学界所重视。该文分析了"本体语法"及"理论语法"的概念使用情况,指出了二者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学习"理论语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构设了一个以"意欲"为本体论的文化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自成"一家之言"的"文化三路向"理论。同时,他又把自己的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乡村建设理论"并努力诉诸实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仍有其理论转生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程山  陈婧 《文教资料》2011,(9):45-46
隐喻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梳理了一些隐喻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了"雷"的语义隐喻,目的在于初步了解隐喻相关理论与研究情况,初步运用理论来分析一点具体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作为认知现象的隐喻研究,进而分析了"雷"的隐喻类型,最后梳理了隐喻的认知基础,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对比了"雷"的本体与网络盛行的喻体语义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汉娜·阿伦特在反思20世纪极权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康德的"扩大的见地"、"再现式思考"、"共通感"等术语,颇具创造性地构筑了她的判断理论。阿伦特的判断理论并非她"由政治回到哲学"的体现,而是她进一步进行政治思考的结果,意在阐明政治的心灵之维,即"如何政治地思考"这一问题。阿伦特的判断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判断理论。  相似文献   

8.
诗歌以有限的形象生发无限的审美效果,这一现象在"意境"理论中得到了阐述。"境"这一文论术语来自佛教概念。钟嵘的《诗品序》"赋比兴"三义中提出"文已尽而意有余",可视作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雏形。诗歌的意境理论成型于唐代。王昌龄"三境"并提,首推"意境"一词。皎然《诗式》对诗歌意境和风格的关系作了辨析,司空图发展了《诗式》中的境界风格理论,提出"境外之境,象外之象"。王国维一部《人间词话》集中研究"境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古典诗歌意境理论至此基本形成。目前意境理论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争议,可以肯定的是:意境或境界的追求是主体和客体,意与象,文本与接受之间的和谐统一,代表着古典诗意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立足建构主义,阐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观点,旨在提出英语专业阅读"零课时"建设的四个原则,并用该理论审视"零课时"建设中的问题,探讨理论在建设中的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了持续而广泛的讨论。在关注重心上,这些讨论经历了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的转移,而在提问方式上则从"教育理论怎样联系实际(实践)"转向"教育理论如何走向实践"、从"如何建构面向实践的教育理论"转向"教育实践者如何建构理论"。在梳理有关上述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认为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凸显"专业视野",走向"实践分析",关注"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11.
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是一个集"虚无性"与"存在性"两面性为一身的体系,这种特性决定它的构建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虚无"到"存在"的艰难过程,由"内隐"朝"外显"的角色变换过程,从"虚无的本体"向"存在的实体"的身份转化过程。将来自"虚无自然"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科学"转化成"自由存在"的"实践科学",是远程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来自"自然存在论"这种"虚无"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是我们研究的起点,因为它是研究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形式起因,而来自"自由存在论"这种"存在"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则是我们研究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必然归宿;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建构,必须按照从自然建构到自为建构,再到自觉建构,直到最后进行自由建构的因果律去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回顾了"错误分析"提出的理论基础及背景,从"错误分析理论"的角度出发,剖析了错误分析理论对外语教师的指导意义,论述错误分析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及教师纠正错误时应采取的态度及策略,以期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4.
网络虚拟教学已成为全球化大趋势,文章在充分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环境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属性的基础上,阐明了"自主学习"、"情境环境"和"协作交流"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成人教育实践有效结合的具体表现。文章探讨了通过目标设计,采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建立以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从而实现仿真"情景"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活动中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四个要素互动的角度,分析了立普斯"移情"理论中对情感的认识,阐述了立普斯对"情感"与"美感"的区分以及"情感"与其他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肯定了其理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也分析了其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合理性,进而提出借鉴其理论中的合理部分,以应用于当前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基础是他的"审美直观"理论,而其艺术思想是基于他的理性和审美直观学说之上的。在分析了叔本华"审美直观"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叔本华以"观审"说为基础的艺术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中的天才说,及其在西方艺术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三点希望"。"三点希望"寄托了党和政府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其立意深远,理论内涵深刻。"三点希望"立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石,揭示了当代青年的成长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阿格尔从马克思自然观、异化劳动理论和危机理论出发,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理论"。按照他的看法,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已取代经济危机占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危机类型;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所导致的"异化消费";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文章意在对阿格尔"生态危机理论"进行全面阐述并作出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文本经典理论的视角认为"信达雅"作为经典理论本身不具"经典性",而是它的"可阐释性"给它带来"经典化"过程,社会价值认定给它赋予了生命要素,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章还认为任何翻译理论都存在于一个动态的解构、重构、消解过程中,这也是翻译理论的社会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