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鸿江  吴亮  周应堂 《科研管理》2018,39(8):151-160
信任和惩罚机制影响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重要机制。目前研究大多只重视信任机制的作用或是将两类机制割裂开来讨论,无法全面反映两类机制同时存在并相互匹配对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了两阶段八类知识交流网络的仿真模型,综合分析两种机制在知识网络交流不同阶段的互动匹配产生的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研究发现,①知识交流初期阶段,高初始信任机制和高短期惩罚机制匹配的紧密的临时任务型知识网络具有最高的短期知识交流效率,低初始信任机制和低短期惩罚机制匹配的松散的临时团队型知识网络具有最低的短期知识交流效率;高初始信任机制和高短期惩罚机制匹配的紧密的临时任务型知识网络的知识交流效率会快速增加,再逐渐持平,其他短期知识网络的知识效率则呈现先逐渐下降,然后逐渐持平的变化规律;高初始信任机制比高短期惩罚机制更有利于提高短期知识交流效率。②知识交流发展阶段,高持续信任机制和高长期惩罚机制匹配的脆弱的情感型知识网络具有最高的长期知识交流效率,低持续信任机制和低长期惩罚机制匹配的牢固的交易型知识网络具有最低的长期知识交流效率;高持续信任机制和高长期惩罚机制匹配的脆弱的情感型知识网络的知识交流效率会不断增加,其他长期知识网络的知识交流效率会逐渐降低;高长期惩罚机制比高持续信任机制更有利于提高长期知识交流效率。③知识网络整体结构特征在上述不同信任和惩罚机制匹配的知识网络交流效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避免了以往割裂地分析信任和惩罚机制的片面性,弥补了过去缺乏对分阶段动态过程探讨的不足,从短期和长期展现了信任和惩罚机制动态匹配影响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全貌,对提高不同阶段知识网络交流效率的机制设置有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文将网络关系区分为工具型与私密型,将人际信任区分为认知型与情感型,将知识共享区分为显性知识共享与隐性知识共享.基于179份来自江苏高科技企业管理人员的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关系、信任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具型关系与私密型关系均对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工具型关系对认知型信任、私密型关系对情感型信任的影响程度更高;认知型信任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显性知识共享作用不明显,情感型信任对显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隐性知识共享作用不明显;工具型关系与私密型关系均对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私密型关系对两类知识共享的影响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吴翠花  李慧  张雁敏 《情报杂志》2012,31(7):121-127
信任是影响联盟网络效率及效益的重要变量之一.在理论分析联盟网络中信任三维度与个体和群体两类知识创造活动之间的影响关系和作用路径之后,探讨了两类知识创造活动在信任三维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学习在两类知识创造活动之间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950家联盟网络企业的有关信任与知识创造活动状况调查所获得的有效数据验证上述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过程信任、制度信任与两类知识创造活动正相关关系显著,人际信任与两类知识创造活动的正相关关系微弱,两类知识创造活动对信任三维度的中介作用明显,而组织学习在两类知识创造活动之间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性知识是模块化组织的关键资源,隐性知识共享对模块化组织及其效率边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模块化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三阶段演进路径,然后探讨了基于合作共赢的模块化组织隐性知识共享机制,在交流-反馈共享平台上构建隐性知识共享的制度、信任、激励和风险机制;最后分析了模块化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率边界,通过隐性知识的共享、交流与创新,促进模块化组织效率边界的扩大,有助于组织内部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模块化组织更具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知识网络中组织间信任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任是现代组织的基础,更是组织间知识网络形成的前提、基础和有效运行的保证.文章通过博弈论中的古诺模型分析知识网络中同行业的两个组织在一个同质产品市场的两阶段博弈来说明知识网络组织间信任的形成机制:对于理性行为的组织而言,主要源自理性的算计,不论在知识网络的形成还是运行阶段,算计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红丹  夏青 《科研管理》2019,40(8):274-292
人际不信任作为判断人际关系质量的重要标准会导致知识隐藏,但至今鲜有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机制,削弱了实践指导性。依据情感事件理论和心理所有权理论,重点关注消极情感在人际不信任影响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知识心理所有权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24个样本的层级回归分析发现:(1)消极情感部分中介人际不信任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2)知识心理所有权不仅对消极情感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且显著调节人际不信任通过消极情感影响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中介作用,表现为员工的知识心理所有权水平越高,消极情感在人际不信任和员工知识隐藏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7.
从联盟治理机制的角度研究产学研联盟中契约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对于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向企业成功转移,进而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在前期案例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从细分维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维度契约、信任对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契约协调机制对产学研联盟成员的显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没有显著效应;契约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显性知识转移效果,却会抑制隐性知识的转移;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相对更强;契约协调和信任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会产生正向交互效应,而契约控制和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却会产生负向交互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企业知识共享中的信任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红霞  丁长青 《情报杂志》2007,26(11):43-45
企业知识共享过程有知识寻找和知识转移两个阶段。在知识寻找过程中,知识接受方拥有主动权,受情感基础信任影响较大,知识源居从属地位。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情感基础信任降低了知识转移的成本,而认知基础信任可促进知识共享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知识共享,很大程度依赖于人际沟通。本文认为人际沟通主要由咨询网络、情感网络、一般信任及特殊信任四个网络构成,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研究假设并设计了整体网问卷;其次,利用问卷收集高校科研小团体的网络数据;最后,对两个小团体进行了中心性分析、QAP回归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咨询网络、一般信任及特殊信任与知识共享显著正相关,且其中心性越高,越有利于知识共享,而情感网络与知识共享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下,知识分享已经成为组织建立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已有研究关注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对于组织知识分享的影响,但其途径和作用机制,特别是信任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却鲜有实证研究。研究了变革型领导与组织知识分享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与组织知识分享是正相关关系,其中,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在两者间起着相反的中介作用,情感信任促进知识分享,而认知信任则阻碍知识分享。研究结果提示,管理者除了应对自身领导行为进行有效调适和鼓励知识分享的制度建设外,在团队人员配置和团队建设方面也要更关注情感信任对于知识分享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裘江南  杨畅  李灵 《情报科学》2017,35(5):8-14
【目的/意义】在线知识社区中知识通过社会关系进行传播,形成知识网络,用户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形成社 会网络,通过网络结构来探索社会关系与知识结构的序化过程。【方法/过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网络结构熵 理论,以英文维基百科为研究对象,通过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同配系数、 “蔡”结构熵, 揭示网络的演化规律。【结果/结论】通过词条“Big Bang”的案例研究发现:在线知识社区中知识观点较社会关系更 为紧密,聚合程度较高;社区演化初期,两个网络是无序的同配网络,随后逐渐演化为有序的异配网络。  相似文献   

12.
以建立和发展过程为划分依据,依时间纬度可将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关系划分为:尝试性信任、维持性信任和延续性信任。在知识链经历完整生命周期假设前提下,三类信任是动态演进的,并且不同阶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从社会资本角度,通过博弈论的分析,得出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是"过程和规范"型。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中的成功知识转移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以正式契约和信任为代表的合作治理机制是影响校企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契约维度(契约协调和契约控制)、信任与两类知识转移(显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转移)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其探讨,从中归纳出相关的理论命题。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中信任对隐性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大于对显性知识转移的正向影响;契约协调仅与显性知识转移存在正向关系,与隐性知识转移没有直接关联,而契约控制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产生负面影响;企业的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对两种契约维度、信任与两类知识转移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契约协调和信任的共同使用会增加校企知识转移,而契约控制和信任的共同使用会减少校企知识转移。这些结论为现有研究的矛盾观点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任的缺位是制约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探讨消费者信任的决定要素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意愿,对于指导业界制定正确的消费者信任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无网络购物经验消费者初始信任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与有网络购物经验消费者的持续信任形成和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分别建立了两类消费者的网络信任模型。基于B2C和C2C网站消费者的大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实证检验了理论模型和相应的一系列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两类信任的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无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基于对卖家声誉、网站安全性和网站易用性等反映客体(卖家和网站)特征的因素的感知,判断是否应当信任卖家;有网络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则更依赖对商家响应能力和联系沟通水平等反映双方互动特征的因素的体验,判断是否应当继续信任卖家。(2)两类信任的作用机制相似。不论是网络初始信任还是网络持续信任,都决定了消费者的信息提供意愿和网上购物意愿,并且网上购物意愿与信息提供意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构建知识管理-机制创新的二维分析框架,对传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4种企业组织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影响企业长期成长的因素及原因,得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研究发现:(1)传统企业以获取短期盈利为目标,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来获取市场份额,内生创新动力不强,在成长性上不如研发型企业;(2)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是研发型企业最优组织形态,既能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优势,也能融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体制优势;(3)构建开放型嵌入式知识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低成本、开放式、共享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柔性化的人才引培机制是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项目间学习的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建立项目间学习的知识转移效率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直接影响因素以及网络传播、项目间关系等复杂因素对于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并以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为样本,模拟治理项目方案的知识转移效率变化。主要结论有:(1)在项目间学习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转移效率逐步增长,积极促进作用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2)在知识转移中后期,正是知识吸收过程的转化能力和开发能力阶段,是网络传播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关键时间,增长的知识转移效率会直接提高网络传播强度,形成正向反馈;更加紧密的项目间关系增加了转移情境强度,提高了知识转移效率;业务部门间紧密的直接联系对知识转移起到阻碍作用,代表着过多地干涉这一期间的知识转移过程,对知识转移效率提高有益的状态是业务部门间呈现更加松散的联系。(3)实证研究表明,联防联控机制代表着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方案中最好的知识转化水平,转移情境、转移媒介以及项目双方知识增量、社会网络等因素对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也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组织网络结构视角,结合小世界网络相关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对隐性知识扩散策略进行仿真和演化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组织提供较高水平的信任保障且采用知识势差优先的学习策略时,组织知识水平在极短时期内快速提升并且收敛,经过长期演化达到稳态时的组织知识均衡程度也最高。由此可知,有必要在组织内部淡化基于情感的个人信任,着力构建以制度为保障的组织信任来推动隐性知识在组织内部网络上的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知识流动角度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问题,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在探讨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知识流动效率、网络联系紧密程度随价值网络演化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价值网络演化,知识流动效率呈现U型变化规律,网络联系紧密程度与知识流动效率变化基本同步且同时上升或下降;②价值网络演化前期,知识流动效率不会随着价值网络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网络进入成熟期后,增加获取新的合作伙伴的概率可有效提升知识流动效率。最后指出了对创新企业的启示与政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授权型领导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的信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权型领导是领导对员工信任基础上所作出的管理决策和领导方式,并影响到员工创新行为。本文研究授权型领导如何通过影响知识型员工的两种信任,并进一步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中间信任机制,以及组织支持感在该机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配对调研和数据收集与处理,实证研究发现,授权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对领导产生的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并最终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组织支持感正向调节授权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基于情感的信任和基于认知的信任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创新网络中企业的调节定向对网络惯例所产生的影响,并揭示了在不同组织间信任情景下该影响效应的差异。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来剖析组织间信任,并依据程度的差异区分为四个组织情境,分别对调节定向与网络惯例的关系展开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信任的情境不同,调节定向与网络惯例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情景1中,也就是信任两个维度的程度都较高时,调节定向对网络惯例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在认知信任较高但情感信任较低的情景2中,预防定向不利于网络惯例的形成;在认知和情感两种信任程度都较低的情景中,预防定向与网络惯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是对调节定向理论和组织惯例研究的有益扩展,有助于指导企业的网络化合作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