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才资源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青年科研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力量则决定了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所处地位。如何适应党和国家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如何培养造就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有科技"国家队"之称的中科院所面临着的重大课题。为实现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发展目标,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文章着眼于青年科研人员的行为模式分析,提出符合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建议,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做作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2—2015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情况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应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又应注重培养和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基于此,各部委都推出了一系列的青年人才项目,用于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创新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于2012年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优青"),其目的是支持那些工作在科研第一战线,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并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23,(S1):78-79
<正>为鼓励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陕西省科协组织实施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024—202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设立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是为了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聚集的优势,以创新争先为主旨,强化对青年人才苗子的举荐,及早发现、重点扶持、加快培养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必要的科研条件,指导青年人才过好“起步期”,激发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夯实职业基础,扶持青年人才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优秀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4.
探析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归纳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所面临的问题,对制约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结合中科院的人才工作,提出了一些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措施建议,并对有关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世界各国都把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通过梳理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存在问题,总结国外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经验,提出以“遵循青年人才发展规律,激发原始重大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完善新时期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青年科技人才需求特征的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及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时代背景下,本文结合中科院实施"创新2020"的总体规划,通过对青年科技人才需求特征的分析,借鉴相关激励理论,着重探讨了个人发展空间、研究氛围、团队科研项目和经济收入这4个需求因素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并对建立与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具备人才成长中所拥有的一般规律外,还具备自己独特的规律。在分析人才成长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从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青年科技人才具备的特有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国内关于青年科技人才群体成长影响因素研究的不足,选取2012-2020年我国4 048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青年人才(以下简称“优青”)为研究样本,从性别、年龄、教育出身、学科领域、职业流动等维度分析青年科技人才的群体特征及其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优青的男女比例失衡,年龄主要集中在36~38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985”大学居多,工程材料学部的人数高于其他科学部,职业流动规模不大;表明性别、教育出身和学科领域对青年科技人才早期成长阶段有显著影响,职业流动不会影响人才成长速度,而年龄与人才成才时长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进而从有关人才项目设置年龄门槛合理性、对人才不问出身可能性、人才职业流动逻辑性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实施20年来已资助1420位青年科技人才,为进一步支持人才发展,构筑上海市人才高地,本文对该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受启明星计划资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迅速,并显现长期效益.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乏反馈、资助限制和资助力度等不足,提出了减少限制、完善评选程序和加大资助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相关性。以2011—2020年我国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为例,运用K-means聚类算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支持系统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促进了青年人才发展,广东省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培养新兴重点领域青年人才,青年人才主要集中于头部高水平大学。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全链条人才培育政策为依托,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灵活的发展环境,储备培养新兴重点产业青年科技人才,建设高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品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会聚、培养过程贯通融合、教科产多主体开放协同、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新走向。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创业优势办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入研究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规律,从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为支撑育人目标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2.
穆荣平  廖原  池康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60-171
准确把握杰出科学家成长规律是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前瞻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障。综合使用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组合对1901—2021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群体的成长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成果的时间集中在35~45岁,其重大科学贡献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平均年龄在57~58岁,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平均获奖年龄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呈现下降趋势;(2)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短,物理学等领域重大成就获得认可的时间相对较长;(3)杰出科学家通常拥有良好的科学教育背景,并在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平台进行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在一流的学术环境中成长起来;(4)杰出科学家的涌现表现出较强的群落效应和明显的师承关系,师承关系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的重要因素,师从名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家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杰出科学家支持政策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制定提出了两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梳理了中科院近年在大气灰霾研究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建设大气质量观测与模拟平台、研发监测设备与源头减排技术,开展国家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等,在致霾机理、污染源解析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科院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重点加强快速成霾机制、健康效应等研究,加快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大气环境科研水平,提高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专章部署,并特别强调“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教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追溯了科教融合的源起和发展,分析了世界范围内跨组织科教融合的 3 种具体表现形式,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发展历程、制度逻辑和主要特征,最后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greater integration into human life, more ethical challenges emerge. The problem became more salient when the world''s first genetically edited babies were born in China in violation of existing ethical rules. Although the responsible researcher He Jiankui was sentenced for imprisonment for three years last December,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ethics and the challenges in China. Has China set up a sophisticated research ethics system? For research ethics and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re there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an the dominant ethics principles primarily developed from life science research be equally adopted in the emer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an online forum organized by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and through subsequent correspondences among forum participants, NSR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Mu-ming Poo and guest moderator Hepeng Jia asked three scientists and three bioethicists or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to examine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ethics in China. Weiwen DuanPhilosoph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Junjiu HuangLife scientist focused on genetics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Renzong QiuBioethicist a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Qiang SunLife scientist and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 of clone monkey program at Shanghai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Yi Zeng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tist a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Xiaomei ZhaiBioethicist a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China Mu-ming Poo (Chair)Neurobiologist at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Brain Science and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Hepeng Jia (Co-chair)Professor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t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China  相似文献   

16.
莫扬  荆玉静  刘佳 《科学学研究》2011,29(3):359-365
 加强科技人才科普能力建设是改进我国科技管理、发展科普事业的重要任务。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认识到,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科普能力建设得不到有效的制度支撑,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需要。以中科院为例,科普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科普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人均实际投入科普工作量下降,科普创新及科普专业能力不高。建议改进科技人员考评、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度,加强科技人才开展科普的动员、投入、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壮大科技人才科普队伍规模,提高科技人才科普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囿于历史、环境、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重大挑战,高水平科技人才短板问题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严重束缚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院属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群体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调研了西部研究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并分析了各学科/单位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就立足西部区域资源禀赋、构建西部特色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机制,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和践行者。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中国科学院承担了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包括内蒙古库伦旗、广西环江县以及贵州水城县和六枝特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发挥科技综合优势,根据贫困地区地域特点,通过部署科技扶贫项目支撑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构建服务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扶贫网络,培育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2018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中国科学院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等次为第一等次“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