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斯     
高斯(Gauss,1777—1855)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身于德国布伦瑞克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就显示出他的数学才华,11岁时发现了二项式展开系数关系。1795年,就读于格廷根大学。自从发现正17边形尺规作图法以后,他便决定以数学为其终身事业。1799年,高斯以证明“一元n次方程至少有一个根”(代数学基本定理)的成就荣获博士学位。184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一生中,他在数学上有许多重要的成就,除上面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外,还发现了复数的几何表示法(用平面上的点表示,后人称该平面为高斯平面)、微分几何的曲面理论(高斯…  相似文献   

2.
辉煌的日子在那些年月里,高斯才思泉涌.他开始作简短的科学日记,记录他所发现的事,因为他发现的结果太多,当时都来不及详述. 第一则科学日记的记录时间是1796年3月30日,内容是正十七边形作图.高斯巧妙地把可用直尺、圆规作出的正多边形的边数,  相似文献   

3.
高斯(1777~1855年)是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所涉猎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尤其在数学方面,他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于1777年4月30日生于德国不伦瑞克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他的少年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舅舅,一个自学成才的棉缎工人.因为他经常教给幼年  相似文献   

4.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公元1777年~1855年)在上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1+2+3+…+100=?小高斯看了看题目,想了一下,很快说出了结果是5050.他的同学无不为之惊奇,甚至还有的同学以为他在瞎说.但小  相似文献   

5.
1 著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高斯(1777——1855年),在青少年时代就有独特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优异,智慧过人,取得了不少让他的同伴们羡慕的荣誉.同伴们动足脑筋想出一道难题想当众难倒他,出他的洋相.他们在大街上拦住高斯,把一个薄玻璃瓶举到高斯面前,这个瓶的瓶口是用塞子塞紧的,塞子上用棉线悬空挂着一个钱币在瓶中,要高斯既不打破瓶子又不打开塞子而把瓶中的棉线弄断.高斯很恼火.但这个有趣的问题马上吸引了他.大街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天天气晴好,阳光灿烂,高斯拾头看见刺眼的阳光:马上想到“阳光会帮我的忙”.他从袋子里拿出一个放大镜,对着瓶子里的棉线照着照着,不一会儿只听见铛啷一声,棉线断了,钱币落到瓶底.围观的人群都盛赞高斯的智慧,他的同伴们则再也不出难题为难他了.2 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费米(1901—1954)于  相似文献   

6.
数学大师高斯一生发现了许多著名的定理和公式,但很少把这些定理和公式的发现发展过程呈现给后人.所以人们这样形容高斯: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在穿越沙漠时,用尾巴把足迹扫得一干二净,使猎手找不到其行踪.  相似文献   

7.
业精于勤     
高斯(1771年~1855年),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数学上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被人们誉为“数学王子”。正17边形的作法,是高斯得意的发现。原来,高斯之前的数学家认为,如果正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5的质数时,这样的正多边形是不可能用尺规作出的。然而,高斯19岁那年,竟用尺规作出了正17边形,从而推翻了上述判断。高斯逝世后,在他的母校哥廷根大学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座高斯的雕像,而雕像的台座就是一个正17棱柱。人们以此纪念高斯的发现。在德国慕尼黑博物馆里悬挂着一幅高斯的画像,上面写着这样一首诗歌:空间…  相似文献   

8.
十八世纪末,高斯发现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圆内接正十七边形的方法,这是自欧几里得几何学产生以来,数学家们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高斯经过无数次的演算、思索,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时,高斯年仅十九岁.从此,使他下决心选定了数学作为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高斯分糖块     
德国数学家高斯(1777-1855年)是近代数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他被人们誉为“数学王子”。高斯勤奋好学,11岁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7岁发明了二次互反定律,18岁发明了用圆规和直尺作正十七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从古希腊以来2000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们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座使人肃然起敬的峰巅便是高斯”.高斯是18、19世纪之交最伟大的德国数学家.他的贡献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世界数学界的光辉旗手.人们欣赏他的天才,尊称他为“数学王子”,他的形象已经成为数学告别过去、走向现代数学时代的象征.高斯虽被世人称为“数学王子”,但却不是王族家室出身.与此恰恰相反,高斯家境非常贫寒,他于1777年生于德国布伦瑞克一个破旧的村庄里,他的祖父是个贫穷农民,从事花匠职  相似文献   

11.
韦伯轶事     
韦伯(1804年10月24日~1891年6月23日)是德国物理学家。今年是他逝世100周年,他的主要工作成就在电学和磁学方面。一、有线电报的发明者提起电报,人们立即会联想起这是美国著名画家莫尔斯发明的。事实上,虽然这项发明的专利是莫尔斯首先获得的,但是韦伯和他的导师、合作者高斯却是真正的发明者。 19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效应可用来传送信号。以后许多人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1833年韦伯和高斯在哥廷根大学相距9000英尺的天文台与物理馆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家之王     
高斯,1777年4月30日出生于德国布伦瑞克市一个贫苦的家庭中.父亲是一个瓦工,全家靠其打短工养家糊口,但家庭的贫困没能压抑住这个数百年才出现的天才. 高斯小时候就显示出数学才能,据说他3岁时,就能纠正父亲帐中的错误,这使得他父亲下定决心:就是勒紧裤带也要送他上学。高斯7岁入  相似文献   

13.
在德国著名的哥廷根大学校园内,矗立着一个以正十七边形为台座的数学家塑像,他便是被公认为十八、九世纪之交最伟大的数学家、享有“数学王子”之誉的德国著名的数学家高斯.高斯(C.F.Gauss.1777~1855)出生于德国不伦瑞克一个世代都是劳动者的家庭.父亲当过花匠、瓦工和运河看管  相似文献   

14.
高斯(Gauss)在数学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人们赋予其"数学王子"的桂冠.大多数人是由于高斯的数学成就而了解他,鲜有人了解其隐藏在数学桂冠下的物理成就,本文就高斯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作一简介,并且阐述了高斯的治学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高斯的日记     
高斯(1777~1855),德国人.从小就表现出数学才智.据说高斯很小的时候,妈妈抱着他去买东西,店员计算错了而少找了钱.高斯的妈妈没有发觉,抱起高斯就走.  相似文献   

16.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前212年),古希腊数学、物理学家.他对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数学家尊称为"数学之神",位居世界科学巨人之首(另两位为近代的高斯和牛顿).据黄家礼的《几何明珠》(文[3])和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介绍:海伦公式最先由阿基米德发现并首证,遗憾的是其证法已失传,令后世数学家、史学家们困惑不已.笔者刻苦钻研,认真研读了他所能参考的唯一书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文[1])中的有关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数学家高斯从小就智慧超人,同学们从七年级(上)的课本《少年高斯的速算》等资料中已早有所闻.这里所说的是小高斯巧分方格糖的故事:传说有一次他的爷爷拿了几块方格糖,对他说:“你能把这些方格糖用小刀分成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两块吗?”爱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的小高斯在6分钟内就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6种分法.图1小高斯把每块方格糖(相当于课本中的“方格图”,一般称为正方形网格)分成的两块就是我们学习的“全等图形”.这类问题既十分有趣,也对培养同学们的智力十分有益.现再介绍几种巧分正方形网格问题,以飨读者.巧剪妙拼正方形与红十字…  相似文献   

18.
阿基米得(Archimedes,公元前287~212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四位数学家之一(另三位是牛顿、欧拉、高斯),曾被普林尼(Pliny,公元23~79年)誉为“数学之神”,他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9.
欧阳跃 《云南教育》2003,(32):35-36
一、少年高斯的数学发现高斯(1777~1855)出生在德国的布劳恩什维格。他是18、19世纪交替时期最杰出的一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住在农村,在附近的小学里念书。他的算术老师是从城里来的。这位老师认为穷人的孩子都是天生的笨蛋,教这样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有所成就,用不着认真。因此,他经常训斥学生,动不动就用鞭子体罚他们。有一天,这位老师情绪特别不好,他站在讲台上,不耐烦地说:“今天,你们给我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直到算出来为止。”说完就坐在椅子上,看他的小说。老师坐下不久,高斯拿着小石板走到老师面前…  相似文献   

20.
1.高斯的生平 高斯(1777--1855)是德国18世纪末的大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数学上的贡献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成为19世纪数学界最灿烂的明星,正如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所说:"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