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定人在诉讼中的法律性质即鉴定人在诉讼中的地位,是鉴定人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在大陆法系国家,缺乏一种充分的交叉询问机制对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质证;而英美法系国家鏊定人的中立性和客观性有所丧失,鉴定结论也沦为控辩双方胜诉的有利手段,其真实性大打折扣.我国的民事鉴定制度已确立"以职权主义为基础,以当事人主义为补充"的目标模式,应吸收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加以完善,要强调鉴定人应具备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解决"隐性鉴定人"问题,完善质证认证程序和鉴定人责任机制,同时逐步建立鉴定人的执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庭审交叉询问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询问制度是对抗式诉讼程序中证人调查的主要方式,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引入英美法系对抗式诉讼制度的同时引入庭审中交叉询问制度。由于立法规定较粗略,导致司法实践中庭审过程中交叉询问适用的混乱。因此,我们应正视我国现有交叉询问制度在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国经验、考虑我国实际情况来完善我国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3.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系中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一种重要的证据调查制度,对于发现法律真实、保证程序正义具有重要价值,被誉为"发现事实的最伟大的法律装置"。我国自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以来,积极吸收英美法系中对抗制的合理因素,初步确立了交叉询问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受传统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影响,交叉询问在司法实践中面临很多问题,加上立法对交叉询问的顺序、范围、方式和异议规则等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制,致使该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不论是出于理论探讨还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完善交叉询问制度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交叉询问制度起源于英国,后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传至美国,被美国借鉴吸收并进行了充分发展,而后又被日本等一批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现如今,我国法学界,也对该制度进行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新刑事诉讼法通过后,我国的交叉询问制度是否已经从根本上确立?如何进一步认识及合理地建构符合我国刑事庭审格局的交叉询问制度,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庭人证调查方式转变的背后是对调查对象心理学因素的关注,通过对证人进行心理学分析,发现证人证言存在失真和虚假的情况。但由于传统法庭人证调查方式采用间接式的书面调查,因此不易发现证言失真和伪证。与之相反的是,相关案件数据分析表明,交叉询问式的人证调查方式有利于发现证言矛盾和检验证言的真实性。而交叉询问式的人证调查方式的建立需要进一步落实证人出庭制度和交叉询问制度,以此最终实现法庭人证调查方式的转变和庭审实质化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庭审中的交叉询问方式限制了交叉询问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效力,对抗性不充分,不强调人权保护价值。要保障被告人质证权,限制书证证明力,实行有条件强制辩护制度,确立适当的交叉询问规则。  相似文献   

7.
交叉询问规则在我国由于片面的诉讼理念、不合格的诉讼构造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应通过建立完整的交叉询问的法庭调查规则、相关的配套制度和证据展示制度等方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交叉询问是英美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证人盘问制度。对于进行交叉询问的律师而言,策略运用是获取理想证词的有效手段。从语用顸设的角度来研究交叉询问中的策略运用,我们认为,采用预设语是询问律师行之有效的一种策略方式。顸设策略的运用具有很大的正面意义,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也不应被忽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已经越来越成为对鉴定结论进行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应通过对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历史渊源和目前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考察,进而对其法理价值、现实必要性等进行分析,并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如何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法律制度,提出相应的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鉴定结论作为一种民事证据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鉴定结论是否科学与鉴定人密切相关。我国立法中设立了鉴定人制度。但在实践中,我国鉴定人制度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通过对存在的缺陷做一浅要分析,在鉴定主体、鉴定人选任模式、鉴定人权利义务和适用规则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的鉴定人制度。  相似文献   

11.
证人证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证据。证人证言的真伪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加以判断。交叉询问式的询问模式为英美法系国家所使用。在英美民事诉讼中,只有当事人或其律师才能询问证人,法官一般不主动询问证人。在大陆法系国家,证人作证是作为一个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种义务,询问证人是法官的职责。我国民事诉讼中法官和当事人都能够询问证人,但我国民事诉讼法缺乏对询问证人的相关制度的规定。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人询问模式。  相似文献   

12.
鉴定人出庭作证已是世界各国诉讼实践中的通行做法,而我国司法实践中鉴定人从不或极少出庭作证。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鉴定人有依法出庭作证的义务。文章就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的比较入手,从制度因素的视角揭示了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并提出保障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的专家证人制度和鉴定人制度,并在总结两大法系国家对鉴定结论的采信规则共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鉴定结论采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国制定一整套关于鉴定结论可采性要素的标准及建立强制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主张,以完善我国的鉴定结论采信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工作经常涉及鉴定人出庭情况,但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指导,给实践操作带来诸多困难,论文将鉴定人出庭定义于质证的角度,提出"1+1"鉴定模式,并对其构成与运用加以辨析,以期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交叉询问这一对抗制庭审模式中特有的对人证的调查机制也被逐步运用于我国的法庭审判中.同时,交叉询问也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日益受到法律界、语言界人士的关注.本文旨在揭示交叉询问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司法鉴定工作经常涉及鉴定人出庭情况,但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指导,给实践操作带来诸多困难,论文将鉴定人出庭定义于质证的角度,提出“1+1”鉴定模式,并对其构成与运用加以辨析,以期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专家证人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项证据制度。通过对专家证人的定义、特征及其相关概念区别的阐发,以及近年来专家证人制度新发展的评述,试图借鉴国外的专家证人制度,以弥补我国的鉴定人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制度涉及鉴定人、鉴定客体和鉴定结论等基本内容,对于鉴定人的设置,我国目前只承认法人享有鉴定权。在审判实践中,普遍存在以鉴定机构的级别高低来决定鉴定结论所具有的证据效力的强弱与取舍,这既不符合确定证据的客观事实标准,在适用上也于法无据,为此对我国现行鉴定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西方质证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证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质证主体与被质证主体之间,对出示的证据提出质疑、辩论、核实,由审判人员确认该证据的证明力的诉讼活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诸环境的差异,导致在质证制度上有许多特点。如证据开示规则、询问规则,关联性规则和可采性规则等。通过对这些规则的比较,找出我国质证制度的不足,从而有所借鉴。又如审前的证据展示,证人的出庭作证,当事人之间的交叉询问关联性规则的确认以及可采性规则的设置等。  相似文献   

20.
侦查人员出庭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具有适用率偏低、被告人翻供比例高,律师参与诉讼及作无罪辩护比例高,案件类型分布广,出庭目的主要是为证实取证行为合法性等特点。侦查人员出庭后,被告人翻供使原证据体系受冲击,交叉询问致使庭审对抗性加强,庭审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增强,不出庭或故意做伪证对公诉存在风险。公诉人应当在审查起诉阶段仔细审查证据,开庭前做好沟通,庭审中做好法庭询问,庭审后做好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