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新闻把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于传统大众传媒而言,新闻把关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作为传者的大众传媒如何筛选、过滤新闻。再往深处讲,就是如何控制传播、宰制传播、统驭传播,使新闻的传播按照传者的意愿进行。 在西方,传播学先驱卢因提出“守门人”的概念。在卢因看来,传播者所处的位置与守门人相似,职守都在于把关,任何传播者都是把关人,都有意无意地把守着一方“门区”。在这种方式下,传者是主动的,他拥有采集、整合、传播新闻的权利;受众是被动的,他的任务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来接受这些经过加工的“新闻”。当然,受众有时也是主动的,他有选择传媒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努力选择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事实,这是新闻传播者的职责和新闻接受者的目标,也是新闻完成自己社会作用的前提。追求尽可能高的新闻价值,除了新闻事实本身以外,就需要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信息进行处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策划。策划,作为加强舆论传  相似文献   

3.
王倩 《青年记者》2006,(9):62-63
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它是指人们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传播内容进行的搜寻、比较和确认。按照主体和内容的不同,新闻选择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传播者在采写、编辑阶段对事实和稿件的选择,二是受众在新闻阅听阶段对作品的选择。其  相似文献   

4.
新闻已进入一个策划的年代。要提高科技新闻的质量,扩大科技新闻的影响,更好地传播科技新闻,加强科技新闻的策划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梅松武 《新闻界》2006,(1):24-25,27
笔者曾在《新闻界》2001年第五期《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一文中首次提出新闻价值“能量说”,引起学术界关注。当时,笔者主张对新闻价值定义应该回到新闻求“新”的本能上来——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笔者认为,传播者和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追求正是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的“动力”所在、“能量”所在;传播者和受众的新闻价值观表现为一种知识力量,也可以通过新闻创新和新闻传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是这种转化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能量”。在这里,笔者想从新闻价值看记者的价值这一角度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中的新科技、新发明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今天,更好地传播和普及新科技知识,对于提高受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播者的水平等因素,导致传播效果不佳的科技新闻报道屡见报端。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想增强科技新闻的可读性和传播效果,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7.
从“神舟五号”报道看科技新闻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逸涛 《新闻界》2003,(6):22-23
成功的科技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强的社会影响力,除了科技自身的特殊性,传播者有效地从信息、媒介、环境、人文和受众等角度开发和整合新闻资源是其形成强势致效的重要因素。一、全面开发新闻信息资源,借助高强度信息流确保受众求知欲的满足科技新闻的传播,其科学性、知识性和效益性是其显著特征,科技新闻要实现对受众求知欲的满足,就必须透视科技信息文本,全面开发新闻资源。本次“神舟五号”报道就是以快速的信息流量和充足的信息内容给受众以满足,媒体积极开发信息资源来获得受众的注意力,从发射前到发射成功后,有关神舟五号的各类报…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新闻价值的过程,而新闻传播者的任务则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对新闻进行报道,完全、真实、客观地展现事件的真实情况,给予大众表达权和知情权,传播良好的文化和道德品质。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向大众传达各类新闻信息,更是生成权力的过程。权力涵盖了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象征性权力等多种权力。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传播者主要从三方面获得权力,一是新闻传播者通过制作文本、知识和生产意义获得生产权力;二是新闻传播组织凭借其在传授和接受关系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社会权力机构的关系产生权力;三是新闻传播者利用自身学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渠道生产权力。在本文中首先探讨了新闻传播过程中权力的生成,随后说明了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者的主要责任,在结尾处给出了两点提高传播者权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信息选择和战时新闻管制信息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正常现象。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内利的在怀特“守门人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闻流动模式”认为,在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①也就是说,在信息由源头到受众的流动过程中,总伴有各式各样的守门人的各种守门活动。这些守门行为既包括选择和拒绝,还包括对传播信息的形式和内容的改变。我国学者张威也认为:信息在流动中经常会受到一些权力因素的干扰,由此影响到信息的命运———或被阻断,或被部分放行,或被允许自由流通。②中西新闻传媒都存在着社会调控问题,国…  相似文献   

10.
由部分两院院士、中央主流新闻媒体负责人、资深科技记者和新闻网站主编等评选的2011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去年12月29日在京揭晓.2011年发生的重大科技事件和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史上,会写下精彩的一页.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科技传播者的素质和科技新闻报道水平显得重要和迫切.写好科技消息,一要让人读得懂,二要引起人们的兴趣,留下深刻印象,应该抓住以下两个关键点以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马骏 《记者摇篮》2005,(5):60-60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农业科技新闻进入了兴盛时期,农民对科技新闻的关心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农业科技新闻虽然属于专业新闻,但是在新闻领域里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广袤的农村拥有相当多的读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农业科技新闻已经成为新闻领域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采访好农业科技新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12.
秦超 《军事记者》2008,(8):42-44
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媒介渠道到达受众后,引起受众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军事新闻传播价值观的中心是受众,其传播的全过程都是把着眼于受众这一客体当作挖掘军事新闻价值、实现军事新闻价值的立脚点,选择能够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传播的军事新闻越被受众欢迎,社会反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13.
田荣  尹维 《新闻前哨》2001,(11):25-26
大众传播媒介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如今,网络传播正逐步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与信息的重要媒介,并对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形成挑战和冲击。无论是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现代意义的网络新闻,作为主体的新闻都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客观公正依然是新闻的生命。因而,越是传播方式的革新,越是要在发展中加深对新闻客观性的关注和思考。 一、认识新闻客观性 在哲学上,“客观性”与“主观性”相对,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特性,历来被视为属于以客体为尺度的科学性或真理性认识论问题;在新闻学上,客观性是指新闻报…  相似文献   

14.
杨伟  江南 《新闻世界》2014,(6):27-28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传播空间进一步扩大。受众不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闻传播不再是记者的特权,而是每个人的权利。市民新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市民新闻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特征,来探析市民新闻。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渠道非常多样化。在各类信息中,科技新闻依然是较为"小众"的新闻种类。目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依然有待提高,科普力度仍需加大,而承担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科技新闻存在同质化严重,内容过于专业的情况。如何拉近科技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让科技新闻变得"悦读"?本文以《江淮晨报》为例,浅析科技新闻传播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闻传播是现代科技传播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对我国科技新闻的类型及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今后我国科技新闻传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从传播者、受传者和传播渠道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分析新闻语言、新闻环境和传播形式等,探讨新闻中的噪音类型、噪音形成原因以及降噪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傲 《记者摇篮》2005,(2):42-42
如何让高深的科技理论、科技成果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报刊,让读者“零距离”接触,这是每一个编辑、记者都会遇到较棘手的问题。笔者从近期的科技新闻采编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传播科技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瑶榕 《新闻世界》2013,(12):152-154
科技新闻是对科技成果、科技事件、科技人物等进行的报道,担负着向公众普及科技的责任。科技新闻包含着人文色彩,科技新闻人物包含着人文情怀,科技发明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科技新闻报道是培养理性的人的重要途径。在人文主义的视角下,从事科技新闻报道应该挖掘科技人物的人文精神,揭示科技成果的人文意义,实现科技新闻的人文传播。  相似文献   

20.
王逸涛 《传媒观察》2003,(12):43-45
科技新闻凭借其独特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在新闻报道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功的科技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强的社会影响力,除了科技信息客体自身的特殊性外,传播者有效地开发和整合了新闻资源是其形成强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