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6年7月,《湖州晚报》首次推出《记者打工》专栏,以记者打工的形式,通过新闻的视角,体验各行各业百姓的酸甜苦辣。这些体验式报道,把时政内容、平民视角、读者本位、人文情怀、民众话语等要素有机配合,在贴近中发现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1997,(10)
给读者来个「下回分解」文/周竞给读者来个「下回分解」文/周竞许多记者同志在报道的同时安设了“悬念”,这些“悬念”给读者以思考余地,但遗憾的是缺少“下回分解”。如,96年陕西某报刊登出了《人事科长酒后出丑,舞厅小姐当众受辱》,文中提到“铜川市农业银行人...  相似文献   

3.
当记者不久,我曾给自己树了一个目标:别人写过的东西(指主题、角度)不写。回顾多年的记者生涯,虽未完全实现上述目标,却时时告诫自己要写有新意的稿子,少给读者“老面孔”。我在学校里学的是新闻专业。整天耳濡目染,接受了这样的概念: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给读者提供新鲜事实和思想,要使每一篇稿子能给读者以某些启迪。如果尽给读者“老面孔”,让人一见“似曾相识”,这是事业心不强的表现。多年来,我遵循师嘱,努力在实践中体现上述精神。(一)  相似文献   

4.
史占旗 《传媒》2007,(12):68
报纸都设有专栏,有的专栏因长期坚持、作者较多、内容较好,因而受到了办报人和读报人的关注.但总起来讲,不少报纸的专栏都有一个通病,即名称大、口气大、派头大,语言枯燥、毫无新意、可读性差,不能给读者留下多少印象.  相似文献   

5.
郭洁  萧云 《军事记者》2008,(9):29-29
为提高报刊与读者的接近性和参与性,很多报刊都开设了读者来信的专版或专栏,军队报刊也不例外。读者来信专版专栏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编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报刊的贴近性。但我们也看到,目前有的读者来信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稿件多为记者、通讯员来稿,忽视来自最基层的读者声音;有的读者话题过于分散,  相似文献   

6.
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严元俭退休三年后再度强势吸引读者眼球,近日,他在《衢州日报》推出的《严记者看家乡》专栏迅速走红。细细读罢专栏里的50多篇文章,探究走红的背后,感觉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如潮好评去年11月19日开始,《衢州日报》上出现了一个专栏,让人眼前一亮,那就是《严记者看家乡》。专栏稿由《当年实录》和《今日一说》组成。  相似文献   

7.
2011年2月11日“春节记者走基层”专栏无疑是《江城日报》近期报道中的一个亮点。对比《人民日报》、《吉林日报》等纸媒的同类报道,本报的这一组稿件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写作极具自己的特点,从报道的力度上来看亦更为强势。虽是上级宣传部门的命题作文,但读者依然可以从中看出繁花似锦,而百花丛中最靓的一朵,笔者认为当属该专栏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从来都是记者写新闻,读者读新闻,如今却出了新鲜事———记者的文章由普通读者来加以“点评”———当下不少报纸开设《读者点评》栏目,让人感到新鲜和兴奋!如《人民日报·华东版》的《热评》专栏、《中国青年报》的《百姓的语录》专栏,就专门刊载这种活泼犀利的短文。《人民日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日,解放军报《绿色快报短新闻竞赛》专栏已开办整整1年了。1年来,记者和通讯员们踊跃投稿,编辑部及时筛选编发,夜班精心包装美化.使这一专栏逐步成为军报要闻版的一个“特色品牌”,不仅被评为军报的好专栏,而且赢得了军内外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今年初,解放军报记者部、政工部联合开办的《记者与指导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专栏,与读者见面以来,因文章内容贴近读者、贴近基层、贴近当代军人生活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编辑部收到不少基层连队官兵来信反映,读了“对话”很解渴,很受启发。军报的“通讯员之友”专栏还发了评论性文字。  “对话”专栏是军报过去《记者蹲连》、《记者当兵》、《记者代职札记》等传统栏目的延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专栏更着眼于基层连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主题来源于基层官兵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文风非常亲切。应该说,这个栏…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伊始,湖北《荆门日报》推出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专栏——“记者走进特色村”。在此后整整一年时间里,共刊载了66篇文章。在2006年3月举办的2005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记者走进特色村”专栏获得了一等奖:“记者走进特色村”刊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赞扬。荆门农村的许多干部群众把文章剪裁下来收藏。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标本”,  相似文献   

12.
张娜  韩鸿 《青年记者》2007,(15):57-58
"QQ记者"模式是吸收公民新闻积极元素的一种主动尝试。2006年12月1日,《成都商报》在社会新闻版面上打出了"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网友都来发布新闻"的口号,推出"QQ记者"公民报道专栏,标志着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湖北日报荆州、恩施等五个记者站就顶着寒风,下到革命老区,为新的一期《记者写真》专栏采写稿件.他们走访了许多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地方,找了许多老区的同志交谈,虽占有材料很丰富,却本着厚积薄发的原则,各自写出的成品稿件只有几百字.但是,短稿在《老区行》同一个主题下集纳起来,形成了很大的合力.一年来,记者部为了锻炼驻站记者“快、短、活”的采访写作能力,已组织新闻性专栏《记者写真》专栏见报22期,发稿130多篇.这个专栏已受到读者的喜爱,纷纷来信来电给予称赞.保持专栏的新闻性,这是《记者写真》从创办之初就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1990年4月1日,经济参考报3版(国际版)刊登了这样一份《启事》: 不出国门可“周游”世界——开办《环球一月游》专栏告读者《启事》说:“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使读者更广泛地了解世界,本报决定开办《环球一月游》专栏,请我报驻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将他们所在地的见闻、经历、奇遇,有关经济问题的见解撰写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报道,刊载于本专栏。这样,您就可以不出国门而观光、了解世界,不乘飞机、轮船而‘周游’世界。”  相似文献   

15.
近来,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读者大量的反馈信息,而越是具体的信息对我们的启发作用也越大。 穆青的文章精彩而深刻 穆青同志的专栏“我的记者生涯”中的系列文章受到大多数读者的喜爱。在反馈信件中,许多读者将当期这个栏目的文章列为自己最喜爱的文章。江苏省盐城市读者顾寿义认为,“我的记者生涯”专栏中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情感倾诉栏目怎样迎合受众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孙畅 《新闻传播》2006,(8):15-15,18
情感倾诉类栏目是一个口述实录文体的副刊专栏——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情感倾诉最早出现在电台晚间节目中,1997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由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报纸先河。由于读者青睐、市场效益看好,于是各报纷  相似文献   

17.
为何喧宾夺主陆先荣有家地方报纸的一个杂谈专栏办得颇受欢迎,读者很想知道这个专栏的几位作者和他们的写作情况。报社专门就这个专栏举行了一次座谈,参加的有作者、读者和编者,大家都畅谈了各自的体会。电视台也去了记者。第二天见报的消息,不见作者的内心倾诉,不见...  相似文献   

18.
针对读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各级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1995年以来,我报以《今日聚焦》专栏为园地,在探索热点引导的途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效明显.我们的做法是——创办专栏,给热点报道以园地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凸现出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新任务,而怎样对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又是各级党报面临的新课题.对此,回避矛盾或被动应付均背离了党报的宗旨,只有主动迎接挑战,才能牵住热点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底,天津日报为青年记者张建星开辟了一个《今早相会》专栏。该报总编辑鲁思说:“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目的是沟通记者与读者的心,加强交流,共唱一首‘同心曲’。”《今早相会》专栏每周至少两次。不回避重大问  相似文献   

20.
适应媒体竞争 考虑读者需求如今媒体之司的竞争已经真的是“刺刀见红”了,拼抢新闻的概念在记者中深入人心,独家新闻更成了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因此,怎样把一个大家都能看到、写过的新闻二次制作、重新包装处理,是许多新闻工作者面临的课题。另外,现在层次水准不断提高的读者早已不是“给口吃的,填饱肚子”就满意的那种传统意义的普通读者了。许多人既是读者,又是网民,获取信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他们需要的是更全面、更深刻、有总结、带预测的东西。读者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使他们能在不同的报纸之间选择自己的最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