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是一个多性多义字。在古洛中用例最多,在语言学界分歧是大的要数作否定性天指代词的“莫”。“莫”作为否定性无措代词,指代的是被完全否定的整体。它可以特指被否定的齐有的人,也可以泛指包括人在内的被否定的所有的事物。随文意的不同,它可分别被译为”没有谁”、“没有什么”或“没有哪一个”,在句中只作主语。这是语言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Q是.围绕着作主语的情况,不少学者观点不一,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莫”在有主语的句子中充当主语的同位语;另一种是,“莫”作主语时.它前面的名词作状语。笔者以为这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中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字在文言文里出现的次数不少,用法也比较复杂。先秦时期,“莫”字大都用作否定性无指代词,偶尔也有用作否定副词或其他副词的。自汉代以后,“莫”字作为否定副词的现象逐渐普遍起来。这本来就为一般读者阅读文言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当前古汉语研究中对“莫”字的具体词性和词义又解释不一,特别是对否定性无指代词“莫”和否定副词“莫”的词性及其词义的解释更为混乱。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3.
本所探讨的“莫”字问句是广义的,凡是有“莫”的问句,皆称为“莫”字问句。从形式上,我们将《水浒传》中的“莫”字问句分为“莫非”问句,“莫不”问句,“莫不是”问句和“莫”字问句(“莫”单独成词的问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结构及相关的语法意义进行简单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莫“练摊”要“练志”樊作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员是宝贵财富,随着科技人员地位的不断提高,科技人员应该怎么办?说实在的,人才流动实际上是科技人才流动,纵观“流动”态势,并非完全是因为某单位的人才多了或人才得不到重用而不得不流动,而不少情况属于“这山...  相似文献   

5.
代词“莫”与副词“莫”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既有无定代词的用法,也有否定副词的用法。辨别“莫”的词性,总的方法是看“莫”字前面的名词性词语,如其外延很大,泛指许多事物,那么“莫”是无定代词;如果特指一人、一物、一地,那么“莫”是否定副词。这一方法还适用于一些有明显特征的句子:“莫如”、“莫若”中的“莫”,“莫……于……”句中的“莫”,“莫不”、“莫非”中的“莫”,宾语前置句中的“莫”都是无定代词;副词状语后面的“莫”,祈使句中的“莫”都是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老子本人就慨叹“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慨叹自己“独泊”、“独若遗”,因此,对老子思想理解千人千面也是正常的。本人长期对老子思想进行研究,觉得老子思想的精神是“同一”之道。  相似文献   

7.
<正>“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便是传诵人口的陆游名作《钗头凤》。读者和解者都不免碰到一个疑难:“错,错,错”和“莫,莫,莫”的叠用,于义云何?  相似文献   

8.
“莫”是一个多性多义字。在古籍中用例最多,在语言学界分岐最大的要数作否定性无指代词的“莫”。  相似文献   

9.
从语法功能来看 ,“莫”是作主语和状语的。“莫”字后面出现“者”字词组的时候 ,“者”字词组便充当名词谓语 ,“莫”字作主语。“莫”作主语时 ,是代词 ;作状语时 ,是副词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的排他句大致有五种格式。一、表示某事非某人不能做,常常使用“非……莫(无)……”的格式。“非”是否定副词,后面跟着某人(或某物)的名称;“莫”或“无”是无定代词,意思是“没有人”:“”是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和强调的语气。  相似文献   

11.
阅读莫干山     
张哲婷 《新读写》2008,(6):58-59
暑假里,我和同伴要去莫干山旅游,却又不知道莫干山在何方,回家问外公,外公说:“莫干山在杭州西北,上世纪初就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齐名,是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历史上传说是古代干将莫邪铸剑之址……”我很惊讶,外公说,莫干山今天也许不够时尚,主要是不少入旅游追求的是吃喝玩乐感官刺激,往往跟着小旗子走马看花,而不知所以,其实旅游如同读书,得用心去感悟自然风光和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语法学家承认“莫”、“无”等词存在“无指代词”的用法,但也有人对此提出了疑议,他们认为无指代词的理论不符合古汉语语法结构实际,“莫”、“无”等实际上是“否定副词”。文章从语法功能上举例证明“无指代词”说是可以成立的,符合古汉语语法结构实际。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汉语里,否定词“莫”字的词性是什么?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莫”是指示代词,以马建忠为代表,时称“约指代字”;一种认为“莫”是否定副词,以周生亚为代表。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既是指示代词(现一般称“无定代词”或“无指代词”),又是否定副词。但持这一看法的人,谁都没有明说把“莫”看作  相似文献   

14.
    
季心远 《新读写》2014,(4):22-25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泡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相似文献   

15.
徐晖 《教学月刊》2005,(8):10-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诗歌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材中的诗歌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如何“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感受作品的美,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正逵先生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教学指导书》把“暮”与“囚”归为一类,为会意字。笔者觉得此说值得商榷。理由如次:一、“莫”与“暮”是古今字。翻开《说文解字》段注,仅能查到“莫”字,释为“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会意”字。而《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都把“莫”当作“暮”的本字。而且它们都是把“莫”与“暮”从意义上当作同一汉字来解释的。“莫”与“暮”音同义近,当属古今字,即“暮”是由古字“莫”分化出来的今字。这种  相似文献   

17.
"莫(不)VP-neg?"句末neg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汉语中肯定式的测度问句“莫VP?”和否定式的测度问句“莫不VP?”句末均不排斥用否定词neg,“莫VP—neg?”、“莫不VP.neg?”句末的neg均是否定词,并未虚化为语气词。“莫VP.neg?”是测度问句“莫VP?”与正反问句“VP—neg?”糅合的产物,“莫不VP—neg?”是测度问句“莫不VP?”与正反问句“不VP—neg?”糅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一)“莫”字,许慎《说文解字》:“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甲骨文写作(?),上边是草,下边也是草,中间是太阳,表示太阳落入草中,天近黄昏.以日落草中形象地表示其本义是日落傍晚之时.由其结构,可见“莫”是会意字,其基本词性是名词。但是古代汉字少,为表达多种意思,一字承担多项内容,因而从本义扩大词义,产生引申义是常见现象.因而“莫”引申为“年岁将尽”或“晚上”,仍是名词。《诗经·小雅·采薇》:“岁亦莫止。”当然从“莫”的本义中,还有其他引申义,不管是直接或间接引申,大多数引申义都是名词。  相似文献   

19.
“莫”字在文言文中,有时作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可译为“没有人“、“没有什么(东西、事情)”等,有时作否定副词,译为“不“、’不要”、’不能”等。到底在什么语境中作代词,什么语境中作副词,不少同学都是跟着感觉走。其实,如果巧借“不”字,也可化难为易。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气的变化诸方面是其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