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所中新合作的幼儿园参观,望着活动室里装裱讲究的幼儿绘画作品、手工作品、陶艺作品,参观者颇有感触.园长说:新加坡人特别重视幼儿的作品,每一次绘画活动后,都要求老师细心地把每一位幼儿的作品装裱好,征求幼儿及其家长的意见,或是带回家,或是陈列在活动室的作品区内.这项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相似文献   

2.
蒋腊梅 《贵州教育》2010,(15):26-27
一、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幼儿作品 幼儿绘画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只有充分地了解幼儿绘画发展中各个阶段的特性,才能正确看待幼儿的绘画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中大人们所看不懂的想象力。在许多时候,大人们在看幼儿的绘画作品时,总认为画面不美观、不协调、乱七八糟,令人看不懂,这样很容易让幼儿得到不公正的评价。其实,幼儿的每一幅绘画作品都包含了幼儿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
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要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研究幼儿绘画的心理,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儿绘画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幼儿美术教育是探索和研究儿童性格和心理特征的重要线索,对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解读与分析能够加深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和意识形态的正向发展。基于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与分析,探讨对应的教学原则,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组织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时.我发现不少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他们过分依赖教师帮助,有的不肯自己握笔、有的乱涂乱画。反思这一现象,我感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引导、示范、指导,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忽视兴趣的作用、忽视作品评价的积极导向性。因此,我在评价环节中多动脑筋,巧妙鼓励、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相似文献   

6.
评价儿童画,是指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对儿童画的评价无法像数学那样规定具体的统一标准,它即有科学性、知识性的一面,又有艺术性、表现性的一面,是不宜“量”化的,加上教师的评价中带有相当的主观成分,因此,对于同一张儿童画,不同教师的评价常常相差甚远,要想很好地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恰如其分地客观地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具体说,在评价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费敏华 《时代教育》2012,(18):95+94
绘画是幼儿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是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弗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幼儿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中反映出来的。细心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能客观地了解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进而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8.
绘画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珠语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展的途径之一。带大班的时候,我曾对一名幼儿的绘画表现、绘画作品进行了系列的观察和解读,从而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激励他进步。  相似文献   

9.
张美 《孩子天地》2016,(4):194-195
幼儿画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是不能用一个标准"像不像"优劣来评价的。通过,改变传统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研究幼儿绘画时的心理;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使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了解教师在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中存在的误区,及时做好作品评价的前期准备,构建合理有效的评价,可以有意识地帮助教师认识幼儿在绘画活动过程中的发展特点及表现方式,从而提高教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桂娟 《成才之路》2013,(27):30-30
作为教师,应立足成才,坚持对幼儿绘画与创造的实践探索,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灵去绘画,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性呢?一、充分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通过多种多佯的途径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这是培养幼儿绘画创造性的前提条件。途径有:(1)欣赏优秀绘画作品。欣赏是鉴识绘画对象的整体,领悟绘画对象的风格特色的一种活动。它能积累丰富的表象,提高审美能力。教师们应该经常收集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自主绘画活动对而儿童的自我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对幼儿自主性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和对幼儿自主性绘画作品的特点进行发挥的教学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杨蓉  姜娜 《幼儿教育》2004,(6):36-37
目前,在幼儿园活动室的墙面创设中,以美观、装饰为主的布置随处可见,这种墙面环境常常由教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心制作而成,或是剪贴,或是彩绘,或是纸雕,形式多样,十分精美。不过这种墙面环境往往功能比较单一,且在创设过程中缺乏幼儿的主动参与,在实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兴趣是幼儿美术活动最好的老师,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巨匠,是和他们年幼时期对艺术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分不开的。因此,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必须抓住时机,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1.创造良好的美术环境。教师可把古今中外著名的绘画大师像及其作品布置在活动室或利用录像、图片让幼儿观摩或参观博物馆、画展等。通过这些手段,幼儿的审美意识得到了熏陶,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凡高的色彩明快的《向日葵》、线条流畅的《星空》,近似于幼儿线描的毕加索作品,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九马图》等。让幼儿思考这…  相似文献   

15.
彩旗飘飘     
问:有些幼儿对绘画缺乏自信心该怎样克服?答:家长要做有心人,收集整理幼儿的绘画作品,为幼儿举办家庭画展。通过办画展,一方面让孩子处在观众的角度来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办画展,孩子可以得到亲朋好友以及同伴的赞扬、羡慕,尝到成功喜悦,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田梅 《早期教育》2009,(12):3-3
幼儿绘画作品中几乎如出一辙的房子、太阳、小鸟,让我们这些教育者不得不反思:幼儿的作品为什么成了一张张的复制品?是什么隐藏了儿童独有的个性?怎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潜力呢?  相似文献   

17.
陈大丽 《成才之路》2011,(34):82-83
不少儿童都喜欢画画,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大班以后,他们对自由绘画活动特别感兴趣。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小瞧了这些涂鸦之作,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它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内心世界。对于老师来说,幼儿绘画作品可以作为一扇通向幼儿心灵的窗户,解读幼儿绘画作品是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美术活动中常常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其实,绘画作品中的画面布局、物体的大小比例、前后关系,甚至画面的特异空间元素等,都是发展幼儿空间知觉的教育元素。因此,我们尝试在美术活动中,有意识地选择绘画作品组织幼儿欣赏,以期对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一、由浅入深提供欣赏作品在欣赏作品的选择上,我们把握由浅入深的原则。所谓"深"与"浅"指的是作品的画面所表现空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1.欣赏面具夸张的形象,能大胆地进行夸张的绘画,体验画脸的乐趣。2.在观察、模仿、描述、创作的过程中,理解作品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充分感受画面幽默、风趣的特点。3.能够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准备: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有关的面具资料并带到幼儿园,通过图片、谈话,丰富幼儿相关经验。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里挂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布置一个迪斯尼乐园。  相似文献   

20.
三岁的幼儿正处于绘画的涂鸦期,他们进入幼儿园后,一部分幼儿对绘画感到好奇,他们会因为自己在纸上画出的一道道笔迹,而感到兴奋不已、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另一部分幼儿则因为没有接触过这一活动或是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接受老师而对绘画不感兴趣,甚至惧怕绘画。那么作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者应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