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注水开发油藏中,注不进、注不够水严重制约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由于渗透率低,水井日注水量少,地层能量难以补充,常规的一注一采井网开发油井见效困难,经济效益低,为合理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地层亏空过大伤害储层。决定在文88块选取合适区域实施多点注水,温和补充,评价开发效果,为全区下步开发摸索思路。  相似文献   

2.
鲍霞 《内江科技》2012,(11):145+201
滨425区块沙二段自2010年6月注水开采以来,各项开发指标呈"三升一降"的开发形势,到2011年5月水驱状况和开发形势良好,油藏水淹程度较低,但存在纵向上潜力层少、需加强注采调整力度和平面上高部位井区油藏控制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对注水后能量恢复状况、水驱状况、水淹状况的评价,指导下步水驱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3.
孙振勇 《内江科技》2010,31(3):91-92
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并对火山岩油藏水驱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完善了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评价体系。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控制注水强度、完善注采井网,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指导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开展盐22块砂砾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建立了中深层砂砾岩注水效果分析评价方法,分析认为区块北部油井注水受效明显,南部油井注水受效相对较差,大小注采井网均见到明显注水效果,小井距井组注采效果好于大井距井组。  相似文献   

5.
郑阁  杨东兴 《内江科技》2010,31(2):91-92
油砂山油藏Ⅴ-Ⅵ断块油水同层多,面积小,分布分散以及注采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藏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油藏高度低。针对一系列开发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动态分析方法来研究Ⅴ-Ⅵ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弄清断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然后进行井网论证与部署,完善其注采关系,并进行预测,为下步提高开采速度和产量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林家樊油田林中3块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井网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低。在精细刻画油藏地质的基础上,将基础地质研究、储层预测、沉积微相研究、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紧密结合,综合分析注采井网的适应性、压力保持水平、注水能力,提出一体化治理方案,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兴明 《内江科技》2011,32(3):127+155-127,155
本文根据正理庄油田樊144块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历史,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软件研究注水开发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从注采井网设计,注水时机、注采比等方面优化,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并利用数模软件预测了开发动态和生产效果,实践证明此研究项目为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明6块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明确了以提高水驱程度,有效控制自然递减为目标,探索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注水开发技术,开展了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和制定了不同构造、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建立适应明6块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技术、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9.
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所辖油田属于低渗特低渗油田,在投产时大多采用压裂,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和开采层系不同,在注水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在层内、层间、平面注采矛盾突出;注采调整缺乏充分的依据。通过油水井生产过程监测和动态分析,进行注水井与油井连通层位的对应调参,提高注水效果及注水开发采收率,从注水井和油井两方面入手,在以上研究分析、动态描述、注采调整等措施的基础上,摸索整理出一套适合本区的注采开发思路,最终解决油藏平面、层间与层内矛盾,实现注水开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临南油田夏70块深层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了夏70块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通过实施注采完善,最终实现了该油藏的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1.
李平平 《内江科技》2013,34(5):100-101,132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是目前油田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储层物性差、注水开发困难、油层改造难度大,注不进、采不出,是目前低渗透油藏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以现河采油厂为例,重点研究分析目前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进行欠注机理研究,寻找适合于低渗透油藏攻欠增注的有效技术手段,并提出了下步对策和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吕维刚 《内江科技》2012,(11):122+70
由于滨363块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差,注采井距大,使得水驱开发效果差,区块采油速度低,储量动用较低。为了探讨适应该区块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及经济评价技术对不同井网、井距进行优化对比研究,通过综合对比得出,滨363块采用正方形反五点面积井网,井距180米开发,开发效果和经济收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许莉宁 《内江科技》2011,32(4):152+84-152,84
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孙燕 《内江科技》2018,(2):73-74
复杂断块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受断层影响无法部署面积井网开发,油水井连线往往与断层走向平行,导致油井单向受效,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开发井网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水驱效果较差、地层能量下降大、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同时受到历史零散挖潜的影响,注采井网和剩余油情况在平面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胜坨油田坨30断块的历史开发状况进行分析,提高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制定断块油藏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5.
邢淑霞 《内江科技》2013,(10):47-48
<正>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水井憋压欠注;油井低压低产,寻找合理的注采方式,提高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难题。针对新欢27块沉积微相平面摆动频繁,注水见效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有利于油藏整体开发为出发点,从沉积微相方面运用数值模拟对新欢27块进行注采方式探索与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沉积相内薄注厚采可以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注水难见效的问题,对日后该块及类似注水难见效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文阁  滑辉  袁梅 《内江科技》2011,32(4):150+104-150,104
渤南油田义80块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和水驱动用程度低、目前地层压降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油藏的开发效果,在精细地质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以完善注采井网为主的开发调整。调整后,义80块的开发效果明显提升,储量控制程度及水驱储量明显增加,区块整体产量得到提高,递减减缓。  相似文献   

17.
李露 《内江科技》2015,(4):44-45
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流动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为保证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注水开发,需确定合理的注采井距。根据压裂水平井产能公式及注水直井的产能公式,得到注水井与采油井极限距离接连处的最大压力梯度的计算式,并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粘度关系建立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方法,绘制了不同粘度级别下,不同渗透率以及不同裂缝条数下、不同水平段长度的合理注采井距图版。实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明6块受井况恶化等因素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开展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以及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制定不同构造特点及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改进和完善适应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及精细注水开发技术。通过井网优化恢复、层间精细调整、层内有效挖潜,改善水驱效果,自然递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9.
牛明超 《内江科技》2011,32(10):134+116-134,116
正确认识油藏水淹特征是改善和提高油藏开发效益的前提条件综合利用油水井地质、动态、监测、敷模等资料,评价了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的水淹特征,经研究认为,油藏水淹在平面上受沉积微相及注采井网的影响,在纵向上受油层非均质程度的控制.在层内主要受砂体韵律性和重力的影响,注采比是影响水淹的最主要因素,对指导馆陶组下步注采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含水期砾岩油藏面临井网不完善、剩余油分布复杂,缺乏精细注采政策等问题,数值模拟在油藏后期开发中七区八道湾组油藏属中孔中渗砾岩油藏,近年开展注水专项治理后,新投注水井较多,存在新增分注、分注提级井缺乏合理注采界限,部分区域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本文利用Eclipse数模软件,运用流动边界、局部网格加密、虚拟井、流线模拟等相关数模技术,开展油藏及分区分层注水政策研究、水流优势通道及措施优化研究,确保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