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振勇 《内江科技》2010,31(3):91-92
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并对火山岩油藏水驱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完善了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评价体系。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控制注水强度、完善注采井网,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指导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梁23块为中高渗油藏,早期实施注水开发,目前已处于特高含水期。在对其水驱开发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测试、水淹层测井解释及数值模拟结果,详细研究了该油藏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整体具有纵向非均质性强、水驱动用程度差、采收率低的特点,迫切需要推广水井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改善纵向水驱波及程度。本文主要对胜利低渗透油藏分层注水开发技术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层注水开发的油藏适应性标准。  相似文献   

4.
侯爽 《内江科技》2015,(2):88-89
X区块裂缝比较发育,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暴性水淹、油水井井数比高、多向水驱控制程度低等问题,其中,裂缝是制约X区块开发的关键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该区块剩余油分布的类型,对该井区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索进一步改善该井区的注水开发效果和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许莉宁 《内江科技》2011,32(4):152+84-152,84
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素梅 《内江科技》2006,27(9):134-134
孤东油田七区西54-6注聚区于2002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综合应用注聚剖面和吸水剖面资料,通过分析注水井各层2的吸水状况、油水井连通关系、油井受效和油层水淹状况,指导了油水井配产配注、调剖、补孔等调整措施,保证了区块转水驱期间产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入研究了新滩油田KD18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的水淹状况、地层能量及注采井网现状,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开发的应对策略,部署了该块下步注采井网调整、注水层系挖潜、注水开发蒸汽吞吐引效开采,为油藏良性开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孤东油田三区是孤东油田整装多层砂岩油藏的典型代表,单元自1985年8月投入开发,先后经历了注水、二元复合驱开发,2013年1月转入后续水驱。针对单元层间矛盾突出、储量控制和动用不均衡、常规手段调整效果差等问题,结合油藏特点,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对单元实施了层系井网矢量重组,重建开发体系,取得显著效果,使整装老油田保持了较高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9.
欢127西块从1991年投入开发经过近30年的开发,产量呈现下降,含水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全区230口油井中,高含水关井的占到一半以上,水淹始终是制约区块开发的首要矛盾。为了摸清区块水淹状况,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在水淹区寻找剩余油,2010年水淹区底部油藏重新认识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超低渗油藏多位于已开发老区边部,砂体发育上表现出厚度变薄、物性变差的趋势,受其影响,注水开发后提液空间较小,高效开发的关键是在低含水期保持注入水均匀驱替,油藏均匀受效,而多年注水开发实践也表明,开发初期保持注采平衡,合理的注水参数如注水强度、注采比是此类油藏有序开发的的保证,直观反映油藏渗流特征的试井曲线在优化注水参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胜坨油田坨123单元水驱效果的分析,并选择坨123单元的坨123-30井区进行先期注水试验,取得较好效果,认识到先期注水能较好保持低渗透油藏油井地层能量,减缓油井产量递减,有助于油田的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南区沙二下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水驱开发阶段。由于油藏井况损坏严重,注采井网薄弱,油藏水驱控制程度降低,加之长井段多砂组合采合注,层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低,呈现出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大的被动局面:通过开展细分配套工艺技术在低渗油藏的综合应用,油藏开发状况取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纯梁采油厂低渗透油藏具有层多、单层薄、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单井日产液量低,近年建产的单元,90%以上的井需储层改造,但经过近40年的注水开发,储层平面和纵向水淹程度差异大,造成改造难度大、分层注水难度大。本文针对制约油藏开发的因素,在开发工艺上主要应用分层压裂技术,依据不同储层类型,优化压裂参数及压裂管柱,实现了低渗透储层精细开发。  相似文献   

14.
油藏注水开发的水驱油效果主要取决于流体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储层的孔隙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状况。储层孔隙结构是影响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岩石表面的润湿性和油水粘度比对驱油效率也有重要影响。储层渗透率对驱油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渗透率较低的油层驱油效率较低,开发后期其剩余油饱和度必然高于高渗透油层,是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技术在边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华油田广一区潜33油组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油藏,地层能量充足,在利用直井井网开采了30多年后,主力层已基本水淹。由于直井开发水锥现象严重,开发状况不断恶化,导致采收率低,大量剩余油滞留地下无法采出。针对该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不但明显提高了采油速度,改善了开发状况,而且采收率由52.3%提高到55.4%,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洁  罗辉 《内江科技》2005,(4):76-76
从实践角度探讨了复杂小断块油藏实施层次化多元化注水技术,恢复和增加了注水储量,提高断块水驱控制程度,增强油田稳产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压低渗断块中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章权  李克敏 《内江科技》2010,31(12):142-143
牛20断块是高压低渗透油田,由于早期整体水力压裂,导致油藏快速水淹,最高含水上升67.1%,断块存在着主力油层局部暴性水淹,非主力油层及主力油层边部注水长期不受效等矛盾,近年来在油藏精细描述、裂缝特征及水淹水窜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局部井网补充完善、间歇注水、大修、封堵、解堵压裂、油井转注、水井高压细分注水等配套治理手段,使区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该善。  相似文献   

18.
<正>渤海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由于储层强非均质性、笼统防砂、强注强采等因素导致注入水过早突进,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调剖调驱技术作为高含水油田治理的重要手段,在海上油田进行了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但针对低温油藏(≤70℃),常规调剖调驱技术具有以下局限性:常规酚醛树脂类聚合物凝胶体系成胶性能好、封堵性强、稳定性好,但成胶温度在70℃以上,在低温(≤70℃)下成胶强度低甚至无法成胶;受长期注水开发影响,低温高含水油藏剩余油逐步向深部富集,油藏深部水窜通道发育程度高,因此亟需开发兼具更好深部运移能力与更高封堵能力的深部调驱体系;低温油藏地下原油黏度高,油水流度比高,原油启动难度大,亟待开发适应性更强的高效驱油体系,提高对低温油藏原油驱油效率,同时深入研究驱油剂作用机理,获得可形成较高强度W/O型乳状液的高效驱油剂,提高对高含油饱和度深部液流转向能力。  相似文献   

19.
借助AFS200自动流体驱替系统,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油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的变化,明确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脱气过程中的驱油机制以及地层原油部分脱气后对水驱油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原油不同脱气程度下弹性驱、溶解气驱及水驱对驱油效率的贡献,获得了原油不同脱气程度下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泡点压力下进行水驱,最终驱油效率最高;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原油脱气,压力下降幅度越大,脱气程度越严重,弹性溶解气驱油效率越高,后续水驱的驱油效率越低,最终驱油效率越低。提出了对溶解气油比较高的油藏应保持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进行开采的观点。研究结果对于高溶解气油比油藏的注水时机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注水系效率低,注水单耗高,注水系统腐蚀、结垢、老化、欠注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以满足油田开发各油藏能“注够水、注好水”为原则,通过深入研究和引进,形成了一整套提高注水系统效率、降低注水单耗的工艺和技术,即:“高效往复泵+变频调速技术”对注水机泵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技术;注水站采用微机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技术;运用清管器物理清洗技术对注水管网进行清洗除垢技术;新建注水站,降低原有注水站注水半径,并实现分区、分水质注水,满足不同特性油藏的注水水质要求。经过技术应用,油藏开发形势好转,提高了注水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