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故乡的戏台     
村里的戏台建于何年已不得而知,戏台的建筑因为时间久了也早褪去了灿烂的光泽。整个戏台都是用木板搭建的,木板下面有坚实的木头支撑着,我小时候就时常在那里和伙伴们玩捉迷藏。  相似文献   

2.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儿时的歌声从尘封的记忆中飘出,从长着月桂的梦境中飘出。随着熟悉的歌声,童年的小戏台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六根粗大的柱子,顶着二十来块厚木板,台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架小小的木梯,台上没有紫红的幕布,也没有闪烁的灯光。台的后面是一颗高大的月桂,一年四季,树上都星星点点地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轻风掠过,便下起了一阵花雨,给小戏台铺上了一块真正的“花毯”。这个小小的戏台,是全校师生瞩目的焦点,是同学们热切向往的地方。每逢节日,我们一排排地在台前坐着,把操场挤得水泄不通。台上,小演员起劲地…  相似文献   

3.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儿时的歌声从尘封的记忆中飘出,从长着月桂的梦境中飘出。随着熟悉的歌声,童年的小戏台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六根粗大的柱子,顶着二十来块厚木板,台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架小小的木梯,台上没有紫红的幕布,也没有闪烁的灯光。台的后面是一颗高大的月桂,一年四季,树上都星星点点地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轻风掠过,便下起了一阵花雨,给小戏台铺上了一块真正的“花毯”。  相似文献   

4.
看戏     
幼年时,曾在乡下奶奶家住过一段时光,恰好赶上村里做大戏。农闲季节,乡村里常会邀请草台班子演几场戏,费用是村民们自己凑的。戏台就搭在村口那座石桥边,架几根木柱子,铺几块木板,再盖上一块布,然后撑起一个大篷,  相似文献   

5.
山西南部地区为黄河三角地带,历史文化沉积深厚,是众多剧种和戏曲的主要传承与发展地区之一,历史上几乎村村建有戏台,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弥足珍贵的戏台建筑遗产。文章以晋南地区部分有代表性的戏台为例,对戏台的遗存、保护及修缮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总结了晋南戏台的建筑艺术特征和声学要素。提出对传统戏台依据现存类型进行分类,充分考虑戏台的建筑艺术特征及新时代对剧场演出的声学新需求,根据分类结果,分别采取不同的戏台保护措施与开发再利用策略,并结合实例探讨了相应的设计理念。对传统戏台的保护再利用,传统戏曲的传播与传承,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乡戏台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相似文献   

7.
作为“豫剧之乡”,新密历史上戏曲活动兴盛,演剧习俗以敬老君爷戏和古庙会戏为主,场面盛大。演戏多,戏曲班社多,演出场所自然多。戏台星罗棋布,最常见是戏台与山门相结合的山门式戏台,下有可过人的拱形门洞。截至20世纪50年代,全县尚存古戏台52座,今据笔者实地考察,仅寻得5座可考戏台,其中3座在已发表的论著中有记载,青龙庙戏台与玉仙行宫戏台未见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8.
戏台是古祠堂建筑的绚丽之笔,同时也是宗法文化的载体。湖公祠堂老戏台各个建筑构件上雕刻和绘制着各种精巧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当地族人普遍的欣赏习惯和生活风俗。其装饰工艺和表现手法揭示了戏台装饰艺术中蕴涵的深刻宗法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把“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句,换一下位置,变成“料想便是渔火,但或者也许是戏台”。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生1:原句先写“戏台”,后写“渔火”,可能作者想表现出急于见到戏台,急于看到戏的迫切心情吧。生2:这句话的前面是“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说明他们船划得很快,作者可能心想:差不多到戏台了吧;再说“似乎听到歌吹了”,表明戏台该在近处了。所以,应是先“戏台”后“渔火”。师:分析得有根有据。现在我们来看第13节开头“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与刚才那句话联系起来分析,又有…  相似文献   

10.
由现存的11座徽州古戏台共同构成的"祁门古戏台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聚福堂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聚福堂古戏台继承了祁门古戏台"祠内戏台"的典型建筑布局形式,属于活动式戏台,其在建筑形制上更是继承了徽派建筑形制特点。由聚福堂古戏台建筑布局形式入手,分析了古戏台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典型价值特征,探讨了徽州古戏台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水乡戏台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对于绍兴人来说,没了什么样的建筑或许都不会影响生活质量.唯独没有戏台不行。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人人爱看戏。  相似文献   

12.
一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_0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了1/3v_0。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他条件相同,求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v。  相似文献   

13.
复习题选     
以下八题研究一颗子弹穿过几块木板后速度的变化情况。假设子弹在空气中不受阻力,在木板中所受阻力只与木板的材料有关,而与子弹的速度大小无关。 1.子弹速度为V,穿过一块木板后速度减小了△V,接着又穿过第二块同样材料的木板。已知穿过两块木板所经时间相同,则子弹穿过第二块木板后速度又减少了多少?  相似文献   

14.
宁静之美     
九月的一个上午,我和爸爸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来到了国家图书馆。这是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走过一段长长的阶梯,一进门,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静谧而严肃,车水马龙的喧嚣声都被阻挡在了门外。脚步声显得很突兀,于是我刻意放缓脚步,甚至连呼吸都放慢了。我选择左边的一条路,慢慢向前走去。一路的墙壁上挂着很多山西老戏台的照片。戏台大多残旧不堪,有的在荒凉的山坡上孤独地耸立,几棵黄色的野草在夕阳下被风吹得弯下了腰,为那戏台平添了几分凄凉。我顿时对那沧桑的历史产生了一种敬畏。透过残破的戏台,我仿佛看见了几百年前那里的繁华、喧闹,华丽的戏服,浓妆的演员,听见了婉转  相似文献   

15.
代价     
《课外阅读》2012,(15):62
路上走着一群人。每个人的肩上都扛着一块长长的木板。有一个人觉得他的板子最长最重,于是这个人故意落在了人群的后面。趁别人不注意时,他躲进路边的林子里,把木板悄悄地锯掉了一截儿,木板顿时轻了许多。这个人心里暗自得意,急忙扛起木板,追上了众人。突然,一条深沟横在了众人的眼前,大家把自己肩上扛的木板架在沟上,很顺利地就通过了。而这个自作聪明的人却无法跨越眼前的障碍,因为他的木板太短了,搭不到沟对岸。  相似文献   

16.
树林里,搭起了一座又高又大的戏台。戏台上,正在演出最精彩的节目。台下,挤满了看戏的动物。“妈妈,我看不到。”小山羊偎依在山羊妈妈的怀里,撒起娇来。山羊妈妈抱着小宝贝,座位上站了起来。坐在小山羊旁边的小猴也撒娇  相似文献   

17.
有时候,文字是记忆的酵母,只需少许,它能使沉睡的记忆苏醒,焕发出全新活力来。如果不是一次偶然中读到葛水平的散文镧口一片儿十八岁春光》,我内心有关老戏台的记忆或许还在睡大觉呢。《那一片儿十八岁春光》是写戏台的文字,它激活了我的记忆,那些零散的关于戏台的细节迅速组合,跳跃着从我眼前掠过。——这是一种美妙的经历。这是否是文字的魅力之一呢?  相似文献   

18.
木板当然来自于森林的一棵树。这座森林叫乌里其,这棵树叫加斯,这块木板就叫木板了。木板怀念乌里其,怀念加斯。木板说,乌里其很大很大,大得没有边际,加斯问候北边的一棵树,只得请旁边的树传话。因为,就是加斯吼断腰,北边的那棵树也听不见,问候要三天两夜才能到达。木板也爱提乌里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一块烂木板能写自传的话,那会是学校老师从没教过的文学。这块老木板是被一场洪水带到农场旁边的。一个农民捡到了它。马厩里正好缺一块木板,于是它被用来补栅栏上的缺口。老木板一声不吭,一站就是许多年。有一天,马厩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马很好奇,想伸出头看看,这时它觉得老木板有点碍事,于是一蹄子重重踹在墙上,把老木板踢歪了。  相似文献   

20.
晋南黄河边的天兴村,相传为诸葛亮的出生地,所以自古有座武侯祠,当地人又称为诸葛亮庙或天兴庙,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都不亚于成都武侯祠。天兴武侯祠的献殿南面,有并立的两座戏台,戏台的建筑、砖刻、木雕、壁画、对联等,均极有价值。这里谈谈堪称今古奇联的戏台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