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宗教教育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宗教具有宗教教育日常生活化的特征。美国宗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功用:它是开启美国历史的钥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是美德孵化器、是美国民族精神的源泉、学校教育是美国公民宗教的讲坛。美国宗教的渗透与传播、美国宗教关于其民族精神宣扬和传播的作用、美国宗教对于信仰的培养与形成的作用以及消极作用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和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应彰显时代特色的诚信教育观、全程渗透诚信思想的过程观、向自我与社会开放的课程观,以及基于“沟通理性”的师生交往观、内省体悟的学习观。为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融入诚信教育,就要合理建构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诚信教育目标、内容,创新以实践反思为导向的诚信教育途径,确立发展性的全过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3.
诚信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实践都应重视的永恒话题,也是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内在诉求.诚信教育内容在教材中的渗透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小学中段为例,基于"人与他人"的分析视角展开探究,其渗透内容集中表现为"真诚待人"与"契约精神";呈现形式为过程体验与结果呈现相融合,栏目多样性与内容指向性相协调;话语表达以对话与叙事和启发式提问为特征.准确把握诚信教育内容的渗透及其特点是深入理解统编《道德与法治》编者意图的重要支点,也是以此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王爱忠  王勇 《山东教育》2021,(3):107-109
2020年山东省各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初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依据,积极探索以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审视学生能否综合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参与社会实际生活,在真实情景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立德树人,聚焦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凸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甘地宗教思想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地宗教思想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宗教和谐与宗教多元的重视,包括宗教统一、宗教平等和宗教宽容;二是对人的解放与人的价值的重视,包括宗教实践和宗教人道主义。甘地的宗教思想不仅是打开甘地思想和行为的一把钥匙,而且也是解析当今世界宗教冲突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6.
西方宗教教育在政治认同、社会教化和道德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通过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西方宗教教育强调对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宣扬对超自然物的尊崇,并借助音乐、壁画、雕刻、文学故事等艺术手段形象地展现虚幻世界,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情感性、形象性等艺术特色。这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其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畴"乃哲学思想的逻辑表达形式。基于思想学术体系构成之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抽象和提炼习近平法治思想之核心范畴,是呈现习近平法治思想本真精神及其学术化的必要环节。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色法治事业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中有关理论与实践、政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权力与权利、法治与德治等辩证关系的创新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精神,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核心范畴,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校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向前推进,高校法治化目标在现阶段已初步确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高校法治文化是高校法治建设的核心和精神动力,它的培育对于加强高校法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如法制体系不健全,高校人的法治观念和主体意识不强,法律思想、意识、情感、信仰在高校人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等诸多问题,宜从加强高校法制体系建设、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理论的研究及普及、加强高校法治文化理念的塑造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期更好的推动高校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锡克教是15世纪末产生于印度的一个宗教,其宗教思想具有与其他宗教不同的鲜明特色。以印度教思想为参照进行比较,纯粹的一神论思想、冥思与虔信的思想、业报轮回与解脱的思想、平等的思想构成了锡克教的基本宗教思想,正是这些思想诠释了锡克教作为一个当代宗教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原始宗教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原始人的生活。原始宗教思想对“习惯法”起了造模定型的作用。无论是古代印度、古希伯来,或且封建社会的伊斯兰国家宗教经典《摩奴法典》、《摩西律法》和《古兰经》都成为治国安邦的法律典籍,宗教经典成了法律的依据和基础。纵观历史,古代受宗教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法律,在法理思想上不完全健全,甚至有些扭曲与变形。表现在:集立法与执法于一身,人治大于法治;缺乏平等原则,法律不公。宗教法规反映法律的初级性特点。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大幅提升,宗教对法制的影响也必然弱化。从历史角度看,政教分离是进步现象,也有利于法律文化的健康发展。加强法制建设应当崇尚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杂剧《西游记》思想内容的时代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学术界偶有论及杂剧《西游记》时 ,多斥其内容庞杂、宗教色彩浓厚。但若认真分析作品 ,知人论世 ,该剧的思想成就是很高的。具体表现在 :淡化了前代取经作品的宗教色彩 ,以三教圆融增强了入世精神 ;在鲜明的娱乐色彩中 ,反映了新兴市民的趣味和价值观 ;具有反理学、崇人欲的时代特色 ,尤其是进步的妇女观值得重视 ;歌颂了为追求理想而顽强奋斗的坚韧精神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坚执的个性和知识人的忧患气质,注定他一生在直面惨淡现实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焦虑和思考。他的法治思想及实践可谓集感性理性于一体,融思想、使命感、人格于一炉;由其尚情无我的圣贤人格所决定,他的法治思想中浸润着人间大爱的精神内核,而其宪政实践中又充满着近乎宗教般的狂热。剖析梁漱溟人格特质在其法治思想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对我们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寻求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美国大学之魂》着眼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大学的历史变迁,探析了原本浸透宗教精神的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世俗化的路径。该书在美国图书市场上创造了学术著作畅销的奇迹。其背后原因不乏当代美国基督教意识的隐隐复兴,亦与作者立场鲜明、敢于破除窠臼的新观点直接相关。世俗化即宗教仪礼与精神在社会生活以及个体世界中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 ,应是创制完善的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 ;司法独立 ,树立法治的绝对权威 ;高度的国家民主程度 ,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现代法治精神的培育要与现代市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祛除封建特权思想、专制主义思想与人治思想 ;运用各种手段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扩大人民参政的广度和深度 ;走政府推进型与社会推进型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自觉、自律和责任意识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强“两课”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信用评判指标体系,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加强诚信教育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右玉精神的形成、内涵和弘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只有把握好右玉精神的时代性特征,把弘扬右玉精神与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与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右玉精神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持久坚持和不断发扬光大,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精神是一种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我们诚然可以从博大精深的赵文化中提取诸多精神,比如开拓进取、务实兼容等,然而变革精神、法治精神和侠义精神无疑是赵文化很有特色的精华所在。赵文化的变革精神、法治精神之当代价值姑置勿论,即便赵文化侠义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对今天的诚信教育,以之建构和谐社会依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内在引擎、思想精髓和价值体现,法治精神的培育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其法治精神的培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实践教学路径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有力措施,引导大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和道路自信,自觉践行与弘扬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法治精神应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正能量,发挥更积极有效的文化功能。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法治精神具有凝聚意志,统一思想,维系秩序,促进竞争,强化管理,理顺机制;确保文化安全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作用。要使法治精神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正能量,曩为关键的是做好三方面的事情。即要使法治精神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力,逐步推进文化法律体系的建立,要使法治精神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内容,促进文化繁荣;要以法治精神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董必武法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深刻阐述了法治的价值、内涵和形式,具体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方法、途径,准确地揭示了以法治国的必要性,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的法治观。他的法冶思想及其实践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基础、思想渊源和制度框架,这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