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及学生写作实际来看,议论文颇受学生青睐,但真正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并不多见。或立意孤陋浅薄,或论证苍白乏力,或论述混乱不清。而一篇文章的深度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作为论证过程与手段的思辨,则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议论文写作从肤浅逐步走向深刻。那么,如何通过思辨彰显作文思想的深刻度呢?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张艳 《现代语文》2010,(1):156-156
文章中心是一篇文章构思布局的关键所在。任何一篇文章要想成为佳作,就必须具备一个清晰明确的中心,这一点,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尤其重要。在高考作文的要求中,“中心明确”虽然属于基础等级部分,但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是否清晰明确能从很大程度上决定文章的立意是否深刻,是否新颖,因为它是我们思想、意图、情感的集中点,它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3.
意在笔先     
张国鑫 《云南教育》2001,(20):25-26
立意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立意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明确作者在文章里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基本思想,是决定作文优劣成败的关键。一篇议论文,总是要说明、论述一个主要问题,阐述一个主要观点,全文就是围绕它讲一些有关的道理,根据一些有关的事实,来论证、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个在议论文章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思想确定,就是议论文写作的立意。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立意是否深刻,而立意的深刻与否,又取决于作者是否会挖掘。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了“神”…  相似文献   

4.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统帅,文章的详略、对材料的取舍等都由它来决定。如果说立意是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是否深刻则决定着文章层次的高低。立意深刻也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  相似文献   

5.
抓好事例论据的训练是写好议论文的突破口。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者在文章中的地位看,论点固然在文章中起主脑的作用,但一篇文章的论点要得以成立,得靠有力的论据来论证。没有充实恰当的论据,论点就难以立足。至于论证方法,也只有在论据运用的过  相似文献   

6.
1.了解立意与选材的基本要求;2.怎样在写作实践中处理好立意与选材的关系;3.立意要做到深刻、新颖;选材要力求丰富、典型。一、立意立意,就是作者在文章中对问题所持的观点及评价。在记叙文里,它通过对事件的选择、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在议论文里,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通过逻辑论证来完成。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都要以立意为依据,受立意的约束。一篇文章质量的优劣,其决定因素首先在于立意。文章没有立意,或者立意不突出,就如一盘散沙。1.立意贵在“明确”。立意明确…  相似文献   

7.
《呆气》,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在三十年代写的一篇思想评论。这篇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说服力很强。同时文章在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也具有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考场作文作为一种应景即时作文,想要一下子扣住阅卷老师的心,从而在考场中制胜,笔者以为立意乃文章之魂,其深刻性显得尤其重要,作文深刻、有内涵,则能让人读后余味无穷,感慨万千,意味深长。但令人遗憾可叹的是,考场上立意深刻、观点厚重的文章凤毛麟角,因此,在考场上如能写出深刻而又有内涵的文章,肯定能独树一帜,以致能脱颖而出,从而战胜于考场。未来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因此其表现在高考作文上,即命题侧重  相似文献   

9.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思想内容,纵观历年高考作文,我们可以发现:一篇文章的优劣,主要在于它的立意如何,因此我们构思时要遵循立意的基本原则--"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话题作文、标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学生随意而为,结果造成立意平平,文不引人。相反,一篇文章若能做到立意正确、深刻、新颖、简明,"沥尽千沙始得金",定会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人一见倾心。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关键在于立意,立意的深刻与否直接决定着一篇文章的质量。学生习作要想立意深刻,有赖于教师在平素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培养。利用文本让学生感悟到为文立意深刻的意义,并引领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写议论文,一般来说,都能提出正确的论点,对论点也能进行论证。论证时,往往使用例证法。但写出的文章,尽管论点正确,论据也恰当、也丰富,读后却使人感到索然寡味,缺乏力度与深度。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对论据不会评析上。在他们的议论文章中,论证就是堆砌论据,对所举事实不作分析,对引用别人的言论不作评点、阐释、引申。这样,论点和论据是游离的。究其原因,一是不明评析的作用;二是不会评析,只好堆砌而已。因而,教师指导学生写议论文,除了指导他们确立正确的观点、进行构思布局谋篇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对论据进行评析的作用及如何评析。评析——对论据本质属性的揭示。  相似文献   

13.
侯守斌 《学子》2014,(2):67-69
<正>"意在笔先",写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在写作上,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等。写作中对立意的一般要求为"思想健康""新颖""深刻"。然而,正是对于这三组关键词的狭隘或过度理解,导致很多学生作文沦为"假大空"。通俗地讲,所谓立意深刻,是写作时不就事论事,浮于表面,而应该在作文中表现为能揭示事件或事物所包含的深刻  相似文献   

14.
正"意在笔先",写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在写作上,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等。写作中对立意的一般要求为"思想健康""新颖""深刻"。然而,正是对于这三组关键词的狭隘或过度理解,导致很多学生作文沦为"假大空"。通俗地讲,所谓立意深刻,是写作时不就事论事,浮于表面,而应该在作文中表现为能揭示事件或事物所包含的深刻  相似文献   

15.
<正>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也可以说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文章立意明确与否,能直接反映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否清楚;一篇文章如何立意,影响到全文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由于受到学识水平、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作文时往往不知该如何立意,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立意肤浅,人云亦云;二是刻意求新,弄巧成拙;三是偏离题意,另起炉灶。"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它是决定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同时文章的选材、布局、详略以及语言的  相似文献   

16.
“炼意”就是提炼文章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影响的好坏,主要是看主题如何: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思想意义好不好、指导作用大不大。正确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好和指导作用大的主题是衡量一篇文章的尺度。清朝王夫之认为文章“以意为主”、“寓意则灵”。那么,什么样的“意”才“灵”呢?怎样去提炼文章的这个意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提出提炼主题的科学方法是:学习成功文章从具体到一般高巧立意,从现象到本质深妙开掘。一、从具体到一般高巧立意作文立意何为高,何为低,我…  相似文献   

17.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立意要多积累,立意要求深刻,立意要巧化解,立意要新鲜.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总以为它范围宽,容易立意,甚至有的考生还认为可以模仿以前所读的范文来写。殊不知,这样想恰恰是掉进了一个陷阱。因为这样一来,反而会使自己的文章立意单薄、缺乏深度、没有个性、人云亦云。那么,面对考场上的话题作文,到底该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立意深刻起来呢?在给文章立意时,作者要具有多方面考虑事物表面层次和深层次的意识,要充分抓住话题内容的深层内涵来写。如以“镜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若你的立意定位在其表面层次———实物“镜子”上,那么很明显它的层次不高,思想不够深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个性也就…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作中行文不畅、不知如何很好地写完一篇文章,固然有生活积累少、读书积累不太丰厚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对文章构思中的多层次关注不够。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注意到层次的丰富性,就不会存在无话可说、行文不畅的问题,更不会存在无法写完一篇文章这么严重的问题。文章的层次,关乎文章行文的跌宕、内容的充实、思维的丰富、立意的深刻。所以,学生若能在行文中注意文章的多层次,在考试中定能获得高分。一、联系现实层次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作文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活动,更需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是思维的果实,立意是文章的核心,立意的优劣往往是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不新、不深、不高,是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新”,就是要有新意,能打破一般思维定势的束缚,文胜一筹;“深”,就是立意要深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