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江苏省溧阳中学承办的"2016年全国高中生态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将采用"同课异构"方式,在观课评课基础上,就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江苏省溧阳中学承办的"2016年全国高中生态课堂展示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基础教育研究院主  相似文献   

8.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江苏省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基础教育研究院主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课堂的出现源于教改的深入推进,源于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执着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细考量。这是一种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彰显生态气质的课堂,这是一种注重微观联系、强调整体架构、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的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课堂评价观、营造良好课堂文化环境、提高教师课堂  相似文献   

11.
观课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常态化的教师研修活动。从教师发展立场对深度观课的三个维度进行初步探究:一观课堂教学结构,要打破模式观察的僵化思维,探寻课堂结构的基本规律;二观教师教学细节,通过对课堂提问等细节观察,促进教师教学走向成熟;三观学生深层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等深层发展目标,观察"应答性""对话性"的学习环境的营造和课堂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与价值归处。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针对课堂中的失衡现象,提出了生态课堂的建构,这不仅是一种崭新的外语教学观,也是符合生态个体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与学生两者都能通过生态课堂的建构有所发展,主要是学生生态个体的全面发展与教师生态个体的专业发展。生态课堂的建构为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铺垫和准备,从而促进了口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教学主体生理特性和教学规律的课堂形态,生态课堂观则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在生态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课堂控制和学生自主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领域中必然遭遇的一个基本难题,也是课堂师生关系失衡的一大重要原因。探寻课堂控制与学生自主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从而建立起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是解决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课堂教学绩效、完善生态课堂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存在着不少不合理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英语精读课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许多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英语教学中,一些老师借鉴生态学原理,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英语课堂,强调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和建构性,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呼唤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互动式课堂。这种建立在生态理念基础上的课堂生态观对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生态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课堂又开始了理性的回归.那么,怎样的课算是生态课?课堂上如何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何让学生产生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操作,使课堂呈现更加明晰的生态现象?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参加了"苏派名师"听课观摩活动.陈静校长执教的《孔子游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堂上彰显着浓浓的语文味,处处闪现着用智慧激发智慧、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师观念的深度转变,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前提。作为小学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趋势将是"教"的课堂逐步走向"学"的课堂,教师在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和教育观等方面都需要逐步转变。二、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是改革教师垄断课堂话语权的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课堂是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等各要素看作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进行物质循环、信息交流的有机整体。生态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观,是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进行彻底的转变,并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待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核心内容是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校发展.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有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其成熟的标志.不同课型要有不同的课型教学模式,教师有彰显个性、特色高效的教学模式,是一位成熟教师的表现,也是实现高质高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潼南一中"高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组历经两年多时间的科研实践,自主研究总结出了新课改特色明显、适用性很强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数学"234新型高效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从其诞生之日便客观存在着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再次摆到议事日程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应运而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发展的趋势。基于这一点,现实录研究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课堂教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深刻体会到: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课前必先改课,课改必先改己。我校实施道德课堂建设活动以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深挖细研,坚持每天深入课堂,通过道德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指导活动,通过观课议课三个阶段,进一步对课堂把脉问诊,以提高道德课堂教学实效,促进道德课堂在我校生根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