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它表述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观念,即消除学校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将教师从课本世界、课堂世界里解放出来,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表达了语文学习具有开放的特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渠道应是打通的.  相似文献   

2.
包广琴 《学语文》2010,(5):22-22
陶行知先生用其毕生精力实践其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美国教育界也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都揭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依存关系.也为我们现代教育指明了一条正确道路:努力从乡土文化的源头汲取语文学习的活水.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内容,时时都有语文学习的机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捕捉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如何挖掘语文知识的生活内涵,如何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创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一、走进生活,激发学习情趣情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  相似文献   

5.
<正>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充分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大限度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巧妙融入生活化内容,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华特所提出的。语文课程与实际  相似文献   

6.
说到"语文与生活"的话题,笔者想用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一句作为开头。的确,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的学习范围就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边沿在哪儿,这是个无人可以回答的命题。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他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翻阅《语文课程标准》也能找到关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就拿近两年江苏语文高考卷为例,2010年的江苏语  相似文献   

9.
卢峰  罗曙光 《学苑教育》2012,(18):32-33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是一条学习语文的捷径。它能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自由地遨游语文世界,把握语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真可谓生活处处皆语文。因而,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辐射开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学习多趣而有效。  相似文献   

11.
闫淑姣 《考试周刊》2013,(57):52-52
<正>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课程。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然而,我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  相似文献   

12.
语文天然就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生活的时空领域有多么广阔 ,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当有多么广阔。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变“死”为“活”,由封闭走向开放 ,打通语文与生活联系的通道 ,构建课内课外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才能生动活泼 ,生机盎然 ,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首先 ,我们应努力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例如 ,在教学《秃鹰之死》一文时 ,根据文章的宗旨 ,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生活因素 ,把本课上成了演讲课。课前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 ,收集大量有关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应来源于生活,重视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多一些诗歌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诗情和文才,并反过来指导学生的生活,"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开放式课堂教学以"大语文教学观"为导向,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等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葛剑 《语文天地》2011,(12):37-37
“语文学习的外延永远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的名言。新课标也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很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像生活一样广阔,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相似文献   

17.
《华章》2007,(Z1)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语文”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学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渠道,优化语文教学合力。阅读教学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封闭型,创造开放型,把语文阅读教学纳入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和拓宽自能阅读环境为“两翼”,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其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学习与应用、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堂,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  相似文献   

18.
从"大语文"的角度来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才是真正广阔而丰厚的"大语文"天地。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语文学习不能只依赖于课本,而应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突破了教科书的局限生活化是新课改最鲜明的特色,是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具体体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教学,其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与之相比,单纯地以教科书为依据的传统语文教学就显得过于狭隘。这种狭隘不仅表现在对知识的吸收范围上,  相似文献   

20.
孙阳 《现代语文》2014,(12):41-44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著名期刊《语文学习》曾连续地在封面上印上了这句话。这也是我们通常认同的大语文观。今天再谈大语文教育,读者不能不对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实验有所了解。对张孝纯的主张,温钧陶作过很好的概括:“‘大语文教育’的主张体现在一个‘大’字上,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