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慢教育全程思维范式,以问题加工为载体,具有完备性和过程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可知,全程思维价值不止于突出思维的过程性和完备性特征,更在于突出经验的概括性和批判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慢教育全程思维范式的三种形态,即陈述化前概念认知形态、程序化主概念认知形态和迁移化后概念认知形态,三种认知形态与知识加工的三个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数学慢教育范畴的科学认知形态是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数学事实和认知规律进行层次性划分,包括整体主义形态、监控主义形态、直观主义形态和客观主义形态.这些科学认知形态具有思维清楚、概念透明的理性价值特征,投射了慢教育数学"大过程"的过程性思想和科学认知精神.  相似文献   

3.
数学慢教育范畴的科学认知形态是在研究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数学事实和认知规律进行层次性划分,包括整体主义形态、监控主义形态、直观主义形态和客观主义形态。这些科学认知形态具有思维清楚、概念透明的理性价值特征,投射了慢教育数学“大过程”的过程性思想和科学认知精神。  相似文献   

4.
当代具身认知思潮强调身体的感觉和运动系统对思维方式的塑造作用。数学"慢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生活经验的改造,突出具身认知的特点。数学"慢教育"下,具身认知复习课模式,借鉴了数学实验的"动手‘做’"特色,采用活动启动具身认知、实验引动具身认知、实践带动具身认知、行动推动具身认知的范式。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慢教育作为教育哲学形态,类属于心理学范畴.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她具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容性特征;从思维心理学来看,她具有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概括性特征;从信息加工心理学来看,她具有知觉调节和表象监控的综合性特征;从情意心理学来看,她具有信念系统和意志系统的情绪性特征.这些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心理元素是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成功的数学慢教育离不开这些学习心理元素的支撑.近期,不断有研究数学慢教育情境"心理元素"的  相似文献   

6.
从师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对一些核心概念加以界定,阐述有效稚化教师思维的意义与特征,最后结合教学案例就参与性探究中“稚化思维”提出三点策略:(1)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稚化起点进行探究问题设计,实现师生认知“同频”;(2)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为稚化重点进行解题探究教学,实现师生思维“共振”;(3)以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为稚化难点进行探究纠错,实现师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点内容之一,数学概念教学要走出传统“讲解式”“练习化”的误区.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基于数学“前认知”、数学思维、数学建模趣化概念引入、推进概念形成、促进概念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它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基本规律,又具有自己的特性——问题性、概括性和间接性。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将数学思维分为三种形态: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此外,数学思维还有以下“六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等概念的构建为核心,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概念的共同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围绕概念的导入、新知的探究、知识网络的构建和概念的运用这4个环节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夯实双基,学会学习,并且深入到数学思维层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既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也是数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慢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支持系统由诸多要素构成,并且可以归结为与"生物发生律"具有内部关系一致性的概念发生系统、思维还原系统、经验重构系统、问题内驱系统。它们分别为"做、用数学"提供思维线索、方法导向;为基本范式的确立、基本问题的形成、基本结构的建立、基本思想的生长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从数学的发展过程看,数学概念凝聚着人类认识事物的思想精华;从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看,概念教学是获取研究对象,认识数学新对象,带有本源性的概括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学生  相似文献   

12.
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特征认知形成的定性理论,是对外部信息整合、分析、加工的结论和成果。教师要将数学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心底建立数学认知体系,在消化、吸收现成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构筑自己认知高塔,运用这些新知理论于实践,把握概念应用规律,真正实现认知传导和能力迁移。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过程究其本质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数学信息进行接收、储存、加工和处理。但在此过程中,大家比较重视对信息文本的意义理解,轻视了对数学概念和定论的表象认识。实际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即使是简单的抽象思维也离不开  相似文献   

14.
<正>1概念理解的过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理解,为理解而教"成为现代教与学研究的核心.由于数学基本上都是概念组成的,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主要是指"概念理解"."概念理解"的具体说法不一,比如斯根普认为,"对某个事物的理解,指的是将它同化进入一个适当的图式之中."(Skemp,1976)具体说,理解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把新学的内容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或者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新学习的内容概括进去逐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1].我认为"概念理解"是学生对所学概念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5.
<正>1实验背景把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的"二级转换理论"借用到数学慢教育课堂,根据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性,可将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以基本框架形式表示出来:思维→一级转换→语境化思维图式→二级转换→表达[1].一级转换是将思考的内容转换成语境化思维图式;二级转换是将语境化思维图式转换为有序的表达.无论哪一级转换都离不开思维中介"语境化思维图式".而语境化思维图式形成具有鲜明的"过程性"特征,是促进数学产生式系统形成  相似文献   

16.
概念教学是数学学科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点.理解概念要重视概念的导入方式,概念的导出过程的重点在于“慢”,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能自我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总结、创新等思维.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在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不论哪一种数学教育理论,多是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程度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而对数学的认知程度主要体现在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有效运用的系统认知上。但由于小学生在数学感知与认知上的差异性、在数学思维形成与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数学教育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意义下的数学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数学的基本属性,数学文化表现为人类在数学活动中所积累的精神创造的静态结果和动态过程.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以及不断累积性、永恒竞智性和审美驱动性共同构成数学的文化特征.数学文化的教育意蕴则在于它可以开阔学生自我超越的精神空间,促进学生整体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科学文化素养.数学文化融入新课程应构建数学文化课程体系,将数学文化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突出数学思想的统摄作用,加强教师数学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发挥数学文化的长久功效应注重童心启蒙.  相似文献   

19.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它呼唤冷静的理性思维与丰盈的感性思维的完美融合.数学具有深刻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数学学科的诗性教育,更有其深刻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数学课堂的诗性,主要体现在对理性的诗化、多元化的体验和数学情感的内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生的主体精神才能得以显现,个性独特化才能外化,才会创造出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而教学过程开放的一种有效方法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思维过程.通过让学生自编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数学题目,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一教学形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