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育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美德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大学教育中,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合格公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事关能否有效将大学生培育成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并建构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如何真正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在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中给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需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现状,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实现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的主要现象有外在化现象、时政化倾向、移植化存在、思辨性传统、工作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的途径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部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研究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的研究。从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出发,从转变知识理念入手,区别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科学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束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向科学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选择,是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可靠接班人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化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化过程中存在着公共性理念式微、教育要素封闭化以及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境。在此境遇下,我们需要自觉地培养和引领公共价值、搭建和完善公共空间、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价值目标,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世界视野和公共关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也包含了政治现代化过程。政治现代化是实现我国长治久安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的重要任务。政治现代化离不开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支撑,而公民教育作为转型中的中国对现代化进程的回应,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培育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美德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合格公民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公民教育——也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大学生培育成为具有一定公共美德、公共意识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既是大学的应有之义,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但目前大学公民教育的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要使目前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完整的公民教育转型,就必须完成大学从行政主导向学术主导的转变,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以培育合格公民为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真正的现代公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理念变革的时代境遇与公共性彰显、人本性凸现的现代语境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介体且力求实效性与有效性充分发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多维度发展困境。面对技术性境遇下意义世界追问的缺失、碎片化语境下视域融合能力的钝化与公共化情势下主流价值引领的乏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深层现代性窘况,话语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现代性境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是从单一化到多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整合;从理论思辨性到生活体验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超越;从单向控制式到交往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转换;从传统独享型到现代共享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转型正成为学界聚焦的研究课题。基于社会变迁及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当前学界主要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理论、目标转型的背景、目标“转向何方”、转型策略等四个方面的主题展开。然而当前研究只能说是方兴未艾,还存在着研究视阈分散而缺乏系统性和特色、目标转型自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或缺、研究内容的静态化以及探究视角的固化等诸多问题。由此,更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转型的发展趋势做初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凸显转型后目标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8.
韩冬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5):126-127
一、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一)认识问题。一段时期以来,在我们强调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些人往往存在着一种认识偏差。这种认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孤立化,将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隔离开来,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是学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挑战,如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破传统管理模式,注重多元性、开放性、互动性,实现"创新"与"传统"、"科学技术"与"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管理模式跟不上学生思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重形式而轻内容、学生主体参与浅层化、被动化。对此,以大数据视角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转型,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存在诸多不适应,有必要深入探讨突发公共事件视野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即丰富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视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一支过硬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及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字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体系化育人生态的实践要求。从数字转型的结构改变来看,以数字关系为基础的交流方式变革、以人机交互为驱动的信息内容变革、以场景应用为拓展的空间资源变革,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的基本内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生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理念、升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空间,三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的目标要求。深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转型,需要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呈现、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交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研究课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青少年的公共精神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青少年公共精神培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加强公共关怀、扩大公共参与、增强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新转向。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辩证视角加以分析能够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与现实机理。这就要从“守”与“变”的联动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涵,从“外”与“内”的交互中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引擎,从“上”与“下”的统一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是中华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原有的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化)之间,将会出现一个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出现,将改变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私密化”的格局,在促进政治明建设的同时,实现整个社会生活的重新整合。而社会生活的这一变化,又为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思维转型,进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公共性转型的现实困境,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公共性式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公共性焦虑等。因此,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公共性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公共性转型,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出现,在彰显公共性的同时也消解着公共性。新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性研究和实践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这种研究和实践的不足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缺失,具体表现为公共性思维被限定、公共理性被异化、公共性精神被遮蔽。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更高的公共立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是公共性的阐释者和践行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公共素质、公共人格、公共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由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点所决定,"普化思维"是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思维特征,与研究者和高校专业课教师"专化思维"的职业思维特点有极大不同.在当今日益强调以科研成果多寡为教师业务评核标准和职称评定标准的大环境下,与专业课程教师相比较,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员处在不利地位.科研思维当属专化思维,在"普化思维"与"专化思维"之间,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二难"局面.笔者认为应对专业课教师与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系;对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化"思维的认可和保护,以调动广大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身心投入普化性的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社会上经常有突发的公共事件发生,对社会和人们造成不小的伤害,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正是突发公共公事件的高危群体,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现今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总是存在着各种问题,不能很好的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现今,深入的研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会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体系得到完善。增强大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建立一支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意义深远[1]。  相似文献   

20.
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公共性效应的现实不足,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效果;公共性资源的要素欠缺,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实现;公共性空间的自我封闭,背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内在要求等困境。因此,通过完善和丰富公共教育,培养和引领公共价值,建构和拓展公共领域,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困境,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