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本文通过多元Logit回归模型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内部存在明显的收入差异;教师教龄、职称、荣誉称号、行政职务、班主任岗位、学校办学质量、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办学层级对教师收入影响显著。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要提高中小学校班主任津贴补助;优化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平衡学校中层干部与普通教师的工资差距;建立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缩小教师收入的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调整工资结构,进一步强化国家和省(市)政府教师工资统筹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教师校际交流对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乡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有指导式、协作式、协议式和中介式等基本模式。调动交流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增强教师交流的吸引力,发挥教育政策的统筹指导作用,是推进教师校际交流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师交流轮岗是缩小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中的自愿型政策工具、强制型政策工具和混合型政策工具的运用现状,探究不同政策工具运用对教师交流轮岗成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教师交流轮岗成效较好,近七成教师认为交流轮岗促进了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三类政策工具均有涉及,但综合运用程度不高,政策工具在不同教师间的运用存在差异;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性别、职称等因素对教师交流轮岗成效没有显著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意愿、轮岗过程中的人事管理、职称激励等因素对提升教师交流轮岗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班主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力量,在班主任岗位重要性愈发凸显的同时,存在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和班主任不愿意留岗的现象.基于5065位中小学班主任的问卷调查表明,班主任留岗意愿整体偏低,仅四成班主任留岗意愿强烈;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校压力、年龄、职称、职务、是否获得"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班额、学校区位、学校类型、学校办学水平、班主任津贴、职称职务评审和荣誉激励均对中小学班主任留岗意愿有显著影响.为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留岗意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创新德育工作体系,形成育人合力;综合运用激励手段,增强激励成效;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提高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5.
雷万鹏  马红梅 《教育研究》2021,42(9):131-141
消费补偿理论将良好的工作环境视为可以为个体带来心理收益的效用要素,因此,岗位环境的舒适度与收入呈负相关关系.工资兼具给劳动力定价和补偿不受欢迎工作环境的双重功能.基于广东省G市基础教育教师调查数据,在消费补偿理论视角下分析学校区位特征对教师职业效用的影响及其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的启示.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学校区位劣势导致教师职业效用损失,位于乡村的学校和位于乡镇的学校给教师带来的不便折算的货币价值分别相当于教师平均收入的20.99%和10.21%;位于丘陵的学校和位于山区的学校给教师带来的不便折算的货币价值分别相当于教师平均收入的5.97%和4.52%;学校与县城距离每增加1%,生活补助增加幅度约为教师平均收入的2.64%.第二,教师实际获得的生活补助尚不足以弥补学校区位劣势造成的教师职业效用损失,仅30%左右的教师获得的生活补助达到了应有补偿的理论值;如果以教师期望获得的生活补助为标准,实际生活补助达到教师期望水平的比例更低.  相似文献   

6.
日本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起步于战后,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通过明晰教师身份确保教育公平,通过改革教师任命权促进广域流动,通过均衡教师流向弥合流动差距,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流动意愿。该政策体系对提高教师创造力、合理配置校际教育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面临如人事纠纷、分权争论等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重庆和宁夏入校调查数据,在控制教师个体特征、职业特征及区县固定效应条件下,就货币收入和工作条件对教师换教与退教意愿的影响作用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和津补贴收入偏低,缺少外部竞争力,样本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有换教或退教的打算.提升教师工资和津补贴收入能有效降低教师的换教意愿,而教师退教意愿只受津补贴收入的影响.学校办学条件赢弱和制度环境恶化是促发教师换教和退教的主要原因.货币收入和工作条件之间存在替代作用,货币收入能有效降低在不利工作条件下任教教师的流失意愿,但对在有利工作条件下任教教师的流失意愿无显著影响.基于发现,本文提出科学设计与优化中小学教师工资结构,增加在艰苦环境从教教师的津补贴力度,注重非货币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加强对农村学校内部制度环境建设等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教师校际交流是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保证教育公平的关键。福建省选择11个试点地区开展"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探索,课题组对试点工作展开调研。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试点工作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政策落实情况不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支持。教师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主动参与交流的意愿较弱,校际之间存在的其他差异如职业声望、社会评价、总体收入等制约教师交流。  相似文献   

9.
对S省9个代表性地市的部分县区开展的“县管校聘”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现状调查显示:部分基层校长和教师对“县管校聘”政策理解不到位,不同县(区)间教师交流轮岗推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教师流动主观意愿整体水平参差不齐,监测与调控的专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县管校聘”政策背景下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师资交流轮岗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示范引领,提升校长和教师政策理解程度;积极运用调节杠杆,统筹省域政策推进水平;因人因事制宜,激发教师交流轮岗的主观意愿;加强监测与评估专业性,完善督导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0.
对昭通市昭阳区中小学教师的抽样调查显示,84.6%的中小学教师有流动及流失意愿。影响该地区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照顾家人、工资待遇、夫妻分居或异地恋、个人发展前景、学校地理位置。本研究所得出的稳定教师队伍的建议是: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照顾家人和夫妻分居等问题;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优化教育管理,让教师获得成就感;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实行差别化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