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我坚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任何奖励都不可能代替的力量。教师是教育人怎样做人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行、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影响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敬重老师,才能达到亲其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具有“德、才、学”三方面品格的教师是高尚型的教师。在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人格高尚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刘波 《中学教学参考》2009,(34):117-117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只有拥有这个前提,教师才享有威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面对短期内不可能完善的人格缺陷,教师必须适应教学对象的特点,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靠人格的力量增强课堂的凝聚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育人先知人,知人先知心”。爱是一把钥匙,能开启人的心灵之门。教师只确‘充分了解学生心灵深处的奥妙,真正地爱学生,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学生只有理解老师的爱,“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这说明,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6.
亲其师 信其道——浅谈师生关系的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说过:“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取信于学生,享有较高的威信,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教师真诚待人,必将换回学生的诚心!学生因为亲其师,所以信其道,也因而能帮助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态度倾向、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一种主要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向师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教师该如何展示其人格魅力,让其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呢?  相似文献   

8.
乌中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一个教师,只有有了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丈素养、涵育学生人文精神的责任。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文学修养;渊博的学识;悲悯意识;爱生如子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态度倾向、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一种主要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向师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教师该如何展示其人格魅力,让其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呢?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力量和学术水平是构成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高尚的职业道德使教师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伟大的人格力量使教师能够用爱心唤醒爱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较高的学术水平使教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能够把学生引领到专业纵深。这样,教师才能不辱使命,不愧为人师。  相似文献   

11.
身教重于言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当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理想;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永平 《宁夏教育》2008,(11):65-65
教师心中的爱就是说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追求;欣赏学生亮点,激励学生进步;信任学生言行,宽容学生缺点。能让学生有沐浴春风的感受,教师才有威信,学生才会听从教师的教育,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起着直接的、关键的作用,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有高素质的学生.文章指出:教师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知识武装自己,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做一名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况晨光 《中国德育》2005,(6):36-36,49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一项必须注重情感才能做好的工作。师生之间真正有了积极的情感联系和心灵感应,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会真正具有“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必须从爱学生开始。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发展。作为教师,该怎样与学生进行沟通呢?  相似文献   

18.
师爱是教师道德情感之本,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无私的情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感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学生对教师授业、传道的接受程度,是同师生之间感情沟通和交融程度密切相关的。教师对学生施以爱心,学生对老师才能信赖,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后进生,更需要师爱。  相似文献   

20.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