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吵架     
父亲坐在客厅里,点起一支烟。“不就400块钱嘛!村里又不是拿不出这钱,你一句话这事儿不就办成了!”母亲带着怨气。“村里有账,不是我说给就给的!”父亲提高了嗓门。“这么苦的活儿,要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书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相似文献   

3.
迟拍的婚照     
一个农闲的周日,妻子从50里外的家乡进城为我拆洗被褥. 这已是好些年前的事了,那时妻子在家务农,三个孩子上学,八九亩责任田、自留地全靠她一人包揽,还要养鸡、喂猪、喂牛经营家庭副业.我在学校工作忙,只有假日才能帮帮她的手.她贤良勤劳又好强,家里地里不甘落人后.累死累活从不怨天忧人,还常对我说:"家里你别操心,有我,你只管把你学校工作搞好!"事实上,我也的确操不上家里那份心.即使假日帮手,也只能敲敲边鼓,农活我没她内行,割麦、锄草没她利索,出圈、拉车没她有劲.从内心讲,我佩服她、心痛她、感激她、也更爱她.  相似文献   

4.
梅子的弟弟都上学了,可梅子仍在家放牛。梅子吵着要上学。母亲说:“女娃要上啥学?再说我们家也没钱。”村里女娃上学的少,穷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重男轻女。梅子说:“家里没钱,哥哥和弟弟怎么有钱上学?今年你再不让我上学,我不放牛,也不洗饭碗.啥事都不做。”母亲被吵烦了,说:“你想上学行,那你自己去挣学费。”  相似文献   

5.
父母吵架     
父亲坐在客厅里,点起一支烟。 “不就400块钱嘛!村里又不是拿不出这钱,你一句话这事儿不就办成了!”母亲带着怨气。“村里有账,不是我说给就给的!,,父亲提高了嗓门。“这么苦的活儿,要400块的补贴又怎么了,况且这油价又涨了,钱就得跟着涨,你个死脑筋!动动嘴皮子的事儿!你这不是存心让我丢面子吗?那可是咱舅……”“村里的事,你懂什么!说了不能给,就不能给!亲舅也不行!”父亲的脸铁青了,又把嗓门提了提!  相似文献   

6.
胡振玲 《现代教育》2005,(11):95-96
他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一个偏远的乡村,家里兄弟姐妹7人,排行第六,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在离家很远的一个乡镇供销社工作。母亲因为吃尽了不识字的苦头,下定决心,不论吃多少苦也要让孩子们都读书识字。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仅母亲要起早贪黑,忙完外面忙家里,孩子们也要比别家的孩子辛苦。他在五六岁时便在早晨天未亮时起床,在村里的牛圈外等着,以便饲养员一打开圈门就能够“抢”到一头牛去放,  相似文献   

7.
自从父亲中年病故,家里所有的重担就压在母亲一人身上了。儿子从小就顽皮,没少让母亲操心。有一天,上初中的儿子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老师通知家长去学校。母亲回来后,没有像往常那样训斥儿子,而是沉默了良久后对儿子说:"如果你总是这样不长进,你父亲在天之灵也无法安宁!"儿子望着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觉得心里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8.
路上遇到一位家长,他向我诉苦说:“不知孩子出什么事了,今天教师又要我到学校去。我简直成了学校的常客!”类似这样的话.我听过不只一次了。在一所小学里,曾听到一位教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学生说:“去把你的家长找来,找不来,你就别来上学了。”据了解,一个电话到单位,一个通知到家里,或让学生回去找,动辄就把家长叫到学校的现象,确实不少见。  相似文献   

9.
×月×日吃晚饭时,儿子不小心把碗里的饭撒在地上了。我还没来得及去收拾,儿子已拿了张卫生纸,学我平时的样子去擦地面。他爸爸看见了,便大声训斥道:“快放下,过来!不然我揍你。”儿子被吓得跑到一边大哭起来。我忙用眼神示意他爸爸不要再训儿子,一边安慰儿子道:“你是想做好事,想把地板擦干净,对吧?”儿子含着泪点点头。“那你去把畚箕拿来,妈妈和你一起把地上的饭粒扫干净吧。”儿子拿来畚箕,我们就一起将饭粒扫干净。晚上躺在床上,想起这件事怎么也睡不着。我觉  相似文献   

10.
因为有你     
2013年2月23日晴下课间隙,楼道里热气腾腾,人多嘴杂,嘈杂声此起彼伏。母亲打来电话,拐弯抹角地问我:"你中午忙吗?"我忙问母亲有啥事。"也没啥事,就是看你能回家一趟么?我想让你回来吃饭。"一上午三节课,我就是插翅也难逃啊!"家里来人了?""没有。"跑十几里路就为吃个饭?我皱皱眉头,拒绝得干脆利索:"不去,等星期六我去看你。"母亲的声音低下来:"我就是炸油糕,想让你回来吃饭。""可是,我有三节课,十二点才下班呢!""不急,我把啥都弄好,你放学回来吃就行。"  相似文献   

11.
晚饭后     
吃过晚饭,一家人又分头忙开了——父亲照例去喂牛,母亲烧炕,佳龙跟着他妈妈去喂猪喂鸡,小妹刷锅洗碗,我在屋里指导佳佳做作业。暮色降临的时候,大家才陆续回到屋里。这时,电视机打开了,我们的注意力便被《乱世香港》所吸引。只有父亲和母亲仍在各自忙乎。 母亲双膝跪炕,让身体的重心落在两只脚跟上,端坐着编草帽,准备我们收麦时戴。她手里总有忙不完的活,缝衣补袜纳鞋底……看着她慈祥的布满皱纹的脸,不由使人想起《游子吟》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相似文献   

12.
悲哀的玩具     
依然不记得年龄,只知道是小时候罢了。 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给我说故事,唱村歌,有时听着她的纺车声嗡嗡地响着,我便独自坐在一旁发呆。 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总是自己个儿。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和我一块游戏,一个人踽踽地沿着墙角走回家去,“他们不和俺玩。”这样说着一头扑在了祖母的怀里。祖母摸着我的头顶说:“好孩子,自己玩吧。” 父亲老是那么阴沉,那么严峻,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母亲虽然是爱我——我心里如是想——但她从未曾背着父亲给我买过糖果。实际上说来,那时候也就只有祖母一个人是爱我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母亲     
小时候父亲在船上工作,家里只剩下母亲和我。母亲虽然农活忙,但疼爱孩子的她总是把我担在簸箕里一同去农田。农田那边有个军营。在那里我尽情地做着橄榄绿的梦,不是卧倒,就是匍匐,“一招一式”认认真真,但这些认真换来的却是一身污泥。母亲干完农活,又要为我洗上一大堆衣服,最多时一天洗三套,但是她却很少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果树     
又到周末了,习惯给母亲去个电话,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聊一通,然后,照例说一声:这个星期太忙了,又要吃酒,又要上街买衣服,就不回家了。”电话那头蓦地短暂地沉默,然后听见母亲喃喃地说“:你们忙吧,你们忙吧!再过一个星期,屋子的那棵早桃子就可以吃了……”我一听,忙说:“下周我和豆豆一块回家。”放下电话,我不禁有些怅然,虽然离娘家只有十来里路,坐公交车只需要半个小时,可我细细回忆,上次回家的时间竟然记不清了。记得春节在家,母亲忙着托人去买梨树苗。女儿豆豆问:婆婆,家里不是有了桃树、葡萄、柿子树了吗?你怎么还要种梨树?种那么多的果…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书     
<正>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生活天天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我:"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我就知道母亲心里高兴,晚上会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给爸爸绣拖鞋面了。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心     
从前,有一位母亲,对还不懂事的儿子说:“儿啊,这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儿子问:“我们的家呢?我们为什么天天住在这山洞里呢?”母亲说:“我们从前住在大河边上,那年你刚出生,遇上大河发大水,冲毁了我们的村庄,淹没了我们的庄稼,好多人活活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为了活命,你爷爷撑着小船,用全身的力气划呀划呀,快划到一个山脚下时,一个浪头猛地卷来,把你爷爷卷走;当你爹忙去撑篙时,河水淹没了小船,就在河水要把我们吞没时,你爹忙抛掉手中的篙,跳下河水,把我推往山脚下,你在我怀抱里哭喊着,那声音至今让我撕心裂肺。到山脚后,我们总算脱了险,可你爹他,他……”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月没回家了,我再次回到家时,母亲很高兴,赶放下手里的活来给我生火做饭。我放下书包帮忙烧火。这时母亲又念叨开了:“天气变冷了,下回去学校时把冬天的衣服都带上——你那铺盖是不是薄了点,那床厚的已晒好了放在柜子里……”上回母亲在电话里也跟我说过同样的话,这次我又给了她跟上回一样的答案:“知道!”我吃饭时,母亲坐在一旁看着。她动了动嘴唇,好像要跟我说什么,但她没有开口。“妈,你也吃些吧。”“哦,你吃,我才吃过不久。嗯——假如我去打工,你觉得怎么样?”母亲问我,或许这就是她刚才最想说的话。我一怔,差点噎住了。母亲要去打…  相似文献   

18.
龚晓丹 《教育文汇》2009,(12):52-53
1986年,我4岁。那年秋季,村里唯一的教师调走了,急需一名代课教师。父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这任务自然也就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肩上。母亲抱怨一个人忙农活没时间照顾我,让父亲每天去学校时把我也捎带去。就这样,我便伴随村里一帮比我大两三岁的孩子一起成了父亲班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经常看到父母在庄稼地里忙碌着。母亲脸上豆大的汗珠和父亲累弯了的腰让我心疼不已,我总想跑上前去,为他们分担劳动的辛苦。这时,母亲会非常生气,他说:“没有文化的人在地里劳动,儿呀,我们指望你好好读书,将来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就不用像我们这样在地里干活,坐办公室、吹电风扇、看报纸喝茶,过不出力不操心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盛饭的哲学     
得克萨斯州的亚林诺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母亲把他送入当地一所学校。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管理制,在那里他得准备接受为期10天的意志磨炼。学校餐厅的午餐是无限量免费供应的,由于训练相当艰苦,往往等到亚林诺再去盛第二碗饭的时候,大锅里已是空空如也。母亲来学校看儿子,亚林诺满腹委屈地向母亲倾诉。谁知母亲听后哈哈大笑说:“孩子,吃饭的时候,你是不是一开始就盛了满满一大碗?”亚林诺回答:“是的。”母亲又说:“这就对了,所以你吃不饱!”亚林诺更诧异了:“我要是不先盛一大碗,就更吃不饱了。”母亲神秘地一笑:“你可以先盛半碗,这样你肯定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