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褪口一叶不仅是明治时代也是近代日本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她没有因为贫困将文学荒废,而是竭尽全力在二十四年的短暂生涯里为世人留下了《青梅竹马》《浊流》《十三夜》等精关的作品。《青梅竹马》是樋口一叶最为著名的小说,在一叶的创作生涯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槌口一叶的生存的时代出发,通过对《青梅竹马》的作品风格的具体分析,以此证明该小说所具有的抒情性和写实性的双重性格,这也是趟口小说不同于其他小说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樋口一叶,日本近代著名的女作家.对她的短篇力作《青梅竹马》的创作特色的分析一般都认为是由写实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青悔竹马》这部描写思春期少男少女的恋爱作品,其真实性、客观性写作技巧构成写实主义的灵魂,而它的幻想化、浪漫化写作技巧则构成浪漫主义的外形.《青梅竹马》的成功,证明了浪漫主义决不是和写实主义相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相映成趣的.  相似文献   

3.
小马 《初中生》2013,(20):55-59
导言樋口一叶(1872-1896):日本女小说家,生于东京一下级官吏家庭。尽管从事文学创作不到5年,樋口一叶却留下了《大年夜》、《浊流》、《青梅竹马》等中、短篇小说杰作,成为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2004年,她的头像被印在5000元面额的日元纸币上,是日本第一位肖像被印在纸币上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樋口一叶被誉为19世纪末日本文坛的一颗璀璨的彗星,她的创作生涯虽短,却留下了《大年夜》、《青梅竹马》、《十三夜》、《浊流》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国虽然近年对一叶文学有所关注,但对其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却寥寥无几,其原因有待研究。而目前仅有的大陆和台湾的两个译本由于时代、选题等多种原因,风格迥然不同,在文体和文本的视觉角度传达上也有可比较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5.
樋口一叶被誉为19世纪末日本文坛的一颗璀璨的彗星,她的创作生涯虽短,却留下了《大年夜》、《青梅竹马》、《十三夜》、《浊流》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国虽然近年对一叶文学有所关注,但对其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却寥寥无几,其原因有待研究。而目前仅有的大陆和台湾的两个译本由于时代、选题等多种原因,风格迥然不同,在文体和文本的视觉角度传达上也有可比较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6.
木通口一叶,日本近代著名的女作家。对她的短篇力作《青梅竹马》的创作特色的分析一般都认为是由写实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青悔竹马》这部描写思春期少男少女的恋爱作品,其真实性、客观性写作技巧构成写实主义的灵魂,而它的幻想化、浪漫化写作技巧则构成浪漫主义的外形。《青梅竹马》的成功,证明了浪漫主义决不是和写实主义相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相映成趣的。  相似文献   

7.
余湘萍 《考试周刊》2014,(72):26-27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也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其文学创作生涯仅仅四年时间,却实现了由古典浪漫主义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巨大转变。后期的代表作,如《青梅竹马》、《浊流》都以"遊里"(妓院)为背景进行创作。本文就一叶"遊里"小说创作的契机及意义作探究。  相似文献   

8.
“物哀”是日本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物哀”代表的是对世间万物的抽象化情感,既包含了对自然物的喜爱、感动,也包含有对生命的无奈和赞赏。这种复杂的情感融汇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成为了日本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的感情表达方式。从日本文学发展史来看,女性文学的发展和物哀审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近代女性作家中,樋口一叶的作品也被认为是物哀审美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青梅竹马》中,通过对悲剧恋情的描写,运用借物抒情等方式生动体现了物哀审美观。  相似文献   

9.
樋口一叶活跃在日本明治二十年代,被称为“古日本最后的女性”。她以描写女性生活的短篇小说闻名于世,并且善于运用写实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来突出表现贫苦人民的生活惨状,有着进步的女性观和反封建思想。樋口一叶的创作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不足五年,但是她的写作风格前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本文将通过樋口一叶不同时期的作品,来具体分析她浪漫主义写作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青梅竹马》是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的代表作,近年来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出现了多种译本。但国内对其译本的研究凤毛麟角。萧萧译本、林文月译本和朱园园译本是各译本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从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这三个译本展开比较、分析,发现萧萧译本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林文月译本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朱园园译本则综合运用了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和樋口一叶分别是中国和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她们在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比较了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樋口一叶《十三夜》中的阿关两个人物形象,认为两位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人都对女性解放之路进行了深入且理性的思考,并通过文学作品给予当时的女性以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其人及作品《十三的夜晚》。对作品的标题、主人公及体裁和意义都作了分析。承认作品的价值,也提出了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13.
樋口一叶活跃在日本明治二十年代,被称为“古日本最后的女性”。她以描写女性生活的短篇小说闻名于世,并且善于运用写实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表现贫苦人民的生活惨状,有着进步的女性观和反封建思想。然而,受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所受教育和新旧交替的社会背景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位先进女性仍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其反封建思想的局限性。作品《十三夜》便通过主人公阿关的经历,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樋口一叶     
日本文学史上有位被称为明治紫式部的女作家,她就是樋口一叶。樋口一叶(1872-1896),原名樋口夏子,生于一个重男轻女的小官吏家庭,11岁小学毕业便辍学。父亲想培养她的闺秀风范,送她到歌塾学习。17岁时父亲辞官经商失败,不久去世。一叶不得不挑起养家重担,一边依靠洗衣和缝纫挣钱,一边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樋口一叶作品《十三夜》《大年夜》中的父母形象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了明治时代在新旧思想的交锋中、社会制度的变迁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16.
渡边澄子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研究者,对野上弥生子等近代女性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是日本著名的女性文学批评家。著有:《野上弥生子研究》、《不败女人的生活方式》、《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等,本文以其对樋口一叶的研究为中心,对渡边澄子的著作《日本女性文学论》进行解读。近代女性主义文学作家努力地追求自我、力求摆脱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束缚,她们用妙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主人公形象,将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和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与困惑都凝结于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就是近代日本女性文学。本文以樋口一叶为中心解读?日本近代女性文学论--冲破黑暗?一书中渡边澄子的日本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7.
樋口一叶在创作生涯中塑造出无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皆来自于樋口一叶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社会地位时所描绘而成。因此,在分析樋口一叶早期与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后,我们可以发现当作家生活经历发生转变时,其女性意识也随之觉醒。  相似文献   

18.
甲午中日战争是改变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大事件,对当时及之后的日本作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为例,分析了战时及之后她的作品中对战争的态度及对中国的书写,总结了先行研究的成绩和不足之处,指明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樋口一叶是十九世纪末叶,日本明治时代的著名女作家,也是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开拓者之一。从处女作《暗樱》(明治25年·1892年)到最后的遗作《裹紫》(明治29年·1896年),她从事文学创作不过四年之余,却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二十二篇优秀的短篇小说,被誉为当世的紫氏部和清少钢言(前者为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的作者,后者为随笔《枕草子》的作者,二者均为平安朝时代女流作家)。虽然她二十四岁便离开了人世,但却犹如一颗璀璨的慧星,给日本文坛留下了短暂而又永恒的光落芝。人们常评论一叶是“逼近人性真实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最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创作是区别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一叶在小说中以独特的女性视塑造了一批形象丰满、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其中男性形象是作为女性人物的衬托与补充出现的,一叶通过她笔下的男性人物传达出她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男性期待的幻灭,而男性人物的言行也显露出日本传统社会中父权与夫权对于女性的迫害,一叶借此寄寓自己的社会批判意识以及她对明治社会底层妇女悲剧根源的另一重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