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轻声是语言活动中的变调现象,是四声之外一种特殊的声调。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简单地说,轻声就是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轻声音节本来有一定的声调,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中,由于音节弱化致使失去原调,甚至声母或韵母也随之发生变化,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都有可能变成轻声。因此,不能把轻声看作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并列的第五个声调,轻声只是一种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中的轻声是一种变调情况。它由于读得轻而短,所以就失去了原先的调子。语音学家研究得出普通话中的轻声由于前面字的声调不同,后边轻声的音高也有所区别。从西安方言具体的语音图谱中观察分析得出:普通话四声后的轻声在西安方言中音高也有所区别,大概排列的顺序为:阳平(35-24)——高;阴平(55-21)——中;去声(51-55)——半低;上声(214-53)——低。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里上声在轻声前的变调较复杂,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本文从轻声的性质、类别及词的语法构造意义等方面对此加以探讨,认为上声在轻声前一般变“半上”,变阳平的是因为后字不是真正的轻声,而只是“上声轻读”,从而使上声变调规律的表叙更为简洁。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问:有些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常将去声字的声母加上调,如:“骂”字拼读为mǎ-à,这样对吗? (拱君如) 答:这个问题牵扯到天津人如何读准普通话的四种声调问题。普通话有四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种声调也可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声调的读法,把字音的高度按“五度标记法”分成“低、半低、中、半高和高”(如图)。普通话阴平的读法是高而平,不升不降,是高平调。如,“中”zhǒng。阳平  相似文献   

5.
受普通话影响,遵义市城区青少年入声字的调类归属出现了分化,分化的结果与入声字在普通话声调里的分布一致,即普通话读阳平的字遵义话仍读阳平。普通话分别读阴平、上声、去声的字遵义话也相应读阴平、上声、去声。同时,出现异读的入声字的韵母也向普通话靠拢,部分字与普通话韵母完全相同。这说明。普通话向方言区渗透的速度明显加快,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方言的两字组有五种常见的连读变调现象 ;上声字儿化以后声调读如阳平 ,“菊花脑”读如“菊花劳”之类现象可能是儿化变调的残迹 ;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单数人称代词定语有读如阳平的变调情况 ;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北京话清入字混乱在于出现了二次归派。据《中原音韵》及现代方言,可知清入演变滞后,一度独立成类,且呈归上趋势。后来由于政治版图的改变,方言接触的加深,最终完全解体,派入阴阳上去。本文目的即探求其中的规律。主要发现有三:1)汉语方言普遍存在两极分化变调,其实质是两字组连调域倾向于高低、升降、长短等对立。这一倾向有可能改变并固化某些字的调值。2)在准轻重格音高式两极变调中,前字在后字降调的作用之下转为升调(阳平)。这是部分清入归阳平的原因(另一部分归阳平源自"同音攀附")。3)清入字后随"了、过、子、吗"等轻声可以形成前长后短的重轻格,在这种以音长为准的两极变调中,前字因后字短促而倾向于既长且平的声调(阴平)。这是清入归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轻声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它具有辨别意义、区别词性、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掌握轻声对于正确地朗读课文,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轻声的特点: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了原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轻声音节的音高是不固定的,其调值由它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决定。一般规律是:轻声在第三声之后最高,第一、二声之后次之,第四声之后最低。对方言区的人来讲,要把普通话说得准确、熟练,不认真掌握轻声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9.
轻声是普通话语音特有的一种音变现象。由于各地方言大多没有轻声读法,因此常常听到一些教者只笼统地说,轻声就是在有的词中第二个字要轻轻读。我认为这种讲法不够准确,细致,没有抓住学习轻声的要领,因此我认为有必要研究一下怎样教读轻声这个问题。什么是轻声呢? 轻声是在两个或两三个音节连读时,后一个音节因受前一个音节的影响面失去了它  相似文献   

10.
庄浪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指在庄浪县范围内人们生产生活中沟通和交流的通用语言。庄浪方言在调类上和普通话调类相同,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在调值上和普通话略有不同,普通话上声调值为214,而庄浪方言上声调值为213。庄浪方言里阴平调对应普通话里去声调;阳平调对应普通话里阳平调;上声调大多数对应普通话里阴平调,极少数对应普通话里去声调;去声调对应普通话里上声调。研究和掌握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对于方言区人们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陈卫兰 《语文知识》2001,(11):64-67
“特别急促”四字在中古时期声调都是入声,普通话声调是去声、阳平、阳平、去声。这说明古今声调发生了变化,中古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分别归入其他声调。入声字在构成古典诗词的音律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如果不了解入声字知识,就会影响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遵义人学习普通话声调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掌握普通话的调值,念准普通话的四声;二、学会辨认所读字在本地方言中所属的调类,利用声调对应规律正确变换调值;三、记住古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读法.  相似文献   

13.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苏教版教材中的生字有两种,一种是田字格里的一类生字,要求学生会认会写;另一种是双横线里的二类生字,要求学生能认读。教材中二类字的数量是一类字的一倍半,在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材料中大量出现,学生在遣词造句时也常常会用到。学生对二类字的熟练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语文学习能力。然而在二类字的识字教学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一是重"读"轻"认"。大多数教师对二类字的教学采取"蜻蜓点  相似文献   

14.
一、解题本文标题,一望而知欲论证汉语(这里指的是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具有五种调类。长期以来,言及普通话声调,各种教材众口一辞,都说只有阴平、阳平、上声、会声四种调类,轻声只是一种音变现象,而不是独立的调类。此说多年来未见异议。然而,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感到这个传统的观点实在值得商榷,认为不辩义的轻声,固然是变调,但是具有明显辨义作用的轻声,则无疑是独立的调类了。以下笔者运用音位学理论,对这个观点进行论证。二、从音位学理论看声调音位学认为,音位是能够区分意义(群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因此凡是具有辨…  相似文献   

15.
泰安方言属于冀鲁官话,清入字归阴平。最近一二十年,在少儿读音中,有十几个原清入字变读为阳平。由于是受普通话影响的结果,不妨称为"文读"。在同为冀鲁官话的泰安、济南、利津三地方言中,都有一部分清入字受普通话的影响,或变为去声,或变为阳平,变为上声的极少。这种现象应与方言和普通话所对应的调类的调值有关。根据陈海伦的算法,得到泰安方言和北京音的调值偏离度,文读音的数量与调值的偏离度呈正相关。调值偏离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解释宏观的文白异读。根据声调偏离值和清入字在普通话四声中的比例,可以预测泰安方言中清入字变读为去声的最多。  相似文献   

16.
“一”字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很多,但不少教师并没有完全掌握,没有认识“一、七、八、不”的变调。现在提出以下几种,供读者教学参考。“一”字在汉语中有四种不同的读法,一是读阴平yī;二是读阳平yí;三是读去声yì;四是读轻yi。这四种读音不是随意可读什么音调,而是有规律可寻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17.
第二册《基础训练2》安排了8项训练 ,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复习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本着面向全体学生 ,本着层次训练的原则 ,现与大家共同探讨本基础训练的教学。字、词、句训练的第一题是读准汉语拼音 ,注意轻声的读法。题中共10个带轻声音节的拼音词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拼读掌握轻声的读法 ,并懂得轻声的写法———不标声调。然后让学生用横线画出轻声音节 ,以作标志 ,加深印象。第二题是读词 ,比较词中带点的字 ,目的是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通过词语掌握同音字 ,如 :“园———圆”。通过…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 ,我渐渐发现了学生学习的难点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轻声词、平翘舌音字词的记忆 ;二是因方言而引起的发音错误。经过教学探索 ,我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纠音方法 :  一、轻声词、平翘舌音字词的记忆   1 轻声词的记忆  轻声是一种轻短模糊的声调。轻声音节本有一定的声调 ,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中 ,由于音节弱化 ,而失去原调 ,甚至连声母或韵母的读音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四个词原来的调值分别是 5 1+ 5 1、5 5 + 5 5、3 5 + 3 5、2 14 + 2 14 ;在自然的语流中 ,这些词的读…  相似文献   

19.
古十六摄中,只蟹、咸、山三摄一二三四等俱全且有开合口,其中,又以咸山两摄所辖字数繁多,情况复杂。由于历史、地理、移民、社会等原因,这两摄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在现今方言中呈现出殊异的情形。普通话今两摄合流,主要元音仅一个。山西永济方言按今声调的不同分读两组韵母,今读阴平、阳平、上声的字为一类,今读去声的字为另一类。南方各大方言区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外国留学生双音节词语的声调调查中,发现存在各国学生偏误有所不同的现象,也有比较一致的规律,如:轻声、阳平、去声的错误率比较突出;前字误作阴平、后字误作去声的趋势明显;正确率较高的声调组合多具有首尾调高特性相连的特点,其原因与母语的负迁移关系密切.最后我们对新教材编写和声调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