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由于电子政府的建设包是一项含着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系统工程,仅有推进电子政府的热情和决心远远不足以确保电子政府建设的成功。成功地推进电子政府,除了需要全面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经验之外.更需要强有力的、有效的电子政府管理。国外成功的实践表明.电子政府的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进电子政府的经验来看,在那些失败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其运作和服务有效性的一项举措,而电子文件管理是文件管理界对信息技术给机构业务活动带来的如电子政务建设所引起的巨大改变的应对方式,这二者的关系应是电子政务界和电子文件管理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加拿大联邦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历程、成就和特点,介绍了加拿大联邦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文件管理和信息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信息管理框架下的文件管理的设置:分析并指出了加拿大联邦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与电子文件管理二者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电子治理是政府管理的必然和实然 1.政府管理运用电子治理的必然性 21世纪,网络已臼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作为整个社会顺利运转的核心和调节器.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电子政府,实行电子治理,彻底融入网络时代,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对政府的需要,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必然的趋势。政府管理中运用电子治理是健全政府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全球电子政的深入推进、网民数量的不断膨胀,网络成为群众获取政府资讯和服务的重要渠道。广西建设网上政务服务中心符合国家政策,并且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网上政务服务中心集信息公开、网上办理、便民服务、电子监察于一体,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整合集约使用电子政务资源。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对公文进行高效有序的电子化处理,是关系到电子政府建设全局的基础性工程。电子公文应用作为我国各级政府政务工作的基本业务,是实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公文处理电子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实。本文重点就电子公文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谈点看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东强 《情报科学》2003,21(8):880-882
当前,电子政府的建设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我国的电子政府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府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策略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蓝永浩 《今日科苑》2010,(4):134-134
各级政府与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所提出的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强信息化进程。大都已经建立一套电子政  相似文献   

8.
电子警务建设是公安管理体制创新的一项系统工程,实施电子警务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管理方式创新,它对于转换公安行政管理职能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电子警务对公安管理方式创新影响,电子警务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加强电子警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初鹏 《中国科技纵横》2010,(14):260-260
政府CIO,是建设电子政府的重要职位,主要负责所在政府或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开发、应用及协调发展,并直接参与所在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决策管理。CIO必须是一个懂规划、懂管理、有战略眼光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发展催生的适应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它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中国的电子政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本文就目前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对未来电子政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电子政府与电子商务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政府失灵”的现象使诸多有识之士把目光转向企业管理。在我国现阶段,客户关系管理作为比较成熟的电子商务管理理念,对于电子政府的建设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在澄清关于电子政府认识误区的基础上,借鉴客户关系管理的经验,深化电子政府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更新观念,确立合理、可行的实施目标,组建专门的项目小组为实现管理信息化提供人力保证:政府制度整合及工作流程的重新建设;实施政府采购及信息供应链管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府的建设与政府再造具有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的战略目标:一方面.政府再造为电子政府建设创造了有利的行政环境.扫清了制度障碍,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电子政府的构建是现代政府再造的强大技术支撑和内驱力.同时作为实现政府再造目标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再造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从战略高度正确理解二者的互动关系,有机结合、平衡发展,才能实现电子政府再造的目标,最终构建一个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政府治理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全球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已被联合国国际经济社会事务部确立为“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领域之首。实施电子政务,是政府一项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具体来讲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府部门在管理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变革,实现原来计划经济保留下来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促进勤政和廉政建设;实施电子政务最深刻的意义在于提高广大公务员的素质,使之适应组织和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电子化政府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的整合概念。对于政府管理和政府服务而言,电子化政府的兴起、发展和逐步完善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建构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再造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政府的学理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学术界对电子政府的概念、建立电子政府的必要性、电子政府的应用、意义、产生的问题以及对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在电子政府与政府职能转变、改府管理创新以厦电子民主建设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为我国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治理社会提供了更广的基础.今后我国对电子政府的学理和实证的研究应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都在建立政府网站,提供在线服务。以此作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密切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有效手段。在众多构建电子政府的国家中,美国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本文分析了芙固电子政府发展的特点及重要作用。总结了美国电子政府发展经验,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发展我国电子政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应引入评估机制.推行“准入制度”。评估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当地的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二是地方政府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三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2电子政务不完全对等电子政府.更不可替代;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3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有两项工作迫在眉睫一是对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各种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教育与培训;二是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4电子政务——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5.电子政务是信息化龙头。  相似文献   

18.
基础建设是电子政府建设的前提,有利于保证电子政府长期、稳定、有序地开展.立足于浙江电子政府基础建设的现状,即网络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业务外包、管理体制建设几方面,回顾了浙江省电子政府基础建设的发轫、起步及进展,较详细地阐述了基础建设对于浙江省电子政府建设的促进作用,俾能为地方电子政府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样板和实证.  相似文献   

19.
电子文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信息化实践活动的基本凭证。面对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任务,我国已经在电子文件证据地位、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推出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然而,由于存在文件概念专业性有余而共识性不足、推动方式以分散探索为主而顶层设计不足等问题,导致国家电子文件流失、失控严重,需要在战略规划上将电子文件管理纳入到信息化建设整体之中,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电子文件管理的进展,通过标准建设和市场引导促进电子文件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电子政府的建设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发达国家在2004年底基本完成了电子政府发展的第一阶段任务,大约90%的政府机构已经全部上网,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政府服务。美国早在2000年9月就已经开通联邦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网站的成熟性在全球是最高的,联邦政府及州一级的政府机构在2003年已经全部上网.加拿大政府在2001年1月开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4年实现了所有的政府服务全部上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