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省级政府统筹管理和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了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协调省级政府统筹管理和高校自主办学这对矛盾进行探讨.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管理权力的不断下移,高等教育制度变迁出现了新的变迁路径——中间扩散型。利益的驱动是它产生的基础,地方政府具有足够的实力跟权力中心进行博弈是其产生的保证。独立学院的产生正好解释了中间扩散型变迁路径是如何在高等教育制度创新中运行的。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过程中,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有其各自的利益选择和追求。这种利益选择与追求的差异决定了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关注的重点不同。政府的关注点集中在制度生存,以期实现设计目标;社会的关注点聚焦于制度实施的社会效应;高校的关注点放在制度的响应;学生的关注点着力于制度的公平。政府、社会、高校与学生对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关注实质上是对自身利益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资源配置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公平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基础和重要前提.高等教育政府拨款模式可以从拨款方式、拨款依据和拨款形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比较.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视角来看:我国原有的"综合定额 专项补助"模式导致了高校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之间、地方高校与地方之间的财政拨款种种不公平问题;而现有的"综合 项目预算"的模式也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使高等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阶段的努力最大化,在我国应当实施"层次定额 绩效发展"新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  相似文献   

5.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治理理论,对政府管理高等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政府本位”观念仍未改变、高校自主权有限、中介组织发展薄弱等问题,对此,依照公共治理的理念,必须重新定位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高等教育领域的行政立法来实施和优化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是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未来方向。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立法需要加强民主建设;加大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进行立法规制的力度;修订相关教育类法律、法规,增强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大学建立自己的章程并依法办学。  相似文献   

7.
制度保障下的高等学校为地方发展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为地方发展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通过上世纪90年代的体制改革.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以确立,从制度层面促进了高等教育为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的热情也优化了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扩张高等教育的势头过强、高校功利思想过重、部分高校与产业的联系减弱、西部地区高教发展相对薄弱等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政策加以调整.当前,政府仍需继续完善地方高校发展的制度保障,学校也要正确处理自身发展中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BCC)对我国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绩效的测度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投资在经费规模上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即东部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且在绩效水平上也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而基于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对于全国,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高校生师比和政府财力对高等教育公共投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三大区域受不同影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但地方高校财政性投资差异明显。本文用生均预算内经费指标衡量了我国30个省(市)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不均衡性,并经过分析地方政府举办高等教育努力程度、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中央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支持程度对地方高校财政不均衡有较大影响,提出了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高等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和利益诉求,与中央政府管理高等教育形成一种互补关系,通过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区域高等教育治理,形成区域高等教育多级政府共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体制改革,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得以确立,从制度层面促进了高等教育为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发展高等教育的热情也优化了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扩张高等教育的势头过强、高校功利思想过重、部分高校与产业的联系减弱、西部地区高教发展相对薄弱等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政策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的高等学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领和推进了地方高校的迅猛发展。地方高校已经形成了“数量大、学生人数多、分布面广”的特征,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绝大多数的生力军。在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西方高等教育的学术漂移,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表现为一种院校漂移,在办学定位与机构名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发展诸方面存在漂移现象.利益相关者"英才教育情结"和利益期待、政府对高校的直接管控、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学历贬值等是院校漂移形成的主要动因.为此,政府应变管理为治理,从学校办学定位、课程设置、教师选聘和职称评定标准、办学水平评估和绩效拨款制度等方面对院校漂移加强治理,综合施策,引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加快提高本地居民文化科技素质和劳动者技能的步伐;高校以政府“思想库、智囊团”和企业“外脑”的角色参与地方政府决策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有助于科技进步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所在地方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提高地区文化品位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绩、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地方政府高等教育职能必须重构及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互相依赖、相互制约,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关系问题是地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与地方高校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率的需要。论文提出可以通过决策互询构建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育人奠定伙伴关系,通过科研合作促进伙伴关系,通过文化互助提升伙伴关系,通过转型发展稳固伙伴关系等路径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区域化视野中的地方高校特色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区域化是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等教育区域化与地方高校特色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为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与地方高校特色生长,必须进一步落实省级政府管理职责,明确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加强高校与地方的融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政府、银行与高校构成了地方高校融资风险的三方利益相关者。应从政策调控、融资管理、信息沟通和融资监管四个方面来构建地方高校融资风险防范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的经济权益及其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成本分摊已由过去国家统包,改为国家、地方政府和受教育者家庭共同分摊。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没有相应增长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迫使高校不得不将教育成本向受教育者家庭转移或不惜损害受教育者的利益而减少教育支出。同时,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认识更趋向于功利化。对于我国大多数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来说,花钱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期望在未来社会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当前,作为实施高等教育主体的高等学校与接受高等…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国中央或(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都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行为。那么,其行为依据是什么?本文对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表达与教学评估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同利益主体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是不一致的,从而决定了在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上不同的评估内容和方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开始经历从社会本位向个体价值的转变,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质量的评估必须从根本上关注学生的就读结果和就读经历,并以此来统领教学评估工作中各参与方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