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极性键、非极性键1.定义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因而吸引电子能力较强的原子一方相对地显负电性,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一方相对地显正电性.人们把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统编教材化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在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  相似文献   

3.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二册第17页上写道: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而高级中学化学课本(乙种本)上册第119页上写道: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显然,两种说法有所不同。我认为甲种本的说法不妥,还是乙种本的说法为好。因为以非极性键相结合的分子,并非一定都是非极性分子。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由于共用电子  相似文献   

4.
<正>一、共价键的常见分类根据成键原子是否相同把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若成键的两个原子相同时则称为非极性键,若成键的两个原子不同时则称为极性键;根据两个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把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叁键,若仅有1对共用电子时则称为单键,若有2对共  相似文献   

5.
分子极性之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没有极性,而极性键形成的分子有可能有极性也可能没有极性.由极性键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有极性,由极性键组成的高原子分子是否为极性分子,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相似文献   

6.
分子极性判断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教材、教学资料中,对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判断,大多数介绍的是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的方法和键型、键型对称判别法。此类方法对于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是否有极性很容易,而对极性键构成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判断则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上述方法先得要知道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再根据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或键型是否对称才能作出相应的判断。而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分子的空间构型方面的知识几乎可以说是个空白,即使是告诉了分子的空间构型,又由于学生在立体构型方面知识的欠缺,对较为复杂的空间构型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判断分子的极性,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是由成键两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而决定的这个差值为0则为非极性键;差值不为0则为极性键,差值越大键的极性也就越强,差值大到一定程度就过渡为离子键了。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物质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这种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反之,是极性分子。因此,某分子是极性的还是非极性的,既决定于组成分子的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又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按照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单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及其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总数  相似文献   

9.
多原子共价分子极性的判定渭源一中侯孝民对于多原子共价分子来说,分子的极性不仅决定于化学键的极性,还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当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时,该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P4、O3等。若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整个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就要看分子的...  相似文献   

10.
非极性分子属于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是由分子的电荷分布情况决定的。极性分子是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非极性分子是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造成的。键的极性是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而产生的。键的非极性是形成键的两个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相同而产生。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概念。 2.了解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相似相溶原理。 5.巩固电子式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教学难点 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这样突破键极性与分子极性关系这一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是《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一节的教学重点,教学实践说明有关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问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该难点,我采用了如下教学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化学键的种类和它的强弱是决定性质的主要因素。但是单从化学键还不能说明整个物质的性质,如物质的溶解度、熔沸点、颜色、硬度,以及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盐类水合物的形成等,都与分子的极性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简单双原子分子中,键的类型与分子类型是一致的。如键是非极性键,则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如H_2、Cl_2、Br_2等。如键是极性键,则分子为极性分子,如HCl、H Br等。至于多原子分子是否具有极性,则必须  相似文献   

14.
《江苏教育》(中学版)1987年第3期上刊载了《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吗?》,笔名认为O_3分子并非如该文所育,是以非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分子的对称性概念出发阐述分子偶权矩的对称性判据,并结合杂化轨道理论分析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也有极性键,单质臭氧是极性分子。  相似文献   

16.
1.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H的原子核只有质子而无中子.)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NH_4Cl是离子化合物,却不含金属元素.)3.非极性键都是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化合物中也有非极性键,如H_2O_2、Na_2O_2)4.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极性分子.(CO_2、CH_4等含有极性键,但它们却是非极性分子.)5.所有共价键部具有方向性.(H—H键没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17.
确定烃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数或共价键数是考查学生对原子间成键特点的重要考查方式,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等于原子间的共价单键数,理清了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有助于理解原子间的成键原理,掌握原子间的价键关系、空间位置关系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在烃的分子结构中,若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1对共用电子对,试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式为CnH2n 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数为____·(2)分子式为CnH2n-6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数为·解法1:特殊到一般的等差数列法由特殊的…  相似文献   

18.
曹艳芳 《高中生》2009,(1):46-47
解析判断“不可能存在”“一定含有”或“都是”等结论的正误时,一般用反例法。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非极性键,如Na2O2中O—O键是非极性键,A项错误:只要分子结构对称.就是非极性分子,但可能含有极性键,如乙炔(H—C≡C—H)中C—H键是极性键.C≡C键是非极性键,B项错误:在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项错误。答案为D。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四、相关“物质结构”的“不一定”63.活泼元素原子构成的单质性质不一定都活泼(N2性质很稳定)。64.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H元素的其中一种同位素原子不含中子)。65.单原子中不一定没有化学键(金属原子中有金属键)。66.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Ne等)。67.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CH4等)。68.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都是非极性分子(CH3CH2Cl等)。69.非极性分子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CO2、CH4、CCl4)。70.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O3是极性分子)71.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MgO熔点高于SiO2熔…  相似文献   

20.
分子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之一.该部分主要考点是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共价键中σ键和π键,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应用,等电子原理的应用,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差异,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